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50年代前,学德路的一侧是一道明渠,南端是方圆的水塘,接着是下有哗哗流水的“锁龙桥”。
????学德路的水塘,种植过茨菰、蕹菜。学德路水塘种出的蕹菜很有名。鲜蔬与时令好比情侣,总是双双而来结伴而去。梧州人总离不开林林总总的绿色蔬菜。到了春夏之交,蕹菜应时而至。其时,学德路有几位人家,依靠种茨菰、蕹菜为生。菜秧扎在竹排上,人则早晚站在水塘边泼水淋菜。经他们的手种出的蕹菜又肥又嫩。有道是“新出的蕹菜,香过猪油渣”,人们的餐桌上一时满园春色关不住。
????尔后,水塘被填没了,明渠也被填没了,连“锁龙桥”也销声匿迹了。从上世纪50代末开始,学德路吹响了建设梧州的第一声号角。为了配合学德路的建设,住在学德路的街坊们,丢掉坛坛罐罐说搬就搬,有的搬到冰泉冲,有的搬到石鼓冲,有的搬到云盖山顶。当时,学德路多是竹棚户,搬迁补贴是27元左右。拿着这微薄的搬迁费,另外还得掏腰包才能建起一个新的家。但是朴朴实实的街坊们没二话。街坊们经常聚在一起,亲眼目睹学德路变得一天一个样。紧靠学德路的阜民路也随之拓宽,一间间新屋,一幢幢新楼,像无数的惊叹号,豪雨一般溅落在周围……
????曾经和学德路相依为命的我,耳畔还响彻着当年山呼海啸般的建设涛声。土地在悸动,无数夜以继日的劳动者的汗珠在闪耀、在蒸腾、在迸溅……接着收获的是春华秋实般的成果:水塘变成了通衢大道,水渠之上建设起高楼大厦,学德路和阜民路的灯光越来越明亮,梧州一天比一天繁荣。我和街坊们都觉得舍小家为大家,值得。
????我们的家搬到了云盖山顶。有一个夏日的傍晚,我陪着一位远方来的朋友,披着一身绛紫色,慢慢穿过中山路星光般迷离闪烁的灯光,走在人流、车流穿梭的阜民路。这时,我们就站在学德路的一个路口,我指着脚下的一片土地,无限感慨地对朋友说,童年、少年时代,我都生活在学德路,我玩过学德路的水塘,拾过水塘的“茨菰拉”,吃过学德路又青又嫩的蕹菜,学德路和我都是见证人,阅历过这里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和朋友意犹未尽,沿着学德路的老街走去。徜徉在幽静的小巷,我们陶醉在家家户户流泻出来温馨宜人的灯光里。街上,不断传来悦耳的歌声,我们在操着吴侬软语的江浙老板们开办的鞋铺里,称羡了那千姿百态的皮鞋、球鞋、凉鞋的款式;在多姿多彩的精品店里,我们目睹了少男少女们恋恋不舍的目光;在名为顺德双皮奶的奶屋,我们尝到了沁透肺腑的清甜;在人头涌涌的小吃店里,我的朋友一面品尝美味的田螺和云吞,一面说,政和路通,招财进宝,带旺了一方啊。我指着灯火璀璨的国泰商厦告诉我的朋友,商厦现在的位置正是当年学德路的出水口———“锁龙桥”。现今,电梯运转,人们川流不息,也是一处聚宝地……在夜色掩映的中山花圃,我们又一次徘徊,但见来来往往的出租车的红色尾灯如金箭疾飞,学德路静静地伫在一隅,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甜甜地、乐滋滋地看着眼前的一切,和我们一道无限喜悦地分享改革开放带来的第二个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