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沦亡之后,南渡政权第一个皇帝宋高宗赵构尝尽靖康之耻,痛定思痛,于绍兴二年(1132年)颁谕天下,以黄庭坚所书的宋太宗御制文:“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16字颁赐各知州、郡守,令勒石立碑为之戒石碑,置于座右,其谕文曰:
????近得黄庭坚所书太宗御制戒石碑,恭味旨意,是使民于今不厌宋德也。因思朕异时所历郡县,其戒石多置于栏槛,植以草花,为令者鲜有知戒石之所谓也。可令摹勒庭坚所书,颁降天下,非惟刻诸庭石,且令置之座右,为晨夕念,岂曰小补之哉。
????次年七月端明殿学士权邦彦等四大臣,对宋高宗下谕的一片良苦用心心领神会,作了一篇180字的《跋》,跋文曰:
????……太祖皇帝武定天下,而太宗皇帝文以抚之,是时五代之遗民,新去汤火,哀矜扰绥,寄在守令,乃发大训,垂诸庭石,如云汉在天,为光昭回;其施在下,则为露为雨,民涵斯泽,岂其有极……皇帝拔乱爱民,规抚祖宗,乃六月癸巳,诏以黄庭坚所书,刻赐天下,使日见而知戒焉。呜呼,盛德大业之本,岂特读此……
????这座由皇帝颁赐天下州郡官员摹勒的戒石碑,指明“非惟刻诸庭石”,不得以花草栏槛衬之,作为风景摆设,而是令天下父母官们“置之座右,为晨夕之念”的,很有点卧薪尝胆的味道。它在当时该是每个州郡必须摹制一座的。梧州所勒的戒石碑,到了明嘉靖年间曾被人置于亭内,作为风景。后任知州曹储恨前人如此蔑视,就命人把亭撤去,将戒石碑复移置之座右。又到了清同治年间,这块经历几百年风雨销蚀的戒石碑,唯独在梧州成了出土文物被人发现了。当时人们惊呼:“今观此,乃知为宋高宗时颁赐而独梧有之,数百年来,先朝旧物,岿然独存,弥足珍贵也!”
????光绪年间发现的此戒石碑,一石分上下四层。第一层是篆额“太宗皇帝御制”6个字,篆书,每字径10厘米。第二层是铭词:“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16字,楷书,每字径10厘米多。第三层是《宋高宗谕》,76字,行书,每字径3厘米许。第四层是权邦彦等四大臣的《跋》180字,其中有5处残缺,轶12字,楷书,每字径约2厘米。
????如今,八百多年过去,沧海桑田,人事已非,这块皇帝告诫天下为民父母官的座右铭,在同治年间“独梧有之”一度出土的先朝旧物,已经荡然无存,又不知下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