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祠。(网上资料图)
五彩缤纷的陶塑,令人目不暇接。(网上资料图)
????陈家祠堂又称“陈氏书院”,坐落于广州市中山七路。建于光绪十四年至二十年(1888~1894年),由清末广东省72县的陈姓联合建造,是广东省著名的宗祠建筑,主要是为全省陈姓族人在省会广州备考科举、办理诉讼、缴纳赋税等事宜提供居住场所。
????陈家祠的建筑装饰巧妙地采用了木雕、砖雕、石雕、陶塑、灰塑、铜铁铸及彩绘壁画等工艺,其建筑结构可分为三轴、三进,建筑面积达8000平方米。祠堂的每进之间既有庭院相隔,又利用廊、庑巧妙地联接起来,共有九座厅堂和六个院落,祠堂的整体布局上下对称,殿堂楼阁,虚实相间,气势雄伟。1959年,郭沫若同志到此游后即席赋诗赞道:“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果然造世界,胜读十年书”。1988年,陈家祠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以“古祠流芳”的景名入选“羊城八景”,成为广州最靓丽的“文化名片”。
????陈家祠主体建筑坐北朝南,正门东西两边共有六幅巨型砖雕,西边三幅正中为“梁山聚义图”,两边分别是“桐柳杏凰群图”和“松雀图”,画面空白处有名家诗句陪衬。东面墙上的砖雕与西面对称,中间是“刘庆伏狼驹”图,取材于西汉时刘庆降服西夏进贡的一匹名为“狼驹”的烈马的故事;左右两边分别是“百鸟图”和“五伦全图”,空白处同样陪衬着名人诗句。这几幅砖雕无论规模还是雕刻技艺,都堪称南派砖雕的代表,在全国也属罕见。
????大门两侧,各立一只高2.55米、直径1.4米的大石鼓。据介绍,在陈家祠建成两年后,族人陈伯陶科举考中探花,清政府特赐殊荣,允许陈氏家族在宗祠前立巨型石鼓,以示彰表。该石鼓也是陈家祠门第与功名的象征,为目前广东省保存规模最大的石鼓。
????跨进大门,一具四扇镂空双面雕屏风隔开了院落隐约可见的光景。每扇屏风高4.5米,宽1.3米,屏风上雕琢着诸如“英雄图”、“太史第”、“渔樵耕读”、“荣归故里”、“渔舟唱晚”等传统题材,构思巧妙、雕工细腻。
????陈家祠的石雕主要是采用麻石石材。多用在廊柱、月梁、券门、栏杆、墙裙、柱础和台阶等地方。聚贤堂前的月台石雕栏杆,是书院石雕装饰工艺的典型,它融洽了圆雕、高浮雕、减地浮雕、镂雕和阴刻等多种技法,以各种花鸟、果品为题材,用连续缠枝图案的表现形式进行雕饰。又把双面铁铸通花栏板嵌入栏杆中,使呈灰白淡雅的栏杆在色调深沉的铁铸栏板映托下,对比鲜明,主题突出,极富装饰效果。
????石栏杆中嵌有铸铁栏板,即佛山铁画。其正面六幅为麒麟玉书凤凰图,台阶两边是双龙戏珠,还有三阳开泰、年年有余等。这些铁铸由佛山生铁铸造,打制或铸造而成,工艺精湛,构图精美。
????在聚贤堂的建筑与构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它的20扇雕花门档。东厅四扇为《三国演义》故事,有“长坂坡救阿斗”、“赤壁之战”、“三顾茅庐”、“三英战吕布”;中间门档雕刻的内容为从商周到宋代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如《隋唐演义》中的“太白退番书”,《说唐全传》中的“郭子仪上寿”、“薛仁贵东征”等,共计12幅。西厅四扇为《水浒》中的“拳打镇关西”、“血溅鸳鸯楼”、“三打祝家庄”等内容,这20扇门档堪称“木刻钢刀雕就的历史故事长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