贵阳路边音乐会:三举措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各民族歌手同台竞唱、各民族群众同场狂欢……没有围墙、不收门票、没有界限的贵阳市路边音乐会,成为继“村BA”“村超”后的又一人民群众追逐美好生活、欢乐热情的文化盛宴,更是成为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有效载体。

一是零门槛让各族人民实现广泛交往。没有“门槛”的路边音乐会,也就让人们的交往没有了障碍。民族歌手、亚运冠军、普通音乐爱好者等同台演唱,《奢香夫人》《我在贵州等你》等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动听悦耳的音乐架起了各民族群众沟通交流的桥梁。由于没有了“门槛”,演唱者与市民、游客的频繁互动,形成了全民共享的和谐格局。贵阳路边音乐会·文昌阁自7月21日开唱以来,截至目前已举办了14场(含国庆专场),现场总观看人数逾3万人次,全网曝光量超亿次。现场直播11场,每场均有20余个官方新媒体平台进行直播或转播,网络直播观看人数近3300万人次。

二是零门票让各族人民实现全面交流。不收“门票”的路边音乐会,给群众提供了一个新型的公共文化服务空间,打破了封闭的场馆概念,各族人民的全面交流更加顺畅。继10月13日云岩区文昌阁的“冠军之夜”与花溪区十字街的“青春之夜”唱响之后,10月14日,五场贵阳路边音乐会分别在南明区甲秀楼、观山湖区悦然时光、花溪区十字街、贵安新区大学城、清镇市时光贵州举行。路边音乐会的在贵阳的盛行,让公共文化服务的场所更加开放,塑造了城市音乐文化氛围,将路边音乐会打造成省会贵阳一张新的文旅名片,让市民和游客能够真正享受到这场全民共享的文化盛宴。

三是零舞台让各族人民实现深度交融。没有专设“舞台”的路边音乐会,从广场、地铁口到街区、商圈,无处不在的音乐让贵阳逐渐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爱乐之城”,让各族人民的深度交融实现无缝对接。“爱乐之城”的新IP不仅是贵阳文旅新的城市品牌,还是让市民和游客免费享受公共文化资源的文化惠民之举,更是成为继“村BA”“村超”后的又一人民群众追逐美好生活、欢乐热情的文化盛宴。如今,在文昌阁之外,贵阳甲秀楼、悦然时光、青云市集等地的路边音乐会也各有“拥趸”,给贵阳文旅发展注入了新活力。“音乐+”新业态文旅融合发展路径,让“流量”真正变“留量”,成为了镌刻在本地市民或外地游客心间最温情的贵阳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