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时,陈练江要借助人工耳蜗助听器进行阅读和听课。
????西江都市报记者 吴艳虹/文 西江都市报记者 陈健新/图
????1月7日,龙圩第一实验小学三年级的学生陈练江跟其他同学一样,一边听老师讲课,一边做笔记。但不同的是,他听声音完全依靠一个“电子耳朵”——人工植入耳蜗。虽然设备先进,他却不能“听懂”老师讲的每一个字,只能用眼睛紧盯老师的口型,一边猜测老师所讲话语,一边努力地“听”。
????陈练江一岁多就患上了听障,在随后的九年时间里,他经历了两次耳蜗植入手术。然而,这个坚强的“小男子汉”不仅没有被打倒,反而越发勤奋,专注学业,并在各类比赛中多次获奖。今年1月,陈练江被自治区评为“betway必威体育:2015年自强自立美德少年”。
????住院期间不忘学习
????两岁时,陈练江接受了右侧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经过一年多的听力言语康复后,他“顺利”进入了幼儿园、小学学习。不过,好景不长,八岁时,陈练江就出现了耳朵反复发炎的情况。为此,陈练江和妈妈只能辗转南宁、广州等地的医院求医。
????2014年9月,因为人工耳蜗经常发炎,陈练江右侧的人工耳蜗必须取出。陈练江需到北京进行两次手术,先把发炎的耳蜗取出,再在左侧的植入新耳蜗。出发时,正是新学期开学的第二天,陈练江还不忘把刚发下的新课本一起带上。
????术后的第一个月,新植入的耳蜗还处于观察期,因为不能佩戴接收器,整整一个月的时间里,陈练江听不到任何声音。此时,作为班上路队长的他,依然牵挂着同学们放学路上的安危。陈练江让妈妈拨通了远在千里之外的班主任邱老师的电话,“同学们还好吗?回来后你能不能帮我补课?”当时的陈练江并没有多想,唯一害怕的是落下的课程能不能补回来。
????康复之路举步维艰
????术后一个月,双耳缠着大块纱布的陈练江终于重返学校上课,但手术麻醉后的反应还一直持续,头晕、呕吐,还要忍受耳朵刀刮的剧痛。那段时间里,陈练江妈妈几乎隔三差五就接到老师打来的紧急电话,然后马上跑到学校接陈练江到医院就诊。
????耳蜗是新植入的,没有经过康复训练,陈练江就像刚出生的婴儿一样,能听见声音,但听不懂。因此,回校后,他遭遇了更大的困难——听不懂老师讲课。为此,陈练江只好课后再向老师和同学借笔记来抄。
????对于陈练江来说,痛,可以忍受,累,可以忍受,但他最忍受不了的,是因身体原因而落下课程。语文、数学、英语,陈练江不但要消化每天的新知识,还要见缝插针地利用课余时间追补旧知识。
????为了跟上进度,陈练江放弃了体育课,抓紧时间来到老师身边补课、做练习题。“刚开始补课的那一段时间里,他听不懂我讲的话,我们只能在纸条上写字来交流。”邱老师回忆说,“人工耳蜗接受声音的速度比正常人慢,如果环境噪音稍大一点,他就分辨不了我们讲话的内容。每次补课结束,我都看到他很累的样子。”
????晚上完成作业后,陈练江还要和妈妈练习听声音。从最基本的日常生活的各种声音开始,水声、敲门声、跺脚声、炒菜声、汽车喇叭声、动物叫声,还要练习发声,读拼音、读儿歌、读课文,一遍又一遍,每每一练就是两个小时。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陈练江的听力有所好转,对熟悉的声音能容易分辨出来。在二年级下学期的期末考试中,陈练江从500名同学中脱颖而出,挤进全年级前10名。此外,他还积极参加各种绘画、讲故事、书画比赛,先后荣获“我的中国梦主题绘画”比赛少儿组金奖、2015年秋“勿忘国耻·圆梦中华”讲故事比赛优秀奖等奖项。
????虽然要克服很多的困难,但这个“小男子汉”拥有大大的梦想——当一名科学家、艺术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