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上小学时候,每天早晨,母亲会给我 5分钱。我拿着它去买早餐。我最“中意”吃钵仔糕,那糕盛在小小的瓷钵里,添上酱醋辣椒,便是一道美食,直吃得神清气爽。放下吃糕用的小竹签,再吃一个刚出炉的烤红薯,一顿早餐只不过花去3分钱。
我的父亲也常常带我到位于锁龙桥旁的乐观茶楼饮茶。我最喜欢吃“炒牛河”,即是牛肉炒河粉,还有就是排骨饭。“炒牛河”的镬气透出的缕缕香味,加上又爽又滑的牛肉,真令人回味不已。而排骨饭的甘美和原汁原味,更使我难以忘怀。
其时,位于南环路头一间“赵友记”白粥店。我依稀记得店主的长相:胖胖的,个子矮矮,未说话先带三分笑,见人必打招呼,给人一副和气生财的印象。他的人缘好,他煲的粥更好。其实,那不是白粥,是利用腐竹、白果等熬成的粥。那粥,令你喝第一口便欲罢不能,如果再来两件油煎罗卜糕,更是美上加美……稍后,在南中菜市旁边的“七记”肠粉店开张了。七记的肠粉可谓做到了“精雕细刻”,从选米到磨成米桨,都落足了心机。当热气腾腾的肠粉端上桌面,再添一点海鲜酱、虾酱,一盘美味四溢的肠粉,令你口涎欲滴,恨不得立马大快朵颐。七记的肠粉,那粉质是柔韧的,那肉质是鲜嫩的,入口爽口弹牙,让你吃过还想吃。
南中菜市旁有一条小巷,此巷有一个绰号叫“为食巷”。顾名思义,“为食巷”是令人贪吃的巷。每当朔风四起,加衣御寒的季节到来,巷内的狗肉煲大行其道,除了狗肉煲还有“神仙钵”。想当然,“神仙钵”肯定是神仙们赞赏三有加的佳肴了。说起来“神仙钵”很普通,它的汤汁主要是醋,食材是猪、牛杂碎,伴碟是姜葱芫莤。其醋酸中带甜,甜中带香,入口鲜味。在冷意阵阵的冬天里,有这么一条温暖的小巷。在享受生活的同时,咀嚼不尽的是温馨。曾经,我和我的亲朋好友与同学知己,在“神仙钵”前流连忘返……
生在骑楼城,长在骑楼城,真是有福气,使我从小至大吃过不少美味小食。诸多小食,虽然不能登大雅之堂,但人们仍然记住了它们,而且永远也不会忘掉它们。写到这儿,我又记起了桂北路口那档三婆炖粉,记起了她那碗带酸菜的粉汤是那般鲜美,如喝鸡汤;又 记起了沙街(今五坊路)的那烧鸭粉。粉面铺上肉厚皮脆的烧鸭,再淋上一层蒜茸汁水,吃到不愿放下筷子。还有哩,还有“哨牙仔”的云呑面。每当夜深时分,敲响了“卜卜卜”的竹板声,声声叫卖声响遍了小街窄巷;那碗面,热得窝心,吃得脆口,那一只只云呑,爽爽滑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