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志勇8月10日作客梧州零距离网直播室,与网民互动交流,标志着市委、市政府正式启动网络问政。据《西江都市报》8月17日报道,网络问政平台开通一周以来,市民提出的30多个问题,仅有2个问题有“答复”。其他一些部门网络发言人则表示正在准备答复,但由于涉及问题较为复杂和对操作程序不熟练,因而回复的时间有所延误。
????在信息化社会,网络已经成为老百姓与政府对话的平台之一。网络问政既是百姓谈论民生热点话题、表达民意民情民声的载体,也是政府部门展示政府形象和办事能力的窗口。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关乎民意民情民声的网络问政,在开通的第一周就呈现“一头热一头凉”的怪现象,这不禁让人遗憾。
????事实上,自今年全国两会前夕温家宝总理开始网络问政后,网络问政新形式开始在全国各地窜红并走热,各地政府纷纷把行政触觉延伸至网络,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热情地接纳来自各个阶层的网民的声音,解答不同身份、不同背景的网民的疑问,处理不同地域的网民的各类问题,极大地推动了网络问政的进步与发展。但反观我市,尽管已经有市委书记为网络问政开了好头,却因为部分职能部门及其负责人对网络问政的真正价值和功能缺少认识,导致网络回复缓慢,“急症遇着慢郎中”的问政尴尬也随之产生。
????“网病还需人来医”。笔者认为,要打破这种问政尴尬,还需从提高职能部门及其官员的政治水平、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入手。例如,加强政治以及专业学习,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加强对相关办事员的网络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网上操作技能;建立相关制度,鞭策约束相关人员,以确保网络问政“件件有回音,样样有解答”。另外,对于网民反映的涉及多部门的民生问题,相关部门也应当思考良策,以督促不同部门尽快从各自职能范围内作出答复,避免扯皮推诿、浪费时间。
????总之,要想提高网络回复的速度,赋予网络问政活力和生命力,就得给“郎中”补上政治课、业务课和网络课,让“郎中”肚子有料,脑子有想法,对网络问政有办法。只有高水平的“郎中”,才能更好地在“网络问政”这个平台,为老百姓的疑难杂症把脉问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