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在苍梧县狮寨镇民族中心小学樟木分校的砖瓦房教室,58岁的黄福坤老师正为学生上课。梁萍 摄
????梧州日报记者 梁萍 通讯员 梁宇
????9月1日,苍梧县狮寨镇民族中心小学秋季学期开学的第一天,一早却下起雨来。陈步坚看着天上不断飘下的雨水,担心外宿的学生能否安全准时到学校上课。作为学校的校长,他希望新学期学生一个也不少。
????一直看到孩子们撑着伞,踩着泥泞陆续出现在校门口,陈步坚才松了一口气。上午9时30分左右,雨水稍歇,他赶紧组织学生们来到操场,举行升国旗仪式,并结合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主题,完成了“开学第一课”。全校三个班59个学生,在“开学第一课”上听得格外认真。他们身后站着四位老师,加上陈步坚,五人平均年龄超过54岁。
????陈步坚看着学生们,又看看身后的老师,轻轻叹了一口气——“等到我们退休之后,谁来接棒教孩子们呢?”这是近两年来他经常在想的问题。他算了一下,学校已经有24年没来新老师了。
????五位教师“全包制”
????狮寨镇民族中心小学其实是一所乡村小学,离镇区20多公里,是上世纪90年代初由岛朝瑶族村与木皮瑶汉混居村的小学合并而成。
????学校就在一座山脚下,周边是延绵不绝的山峦及大片田野。五年级学生刘莹莹这样形容自己的学校:校园由三座低矮的老旧建筑和一面围墙组成,一座两层教学楼里有四间教室,教学楼两旁分别是学生宿舍和综合楼,校园中间有一个篮球场,是同学们上体育课和课间玩耍的地方。
????学校是寄宿制的,有过半学生寄宿,因为牵挂学生安全,在开学头两天,陈步坚照例留守值夜。其他老师们都是当地人,晚上回家,第二天一早再往学校赶。年过五十的赵东早上6点钟就从家里出发,走近两个小时的山路才到学校,另外三位老师虽然骑摩托车,但到学校也得花近40分钟。
????由于教师少,两个村生源又不多,学校从2010年起实行隔年招生。去年有四个班,今年六年级学生升学了,只剩下一、三、五年级共三个班。
????“四个班的时候,刚好是四位老师各带一个班,三个班的话就有两位老师一起带高年级班。”陈步坚说。带班老师都是“全包制”,要同时教语文、数学、体育、音乐、美术等所有科目,思想品德、安全教育等科目由他负责教。
????邓福如教一年级。他走进教室时,看到不少学生已经在自觉地翻看课文书、预习功课。看到他进来,孩子们乖巧地喊道:“邓老师好。”邓福如突然有些感动。今年63岁的他,已经到了退休年龄,平时他总想着尽快办理退休手续,可发现舍不得孩子们。
????几十年来,五位老师教了很多学生,其中有不少考上大学。现在,一切按部就班,孩子们和五位老教师又迎来了他们的新学期。
????瑶村里的老“园丁”
????在民族中心小学升国旗的时候,8公里外的岛朝村樟木组的一间砖瓦房教室里,已经在上新学期的第一节语文课。58岁的黄福坤戴着老花镜,给学生念课文《我们的民族小学》:早晨,从山坡上,从平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这间砖瓦房教室是民族中心小学的一个分校,可只有一位老师,除四面透风的教室外,操场、饭堂、宿舍,甚至连升旗台都没有,所以新学期分校就直接开始上课。
????分校共有五个学生,平均年龄9岁,两个家在樟木组,三个住在较远的大村组,走到教学点需要40多分钟,每天早上由黄福坤护送来分校上课。
????黄福坤说,当地村民住得比较分散,让年纪小的孩子走到本部去太远了,寄宿又怕照顾不到,于是就开设分校就近教低龄学生,等孩子读到四年级再去本部寄宿学习。分校一般会根据适龄孩子的情况,每隔一到两年招生,学生多的时候实行复式教学。
????两年前,覃雄龙和覃雄兴两兄弟刚被送到分校上学时,还不会说普通话,只会用当地瑶语与人交流,黄福坤就实行“双语”教学。现在,他们9岁和11岁了,不但会说普通话,语文和数学成绩也有进步,兄弟的家长对黄老师十分感激。
????“城里的一些孩子已经开始拼名校,可村里的孩子求学还是不易,”黄福坤感慨地说。在大山里做了几十年老师,他深切感受到启蒙教育对于当地孩子的重要性,虽临近退休年龄,可心里还是希望能再多带几批学生。但他的家人看着他愈发花白的头发,开始老花的眼睛,直不起来的腰身,还是希望他能早点退休。
????难以破解的“教师荒”
????“学校的几位老师马上就要到退休年龄了,有一两位已超过60岁。你们退休后,孩子们怎么办啊?新的老师什么时候能来啊?”最近,村民们一见陈步坚就问。
????“我也知道学校需要有新的老师来接替。可是,像我们这么偏远艰苦的地方,年轻的老师都不愿意来啊。”陈步坚说。以前没有硬化水泥路的时候,开车从狮寨镇到他们学校要三个多小时,下雨天甚至连车子都开不进去。本来有意向应聘的老师在去过一次之后,都打了退堂鼓。
????去年底,镇区到木皮村委和岛朝村委的道路终于硬化了,但开车到学校本部仍需近两个小时,到樟木分校则要三个多小时。“就是想在本地找个合适的人,也不容易,大家都知道村里条件艰苦,都拼命往外跑,不想留下来。”陈步坚说。
????最近学校本部终于请到一位年轻的代课老师,有教学热情,不过是高中毕业,没有念过师范相关专业。她要想成为正式老师,得先学习相关专业拿到文凭,考取教师资格证,还要努力考到教师编制,才可享受稳定的待遇。否则,作为代课老师的月工资只有1400元左右,很多人都坚持不了。
????狮寨镇中心校校长陈乙铭说,民族中心小学首先要保证本部的教学秩序,如果分校实在请不到老师接班,只能被迫撤销。如果连本部的老师都不能保证的话,也只能撤销了。
????顾不上的民族传承
????陈乙铭说,民族中心小学大部分是瑶族学生,当初成立这个小学的初衷,是希望学校能够承担一些传承瑶族文化的教学功能和职责。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师资不足、经费不够、设备缺乏等原因,这部分教学功能未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学校的民族特色突显不出来。
????“我们大多老师是瑶族,会讲瑶语,会唱一些瑶族民歌,在课堂上会用瑶语来辅助讲课,平时在音乐课上也会教唱瑶族歌曲。学校还会请当地的一些民间艺人来给学生们讲解本地的民风民俗民情等,但说实话,这样的课程并不多,也不系统。”小学的教导员李学武说。
????一些老师偶尔也会被派到外面参加诸如民族语言教学、民族体育教学等方面的课程培训,但终究不是相关专业人士,再加上资金、设备、场地等各种客观条件限制,学校有关民族方面的课程始终开展不起来。
????去年,学校在上级专项经费的支持下,对学校的面貌进行了改造,新建了校门,粉刷了建筑外立面,增加了一些瑶族文化宣传栏,还添置了一些瑶族服装、瑶族乐器等民族文化设施。今年又想方设法教学生排练瑶族舞蹈,努力提升校园的民族氛围。
????“但是,作为一所创建民族文化传承学校,我们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尤其是在目前的情况下,靠几位即将退休的老教师,是很难做好的,学校的民族文化传承之路依然十分艰巨。”陈步坚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