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碑文上判断,此石碑要比龙母庙内的《总府题名记》石碑早40年。1977年,从市第一幼儿园基建工地上也挖出一只巨型石龟,经鉴定为明朝正德五年(1510年)所造。石龟重约8吨,长310厘米、宽210厘米。出土时,龟背上有《总府题名记》,长200厘米、宽120厘米,石碑有点残缺,市博物馆根据石碑上剩余的文字,结合《苍梧县志》记载,确认这块石碑是总府题名碑,所刻内容为总府题名记。后来,这只石龟和《总府题名记》石碑移至龙母庙展示。龙母庙的石碑是仿照原石碑字样大小、模式而翻刻的。
????《总府题名碑》由明弘治年间状元伦文叙书写标题,兵部尚书湛若水作跋的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碑的正面,刻着明代六十一位驻梧的总督、总镇和总兵的名字,名下都注有籍贯、出身、勋衔及出任时间。湛若水的《总府题名后跋》,记载着设碑的经过。据载当年湛若水出使安南(即今越南),途经梧州,了解到梧州三府官司吏之间不团结,矛盾重重,于是他会见了驻梧州的总督、总镇、总兵,要求三府要团结互重,同心同德,并立碑把历任的府员名字都刻在碑上,让人民辨别好坏,使好的令人敬仰,坏的自知能改。用意是强调驻梧三府官员要同心协力,为振兴梧州作贡献。此碑也说明了梧州在明代就已经是两广总督的所在地。总府,就是明代封建王朝在各省区设立的军政机构——总督府、总镇府和总兵府这“三府”集中议事的地方,梧州总府的遗址分布在现在的建设路和东正路一带。
????这两个石龟和石碑进一步印证梧州在历史上是一座军事重镇。
????这主要得益于白鹤观前三江汇合的地理优势。说起梧州的历史,不得不提桂林的灵渠。秦代之前,梧州乃至整个广西还是一片荒芜之地。秦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北方后,于公元前214年,发兵50万,分五路进军岭南,因交通不便、给养不继,行军受阻。秦始皇命史禄凿通灵渠,沟通了长江水系的湘江和珠江水系的漓江,才平定了南越叛乱。凿通灵渠后,中原经济、文化沿长江、湘江,过灵渠,顺着漓江(过平乐后叫桂江)抵达梧州,再分两条水路出海:一是经梧州沿浔江、北流江、南流江,从北部湾合浦、徐闻、日南(今越南境内)等港口出海,二是沿西江、珠江、南海,再飘洋过海。秦汉到东吴初期,中国的南大门不在广州、而是北部湾,因此,海上丝绸之路走第一条水路。东吴以后,211年,交州刺史步骘迁州治到番禺(今之广州),至唐开元四年(716年),名相张九龄奉旨开辟梅关大道,广州为主要出海通道,海上丝绸之路走第二条水路。梅关大道开通后,中原到岭南的距离大大缩短,灵渠的作用才开始下降。梧州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当时岭南地区独领风骚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立十三州刺史,其中交趾刺史治苍梧郡广信县,统辖南海、郁林、苍梧、九真、交趾、合浦、日南、儋耳、珠崖九郡。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汉武帝把“交趾刺史部”从现在的越南河内移至广信(今梧州)为郡治所在地。苍梧郡的辖境相当于今广西都庞岭、大瑶山以东,广东肇庆、罗定以西,湖南江永、江华以南,广西betway必威体育:、广东信宜以北的广大地区。直到211年,交州刺史步骘迁州治到番禺(今之广州),梧州有316年是岭南的政治、文化中心。
????元末明初,广西瑶民起义。明正统十年(1445),瑶族义军攻破梧州城。翌年,侯大苟率领的瑶军控制梧、柳、浔3府10余县。此后,侯大苟经常率军经常袭击梧州城、杀死朝廷官员。为了镇压瑶民起义,朝廷将两广的军事重心移往三江水口的梧州。成化元年(1465年)明宪宗朱见深设两广总兵,韩雍任左都御史,提督两广军务,率16万兵驻防梧州,12月攻破瑶军,断峡之大藤,掠杀义民数万,俘虏侯大苟,成为镇压大藤峡瑶、壮民族起义的魁首。韩雍以“嘉鱼池”为题作了一首诗:“清暇临池结草庐,鳄鱼已去育嘉鱼。分来丙穴真相似,投向濠梁乐自如。南浦云山增胜概,杜陵水竹称幽居。遐方民物咸沾惠,伟绩应归太史书。”
????鳄鱼已去育嘉鱼:鳄鱼喻农民起义队伍,而嘉鱼则喻韩雍所统领的镇压大军,此诗流露了他镇压瑶民起义成功后洋洋得意的心情。成化五年(1470年),明宪宗在梧州创建总督府,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总督府。当时,设有三总府:总督府、总兵府和总镇府。镇压起义有功的韩雍复任右都御史,总督两广兼巡抚。韩雍曾为此撰写了一篇《建总府记》,刻碑立在当时的总府衙门。到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两广总督由梧州改治广东肇庆。三总府驻地在今东正路、东中路及建设路一带,建于1470年冬,其建筑布局,以总督府为主体建筑中心。总督府在城内东北土阜上,为城内最高点,总兵府在总督府右、总镇府在总督府左,三府会政厅在总督府前。总督府正堂门前有楹联曰:开府梧州,总制百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