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后专访
赛龙舟 振精神 遇知音
西江都市报记者 赵洋 通讯员 黄能 记录整理
作为一项流传久远的民俗体育运动,端午赛龙舟在梧州人的心目中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广晋水泥杯”2013年梧州龙舟赛落下帷幕后,勇夺前三名的龙舟队伍的相关负责人向本报记者讲述了他们的赛后心声。
我们是冠军!西江都市报记者 蒙绍松/摄
来梧州比赛令人兴奋
口述者:蒙山县广晋水泥厂龙舟队领队黄锐强
在蒙山县广晋水泥厂龙舟队中,有一半是土生土长的广东增城人,第一次来广西梧州参加龙舟赛,这种体验很奇妙。这里的人们将赛龙舟视为第二生命,我们觉得遇到了知音。
蒙山广晋水泥公司前身是蒙山西普水泥厂,后来广东增城客商收购西普水泥厂,并将两地水泥公司的员工整合组成龙舟队参赛,因此队伍具有梧州、广州双重“血统”。
队伍成立后,我们一直在增城新塘镇黄沙头村训练。龙舟竞渡在新塘镇很受欢迎,黄沙头村龙舟队是新塘镇36支龙舟队里最强的队伍之一,过去两年,我们的队伍曾代表增城参加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
为了参加本届比赛,我们特意提前40天集训,还特地新造一艘16.8米长的龙舟,派专车从广州运送来梧。
今天的比赛,虽然我们夺冠了,但仔细想来我们的队伍还是有劣势,如队员们身材过于壮硕,对减轻龙舟总重不利。反观人和队、赤水队,他们的队员身材比例更合理。
蒙山县广晋水泥厂龙舟队的优势是集训时间长,人和队、赤水队虽然集训时间短,但比赛中与我们战斗到最后一刻,这说明这两支队伍水平同样很高。如果他们集训时间达到40天以上,或者冠军是他们的。
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无论赛果如何,我认为不重要。在这里两天,梧州给我的印象不错,一是西江水质比增城东江好;二是梧州人讲粤语,我们感觉亲切;三是梧州人热爱龙舟,大家训练时都脱了好几层皮,交流时共同话题很多。
这次比赛,我最大的收获是认识了一批赛龙舟的知己。梧州和广东一衣带水,以后大家要多走动,叙情谊。
我相信,无论是广州人,还是梧州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龙舟信念、龙舟精神。无论岁月如何流逝,这种你追我赶、激情燃烧的龙舟比赛,能让我们成为一辈子的好朋友。
希望明年有betway必威体育强队出现
口述者:人和队领队黎东强
今天的比赛,虽然与蒙山县广晋水泥厂龙舟队战斗到最后一刻,但我最大的感受是:大家的赛龙舟水平不在一个档次上。
人和队与赤水队充其量只是业余龙舟队中最出色的队伍,但蒙山县广晋水泥厂龙舟队至少是“准专业队”。从出发那一刻开始,人和队就从未超越过蒙山广晋水泥队。
比赛时,我曾数次指挥队员们“起冲”,加速逼近对手,试图从心理上施加压力,打乱他们的比赛节奏,然而他们根本不为所动。
在三江交汇处,面对横向水流,蒙山县广晋水泥厂龙舟队也能平稳快速通过,这证明他们的广东艄公非常厉害。
往届的梧州龙舟比赛中,各队相当注意观水情“吃水线”,大家抢着占据优势位置。蒙山县广晋水泥厂龙舟队却不管这一套,他们一直保持直线前进。
这种比赛方式令我大开眼界,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拥有绝对实力,根本可以无视那些小伎俩。内行人可以看出,蒙山县广晋水泥厂龙舟队划桨的幅度、频率比梧州的龙舟队更大更高,如果没有长时间的集训,没有充足的体能作支撑,他们不可能支撑到终点。
纵观整场比赛,表面上看似人和队与蒙山县广晋水泥厂龙舟队在争,其实是蒙山县广晋水泥厂龙舟队拖着人和队与赤水队前进,最终拖垮了我们的体能,我们输得心服口服。
与准专业队伍比拼过后,我们有了新的追赶目标。明年端午,人和队希望也能组织起具有专业水准的龙舟队,再与蒙山县广晋水泥厂龙舟队交流比试。
比赛就要赛出精气神
口述者:塘步镇赤水龙舟文体协会会长石超雄
参赛时,赤水队与人和队齐头并进,两条龙舟激起的波浪相互冲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比赛速度。
虽然最终只获得第三名,但赤水村的村民们还是十分高兴,无论结果如何,小伙子们赛出了赤水人特有的精气神。
赤水村的男女老少都极喜欢“扒”龙舟,每年几乎是全民出动,身强力壮的“后生仔”踊跃参与,能选拔成为划手甚至得奖,在村里是很有面子的事。
赤水队拥有四条龙舟,数量之多在梧州龙舟队中并不多见,这都是本地的老板和村民捐资建造的。
搞龙舟赛训练、吃龙舟饭的花费,少则几万,多则十几万,都是各家各户一起出。赤水村常住人口不过两千多人,如果出钱出力都算在内,几乎可以算是全民参与了。
一支队参加一次比赛,至少要训练一个月;就算拿了冠军,拿着几千元奖金、抬一口烧猪回去,都不够吃饭的钱。但大家就是乐此不疲,只为了追求赛龙舟的爽快和过瘾。
我们很高兴地看到梧州龙舟赛场上首次出现专业队伍,也想多结交来自广东的赛龙舟队伍。然而,相关部门也应该从中看到,我市的龙舟队基本是业余性质,缺人缺钱是常态。
我觉得,让专业队与业余队同场竞技,对业余队不公平,希望政府部门以后能加大对业余龙舟队的支持和关心,提高业余队伍的竞赛水平,令梧州龙舟赛场更精彩。
顺顺利利比赛,高高兴兴拿奖。 西江都市报记者 何鎏/摄
两支队伍在冲线后,队员跳下水消暑。西江都市报记者 何鎏/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