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苑君
随着“斑马线上的文明”活动引向深入,“礼让”逐渐成为文明风景。而行人闯红灯、车辆不让行的现象仍时有发生,成为城市文明中不和谐的音符。对此,记者收集了部分行人、司机、交警等各方人士对文明交通的建议。有关人士认为,完善城区交通设施的配备和管理,奖文明、罚违法,有助于市民养成文明出行的习惯,同时要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我市自从开展“我为城市建设出份力”志愿活动以来,交通违规行为有所减少。据不完全统计,去年,文明交通劝导志愿者纠正行人乱穿马路829人次,市交警支队共纠正非机动车闯红灯1415人次、纠正机动车闯红灯851人次。
交警部门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市发生的交通事故数量、死伤人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所下降。但值得一提的是,因不遵守交通信号指示而导致的事故仍占较高比例。
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万秀区大队事故中队一名刘姓民警介绍,因行人闯红灯、车辆不按交通信号灯指示行动而导致的撞人、追尾交通事故并不鲜见。她说:“交警部门采取高峰期定点执勤和平峰时段流动巡查相结合等方式,加大交通秩序整治和文明交通宣传的力度,能帮助市民及时补上文明交通这一课,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文明交通教育从娃娃抓起。“红灯停、绿灯行”,在市一中就读的初一学生小骆对这些耳熟能详的交通守则仍印象深刻。他告诉记者,以前学校每年都会上交通安全课,让他们牢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但由于授课内容千篇一律,导致实际效果打了折扣。“我觉得交通安全课可以创新形式,或者邀请家长共同参与,让大人小孩互相监督。”小骆说。
52岁的杨先生曾是一名救护车司机。他表示,以前遇到斑马线上没有行人时,往往会经验主义地觉得为了赶时间可以加速通过,遇到过几次小孩打闹着突然冲过马路的情况后,就意识到斑马线前减速让人的重要性。杨先生直言:“许多闯红灯行为都是为了争最后几秒的通行时间。在遵守交通安全法的前提下,车辆与行人之间应互相尊重,否则会形成不文明交通的恶性循环。在思想上形成礼让意识,才能使城市交通文明和谐。”
同时,他认为,我市正在进行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对城区交通设施进行了维护和完善,此举能使斑马线、交通信号灯等设施更好地发挥作用。
我市通过开展“斑马线上的文明”、“我为城市建设出份力”等活动,深化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市文明办参与组织多年交通劝导志愿服务活动的王先生对文明交通有着自己的见解:“从多年的志愿活动中志愿者反馈的情况来看,在文明劝导员的劝导监督下,交通环境有所好转,但当没有人监督时,仍有市民我行我素,出现反弹现象。”他提出,文明交通需要每一步的坚守,多部门联动执法、形成长效机制、志愿服务常态化等措施多管齐下,才能逐步减少交通陋习、文明出行。另一方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市可以借鉴其他城市的交通管理经验,如柳州市的智能交通系统、3D立体斑马线等做法,引导市民文明出行,在城市营造文明交通的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