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牧(中)偕夫人紫凤于1983年7月应邀来梧州讲学时,到报社作客与副刊同仁留影。
????悠悠岁月,那是20多年前的事。《梧州日报》复刊不久进行了一次版面改革,把文学副刊版《晨钟》改定为《鸳鸯江》。为把新《鸳鸯江》办得更有影响力,报社派我去请著名作家秦牧为刊名题字,我欣然领命前往广州。在路上我琢磨着怎么去完成这一使命。我们是区区地方小报,人家秦牧是大作家,又不是书法家,他会为我们题字吗?想着的时候,我觉得有点心虚,怕“有辱使命”办不成事。之所以“欣然奉命”,是因为秦牧是我潮州故乡的前辈,我在羊城读书的时候认识了他,还去过一次他的家。就凭着这么一点有利关系,我才有胆气和信心接受报社的委派。
????我到了广州后,果不其然遇到了预想不到的麻烦。当时秦牧遭“文革”迫害之后,心灵的阴影尚未消尽,他对文坛文事活动极少参与,生活低调,过着闭门谢客专心写作的平静日子。我到广州的头两天,四处奔走打听他的消息:住址、电话,但都一无所获。穿街问路辗转去广东省作协寻问,得到的也只是“无可奉告”。以前与秦牧同乡有交往的军旅诗人郭光豹也说“文革”后彼此失去联系,只听说秦牧已搬了家,地址他不知晓。
????说实在话,在广州读书几年的我,离开广州10多年,那次重到广州大城市,一切都变得很陌生,遇上这一困境,心里顿时感到茫然。后来我想起了羊城晚报是秦牧以前工作过的地方,到那里兴许可以找到他的一些消息。说来也巧,当我正登上羊城晚报小楼的时候,迎面见到一个陌生而面善的人,那是我的大学同学林超,他在“晚报”当编辑。我当时心里一亮似是遇上救星一般,我向他说明来意并要求他引我去秦牧家。哪知老同学摇摇头,神秘兮兮地说秦牧已声明不接受任何采访,家庭地址、电话都“封闭”起来。他说他不能引见也不能告诉秦家地址,顶多只给个电话号码,还再三强调不能说是他透露的。
????虽然不能直接找到秦牧,但有了电话号码,我感到有希望了,像是看见曙光。我回到旅宿的宾馆,便迫不及待地往秦家拨电话,第一次向一个大作家冒昧打电话,心情好生紧张。谁知接电话的不是秦牧也不是他的夫人,那人自报是秦家的保姆,说秦牧和夫人出差不在家,预计要过两天才能回来,“有事请说”。我向对方说明身份和来意,并告诉我的旅馆电话。再过两天,那就等吧。
????就在两天后的傍晚,我住的旅馆电话铃声响亮地响起来了,我猛地预感到是我在等待的电话,赶忙拿起电话筒,果然是秦牧老师打来的,声音很和蔼又带些歉意。“对不起了,很碰巧我出差去大连,让你等了这么多天!”他说,“你远道而来,要我做的事我当然照办,只是刚回来要休息一下,择日再写给你吧。”还说“鸳鸯江很美,我青年时代去过一次梧州……”再有还说了些什么我没细听,只知道他答应我的题字要求我已兴奋极了,别的什么都不重要。没想到这样的一个大作家竟是如此和蔼平易近人。我为此事已在广州逗留了一个星期,心里惦挂着报社的工作,今已“如释重负”,便决定返回梧州等他写好了邮寄过来。我给秦牧老师留下梧州日报的地址,翌日返回梧州。
????回来后没几天便收到秦牧老师的邮件,拆开一看,里面有五小张宣纸写着“鸳鸯江”字样,虽没有书法家的漂亮,但很气派飘逸也很贵重。再看那简短的附言:“……我没练过书法写不好,盛情难却,遵嘱写来,请选用,献丑就是……”字如其人,秦牧毫无大作家架子、平易近人的品格风范尽溢纸面,历历可见。
????很清楚记得,在第二天的《梧州日报》文艺副刊上,便赫然出现秦牧题写的“鸳鸯江”,刊字用的是二号隶体,显得醒目,引起许多读者尤其是作家作者的兴奋。从此以后,秦牧经常为《梧州日报》写稿,数次应邀来梧州讲学,鼓舞着梧州文学创作的繁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