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在我国的文明史上,和纸、笔、墨一样对传播文化艺术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砚也是综合性的工艺品,在文房四宝中最富有收藏价值。就这个意义上说,“四宝砚为首”。砚在秦汉时已经存在,自唐以来,我国出现了端、歙、洮、红丝四大名砚。以后,澄泥代替了红丝。四大名砚之所以为人们称誉,当然有它各自的特征和优点,有它各自的地方特色和雕刻风格。
????一、端砚名列中国名砚之首,这是历史所赋予又为现实所认可的。端砚产于广东省肇庆市东郊羚羊峡斧柯山和北岭山一带,又称端溪砚。据史料记载,在1300多年前的唐代,勤劳的肇庆人民就开始生产端砚,1952年湖南长沙705墓出土的唐代端溪箕形砚和1965年广州动物公园唐墓中出土的一方唐代端溪箕形砚(现藏广州博物馆),正好印正了端砚问世的历史。从史料记载来看,唐代中晚期,端砚已被列为贡品。唐代端砚大多以实用为主,供研墨之用,砚形较为单调,以箕形为多,也有八棱形、长方形、方形等形制。中唐之后,端砚开始从纯文房用具演变为实用与欣赏相结合的实用工艺品。到了宋代,由于文化的发展,端砚的实用价值和欣赏价值并重,文人墨客除用于研墨,还喜爱端砚的鉴赏、馈赠、收藏和研究,如欧阳修的《砚谱》、唐询的《砚录》,米芾的《砚史》、苏轼的《东坡志林》等betway必威体育:端砚的著述和赞美的砚铭、诗文。砚形也从简单的箕形、方形到品类繁多,式样新颖的斧样、瓜样、卵样、兔样、琴样等等。宋代端砚构图简练、刻工浑重、古朴、雅致、玲珑浮凸。北南宋间叶樾《端溪砚谱》明确记载端砚式样已达49种。清乾隆间手工精绘的《宋砚谱》,收有宋砚49方,亦有详实的记述。明代,由于社会鉴赏砚台和收藏砚台之风甚盛,端砚在设计、造型、雕刻方面均有所突破,主要是讲究“天然去雕饰”,往往利用天然的石形、丰富的石色、珍贵的石品花纹等稍作人工点缀就创作出天人合一的艺术珍品。在端砚镌刻砚铭,成为当时风气,一方艺术价值高的端砚,往往是雕刻、绘画、诗词、书法、篆刻等艺术的综合品。清初,端砚也和其他工艺美术品一样,达到空前的繁荣,特别是制砚工艺十分雅致,刻工纤巧,加上附以名人题识,砚铭等作为装饰,使端砚身价更高。端砚已从实用价值演变为文玩之物,成为欣赏品和珍藏品。
????二、丰厚的文化。端砚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我国历代知识分子赋予了端砚丰富的文化内涵,端砚与历史名人结下不解之缘,历代文人雅士都把端砚视为珍宝。唐代大书法家褚遂良得到唐太宗赐给端溪石渠砚,引以为耀;名相狄仁杰把武则天赐的“日月合璧,五星联珠”端砚视为稀世之宝,并在砚台上镌刻铭文寄托忠君爱国和坚贞的精神;宋代名臣包拯在端州任职三年,铁面无私,公正廉明,离任时“不持一砚归”成为端州人民至今传颂的佳话;抗金名将岳飞,在端砚亲笔铭文:“持坚守白,不磷不缁”八个行草大字,以此表明抗金卫国,还我河山的意志和绝不与投降派同流合污的决心。端砚自问世以来,不少人专门从事端砚研究。历代帝王(唐武则天、宋徽宗、宋高宗、清乾隆帝等),名人(柳公权、李贺、褚遂良、刘禹锡,李白、杜甫、米芾、欧阳修、苏轼、岳飞、文天祥、赵孟頫、唐寅、祝允明、纪昀、吴兰修、张之洞等等)写下了不朽的著作和赞美端砚的诗词歌赋,砚铭与题跋。文人学士对端砚的产生、发展、变化以及石质石品、制作、使用与收藏均有详尽的记述和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