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是我国古代与外国通商交通线之代称。因我国盛产丝绸、又主要以丝绸对外贸易而得名。是德国学者利布霍芬首创的名字。据历史记载,“丝绸之路”缘起于汉武帝首次派张骞通西域(汉武帝建元二年,西元前139年),从当时国都西安出发,至中亚、西亚、中东、西欧各国,前后达七次之多,至今着名的敦煌文化遗产,就是当时留下的遗迹之一。这是从陆上与西方交往的通道,故称为陆上“丝绸之路”。
????汉武帝于元鼎六年(西元前111年)统一了岭南,在广信(今广东封川与广西梧州交界处,亦即贺江、桂江与西江汇合处)设交趾部,管辖秦时所划之南海郡、桂林郡、象郡(又称合浦郡,包括今海南、越南),可谓岭南首府。与此同时,汉武帝派遣了黄门驿使,从广信至雷州半岛的徐闻、北部湾的合浦,乘船至越南(当时称日南)直达印度、斯里兰卡等国,由此即开始了从海上与外国通商往来的历史。这条通道,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自西汉以后,都因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变化原因,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盛衰。东汉从西安迁都洛阳,陆上丝路始发点即转移洛阳;又因中亚、西亚诸国与我国关系变化,这条丝路时通时阻;再就是气候与地理变化(沙漠化),也使得这条丝路衰落。可以说,东汉以后,特别是唐以后,中国的海外交通主要靠海上“丝绸之路”。从而“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几乎遍及中国东南海岸。这些始发港又是先后不同时期而时荣时衰的。西汉以后,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向东转移,徐闻、合浦等海港作用,逐步被广州取代,唐代是广州鼎盛时期;南宋朝廷迁到杭州,当时的出海口泉州则成了中国外贸最大港。这些历史及其文化价值和意义,已有许多专家去进行了深刻研究,取得了光辉的学术成就。可以说,分别形成了陆上“丝绸之路”学与海上“丝绸之路”学。
????由此,我感到当今的学术界,似乎忽视了对陆上和海上这两条“丝绸之路”的对接与对比的研究,存在着一个明显的学术空白。这个空白亟须填补,不仅必要,而且开拓的基础和空间都是很深厚、很宽广的。从理论上说,我国西北、西南对外的交通线,与我国东南通向海外的交通线对接的通道或地点,都可谓之陆上与海上两条“丝绸之路”的对接线或对接点。这样的线和点,应该说是很多的,是一项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从我们近年进行研究开发“海上丝绸之路”项目时在广东与广西一带考察发现,广西的兴安灵渠、贺州的古道、玉林的鬼门关、梧州桂江口,广东的封开、连州、乐昌、龙川和南雄梅关等地,都有充分的史料和遗迹证实是这样的对接线或对接点,我们应当而可以在陆上与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丰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组织多学科的专家,进行跨地区、跨学科的合作,去开辟这块学术处女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