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而建的梧州城,自古凭借西江黄金水道优势,写下了辉煌的篇章。但是,水也一直困扰着梧州。
????《管子·度地》曰:“五害之属,水最为大。”梧州建城时,就已经考虑到防洪,所以把城池建在今天河东大中路小摩天岭一带,相传历史上这里曾有一座地势较高的小高地。史书记载,地势较高的梧州城在汉唐时期并没有什么洪灾。梧州城开始有洪水淹城的纪录是在北宋开宝七年(公元974年),那时的洪水不过是“坏仓库,漂流民居”,并不严重。随着城市的发展,往日沿江低洼之地在明清时期发展成密集的商业街道,导致城区海拔越来越低。水位线由汉唐时期的26米以上降至宋元的24米以下,清代进一步下降,建国后更降至18米。因而明清时期梧州城的水灾极为频繁。
????据清同治《苍梧县志》记载,明朝276年间,梧州记录的水灾为21次,约13年受灾一次,明确记载梧州城受灾情况的仅6次,出现“漂流民居数万,推移洲岸,城几没”、“漂庐舍千余间,没城郭,人多乘舟筏至岗垄”的惨象。清代梧州城的水患更甚于明代。清代268年间,梧州有记录的水灾多达46次,平均6年就遭受一次水灾。其中记载梧州城受灾情况的有18次,约平均15年就发生一次大洪水。不但如此,明清两代还出现了两次冬涝,分别发生在1643年正月和1740年十一月,均淹城外沙街及九坊街。
????洪水轻则令庄稼减收,重则淹没全城。面对滔滔洪水,主政梧州的官员开始积极采取防洪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