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栩栩如生的“鹿儿”,其框架由廖汉雄用一条条竹篾精心编制而成。
制作的“鹿儿”是否结实,糊纸是关键。
为“鹿儿”上色和描绘图案花纹,不但要有一定的绘画基础,还要十分细心。
钟铁坚为制作好的“鹿儿”点睛。
看到亲手制作完成并将在演鹿儿戏时派上用场的“鹿儿”,钟铁坚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 西江都市报记者 纪荣兰 通讯员 陈海帆 潘健/文
????西江都市报记者 陈健新/摄
????鹿儿戏是龙圩区大坡镇的一个知名剧种,由舞蹈(舞春色、舞鹿儿)和打鹿歌发展而成。演员手持“鹿儿”道具,在春节期间挨家串户学着梅花鹿的形态舞动。近日,记者走访了两位制作“鹿儿”的民间手艺人,探秘“鹿儿”的制作过程。
????如今住在大坡镇上为村的廖汉雄,今年67岁,从年轻的时候就热爱用竹篾编织物品,也是大坡镇编织“鹿儿”的手艺人。大坡多竹,竹子质地坚韧,不易腐朽,是制作“鹿儿”的好材料,廖汉雄家周边就是一片竹林。
????要想编织好“鹿儿”,选材很重要,生长时间约两年的青皮竹最适宜。制作“鹿儿”前,需先把选好的竹材放在阴凉处晾干水分,使其更持久耐用。从砍竹、去枝、破竹、分条、破篾、再到割篾割青,廖汉雄一气呵成……篾片均匀、篾丝滑润。
????廖汉雄说,整只“鹿儿”由鹿身、鹿尾、鹿脚、鹿头、鹿耳、鹿角组成,制作整只“鹿儿”要花上廖汉雄一个星期的时间。编织“鹿儿”先从鹿身开始,包括鹿肚、鹿脖。鹿的肌肉发达,胸部比较宽广,颈则细长,在编织过程中需要拿捏好鹿的形态,塑形如果出现偏差,不仅影响整只鹿的美观,还容易变形。
????廖汉雄一边向记者介绍着“鹿儿”的制作过程,手里却没有停下来。只见事先准备好的篾片在他灵巧的双手间舞动,娴熟的编织手法、专注的神情,让人感受到手艺人对艺术精益求精的执著。
????“鹿儿”的雏形出来后,就要糊纸着色了。今年70岁的钟铁坚擅长根雕、上漆和绘画。根据竹编“鹿儿”的框架大小,钟铁坚把纸张裁剪成大小不一的条形状并涂好糨糊,然后紧紧贴在“鹿儿”框架身上,一共需要贴八层,令整只“鹿儿”的体态丰满起来。
????给糊好纸的“鹿儿”着色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讲究对色彩明暗深浅的把握,需要逐层晕染、晾干,点染、再晾干,这些都需要时间。着色着得好,能很大程度弥补编织过程中“鹿儿”形体的偏差,增加“鹿儿”的立体感。
????待钟铁坚把“鹿儿”的嘴巴、鼻子、眼睛、斑点逐一绘画出来后,一只体态优美、栩栩如生的“鹿儿”就展现在人们面前了。为了使得这样一件作品保存持久,最后还要涂上一层漆,作用是防水防潮不掉色。
????采访当天,记者看到摆设在大坡文化馆的三只“小鹿”形态各异,形象生动,仿佛正在好奇地观察着来访的人们。
????民间手艺人以“心”倾于指尖,以“情”注于传承,将人生投入到对传统手艺的坚守与创新中,这就是民间艺术的魅力所在,不仅能给人带来快乐,带来美的享受,还能唤起我们内心对乡土文化的认同与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