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记者 吴艳虹/文
1月9日晚,本报热线响起了一个特殊的来电,一位湖北的读者心急地问:“怎样才能买到你们报纸上报道的这个砧板?”
原来,远在湖北襄阳市的王铁成先生家里有一块使用了24年之久的广西特产砧板,如今已经出现残缺,他想在2015年春节前,为年迈的父母购置一块砧板,但他寻找了很久都不知道该去哪里买。通过网上搜索后,西江都市报2014年10月13日刊登的《蚬木砧板美名扬》一文,使他眼前一亮,于是立即拨通了本报热线电话,并咨询文中提及的梧州波记砧板店的联系电话。
1月12日,在记者的帮助下,王铁成和波记砧板店老板李锦波联系上。当天下午6点,在确认王铁成的货款已经支付后,李锦波将一块梧州特产砧板寄往湖北。
湖北读者致电
求购一块砧板
王铁成在湖北襄阳市工作和生活,眼看父母家的厨房里有一块使用多年的砧板已经残损了,而且春节临近,于是,他想为父母买一块新砧板。虽然把砧板当做礼物送给父母似乎有点“不起眼”,但想起父母曾经在砧板上切过不同种类的菜,然后把它们做出香喷喷的菜式,王铁成觉得这份礼物很温馨也很实用。
可是,王铁成父母家的旧砧板,是24年前一位朋友到广西出差顺便带回来的,如今他不知道应该去哪里找当年的那家店。他曾经在襄阳市及周边市场寻找了很久,仍然没有收获。后来,他灵机一动,尝试网络搜索,屏幕上弹出了西江都市报2014年10月13日刊登的《蚬木砧板美名扬》一文。
随后,王铁成向本报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
1月12日,记者联系王铁成时问:“你为什么那么确定《蚬木砧板美名扬》一文里提及的砧板,就是你想要的呢?”王铁成在电话中笑着说:“我比较注重细节,从报纸上刊登的图片可以看出,蚬木砧板的纹理酷似蚬壳,木质坚硬,连钉子也很难敲进,跟我父母家使用多年的砧板纹路很相像。”
记者牵线搭桥
达成读者心愿
记者将湖北读者王铁成的想法,告诉了波记砧板店的老板李锦波。听到千里之外的顾客有意购买砧板时,李锦波非常高兴。但年事已高的李锦波听力不太好,也不会讲普通话,难以与王铁成直接沟通,于是,记者就当起了他们俩的“接线员”。
“我的一个朋友买回来的砧板在水中泡时,会掉色是什么原因?”王铁成问。
“掉色是因为砧板被染了木头的颜色,发臭是因为木头的质量不好。但我们卖的蚬木砧板根本不需要染色。”李锦波回答。
“最大的砧板直径是多少?厚度是多少?价钱是多少?”
“最大的砧板直径是44.5厘米,厚度是4.2厘米,200元一个。”
就这样,记者把王铁成的疑问先翻译成梧州白话告诉李锦波,然后再把李锦波的回答转成普通话告知王铁成。
约7.5公斤重的砧板从梧州寄往湖北襄阳市,需要50元左右的运费,李锦波担心运费太贵了,王铁成却表示,只要砧板质量好,运费贵一些他也可以接受。王铁成还说,如果这块砧板好用,他会推荐给身边的亲戚、朋友,并打算把砧板拍照发到微信朋友圈和网络社区上,宣传推介梧州特产砧板。
12日下午6点,一块饱含信任和友谊的蚬木砧板,终于从梧州“出发”,“前往”湖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