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将至,全市项目建设纷纷进入紧张的阶段性目标冲刺阶段,无论是“五园八区”的产业项目建设,还是拉开梧州城市框架的红岭新区开发,无论是提升梧州区域性交通枢纽水平的重大交通项目,还是关乎百姓福祉的“安居乐业”等民生工程,随处可见快马加鞭的建设景象。
????项目攻坚有力度
????今年全市实施项目851项,总投资326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88亿元。“项目是投资的载体,重大项目对改善结构、优化布局、增加总量、增强后劲、支撑经济增长至关重要,我们要千方百计抓好重大项目建设,拉动投资增长。”市发改委主任徐文伟表示,我市已形成“开工一批、续建一批、竣工一批、储备一批”的项目建设格局。
????而今,全市上下大胆创新项目推进机制,通过深入实施协调指挥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调研服务在一线、强化管理在一线、督查考评在一线的“一线工作法”,围绕加快项目建设的各场攻坚战正在强势推进———
????广西唯一一个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里,在鸿图2万吨精密压铸件项目工地上,数台机械和施工人员合力加快厂房基础建设。这个园区引进的第一个精深加工项目有望在年底实现一期工程建成投产;
????在年产30万吨再生铜冶炼工程生产车间里,两个高品位熔炼系统精炼摇炉正以日产阳极铜约350吨的效能加快生产。同时,电解车间已经投料试产,NGL大户及顶吹转炉生产线也正在加紧进行调试,有望月底试产。
????……
????如今,在重大项目的引导和推动下,发展以再生铜、再生铝和再生塑料等回收、精深加工为主的再生资源利用产业的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到2015年将形成年产值达1000亿元的再生资源产业集群。
????位于长洲区的betway必威体育:再生不锈钢制品产业园区,正不遗余力地推进园区建设,主动服务企业,主动协调解决问题,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和企业达产,全力冲刺6月30日前建成或投产的目标。目前,园区内的金海100万吨再生不锈钢制品项目正在进行投产前的最后冲刺,永达二期项目正加紧各个环节的完善工作……
????随着各大项目的陆续建成投产,再生不锈钢制品产业园区将逐渐形成再生不锈钢板重熔—热轧—退火酸洗(半成品)—深加工(冷轧)型材一体化的产业集群区,打造具有完整产业链的再生不锈钢制品产业集群,将成为年产值超过1000亿元的广西乃至长江以南最大的再生不锈钢制品产业基地。
????市项目办负责人表示,当前,各项目施工单位正科学组织施工,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加快项目建设。各服务队也加大对各个项目,特别是对南广铁路、长洲水利枢纽三线四线工程、西江四桥、梧州港李家庄作业区三期工程、红岭新区路网工程、鑫华通科技园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的跟踪服务力度,帮助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项目如期或超额完成年度投资任务。
????民生建设有深度
????惠民生,不仅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也是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抓得最紧的一项重要工作。今年初,市委、市政府通过集中研究、解决民生保障问题,(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以实际行动诠释“注重民生,厚植民生”,而各级各部门也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自觉为群众办实事,深化民生建设,让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在去年建设近14000套保障性住房的基础上,今年我市再建设10000多套房屋。上半年,将有近1000套保障性住房交付使用;
????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基础上,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工作已全面铺开,小绿地、小景点、小游园和小公共休闲活动场所等“四小项目”的建设,让梧州这座本已绿意盎然的城市更添光彩;
????2012年伊始,我市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目标设定为全覆盖。同时,在新增城市就业60000人、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55000人的情况下,把城市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下。
????……
????可以说,市委、市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工作思想与主线,都是围绕“为民”而展开。正因为如此,各项惠民之举也取得显著成就。如,在教育方面,一批教育重点项目建设纷纷启动,续建项目梧州高中新校区、市八中扩建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新开工项目市十四中迁建工程、市一中新校园建设、农村基础教育推进工程等。
????市委、市政府所关注的建设项目,不止步于满足群众的物质生活,更有一批关乎群众精神生活的建设项目。
????2010年,市委、市政府作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重大决策,并强调要将创建文明城与提高市民素质、塑造城市精神、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等相结合,确保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等取得新成果。在实际行动上,不仅强化硬件设施的建设,更规划建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
????把“富民”与“强梧”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把切实提高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与全面增强综合实力、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联系在一起,梧州不仅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更实现了在经济发展中推动民生建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推动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