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记者 杨麦 赵洋 龙天传/文
在梧州茶厂的六堡茶文化展示厅里,有一面反映六堡茶产业发展历程的文化墙,墙上展出了当年茶厂的很多老照片。
6月16日,当我们来到这个展示厅,就“茶船古道”变迁与梧州茶厂发展的关系,采访梧州茶厂建厂元老、现年88 岁的刘福生时,他特意把我们引到了文化墙前。一张工人运茶的照片吸引住了我们的目光:照片上,工人们正用木板车把装在大竹筐的六堡茶推往茶厂旁边的三角嘴码头。
“ 梧州茶厂生产的六堡茶运到码头后,就会装上在此等候的货船,一批一批地沿着西江运去广州、香港、澳门,乃至世界各地……”刘福生看着文化墙,沉思片刻,开始回忆起梧州茶厂发展的历史。
平码行中卖茶叶
在“茶船古道”的发展史上,无数船只载着六堡茶,经过六堡河、贺江后进入西江,大量汇集到广东的江口和都城码头,然后顺流而下,直达珠三角。但是,清朝中期以后,梧州发展成为西江水道上的重要商埠,大西南的物产出口沿着西江汇集到了梧州。于是,一部分的六堡茶又从江口和都城码头沿西江运输而上,在梧州集中后再发往珠三角地区的各大商埠,形成了六堡茶运输与交易的一种新形式。而这其中,平码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约在清末开始形成的平码行,也称经纪行,是解放前梧州商埠的颇有特色的行业。据《桂商》一书介绍,“为了适应省内外城乡物资交流和往来客商贸易频繁之需,以居间贸易、代客买卖商品为主的平码行,首先在戎圩(今龙圩)形成。后来由于戎圩河道涸浅,较大的船只航行不便,贸易中心便逐渐移到梧州,平码行也转移到梧州。”
《梧州文化》中有记,1885年前,梧州已有17 家平码行专营代客买卖。1897年,梧州辟为通商口岸后,外国资本在梧州先后兴办了渣甸、天和、人和等洋行,这些洋行大都委托平码行购入桐油、茶油、茴香油等油类和各种土特产品运往港澳,又从港澳输入大量的煤油、火柴和各种洋货委托平码行销售。而据《梧州文史资料选辑》(修订版1~4辑)记载,当时,平码行经营输出的土特产有豆类、生油、茶油、花生、茶叶、生茶麸、青麻等。而这种输出和交易,都由各家洋行和平码行所租用的货轮、帆船和“花尾渡”来完成。到了1925 年,平码行行号发展到30 多家,多设在九坊路、沙街(今南堤路)一带。
作为“英记”茶庄的后人,邓炳健在苍梧县六堡镇长大,后来进入苍梧县的供销系统和外贸系统工作,又长期与六堡茶打交道。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苍梧县产区的茶叶,很多都经他之手组织供给梧州茶厂,用于生产精制六堡茶。
“父亲经营‘英记’茶庄时,梧州就是茶庄收购和运输茶叶的一个中转站,而完成茶叶收购和中转任务的平台,就是平码行。”邓炳健为我们忆述家族经营六堡茶的历史时,还专门介绍了与其父亲交好的梧州平码行商人的姓名。
家住betway必威体育:区的陈碧霞如今已年近七旬,他的父亲陈华在解放前就从平南县来到梧州,凭借一条自有的木货船,成为了平码行的中间商。陈碧霞回忆说,其父亲当年经常从梧州平码行贩运茶叶到广东各地。
抗战过后,在湘桂铁路和一些主要公路未能及时修通前,梧州成为水运交通枢纽,其作为物资集散地的地位更为突显。到1948 年底,betway必威体育:平码行的行号发展到了130多家,为梧州开埠以来的全盛时期。受此影响,这一时期梧州的水上运输也达到了一个高峰,无数茶叶等土特产在平码行交易后,经由船运发往珠三角各大商埠,并转出口世界各地。
由于商户剧增,竞争激烈,梧州解放前夕,平码行进入衰落期,留存下来的行号只有五六十家。1951 年,国家开始调整工商业政策,国营商业得到发展,平码行的商户逐年减少。至1956 年1 月,betway必威体育:平码行最后5家的行号参加了全行业公私合营。至此,梧州平码行以及其代销和经销六堡茶的历史均划入了句号。
满江船只保运输
平码行的兴衰见证了梧州这个商埠的嬗变,而造就梧州商埠曾经辉煌的历史的重要因素,则是与之共生共长的水上运输行业。
梧州总控三江水口,自古船运交通发达,自晚清以来,梧穗、梧港、梧澳之间已有较大型的机动客货轮行驶,上下河货客运日益频繁。据《苍梧县志》和《清史稿·交通》记录,梧州以下西江航线,在“清光绪十八、九年间,梧始有平安公司之轮渡来往广梧”。而梧州以上的航线,“光绪三十年……自是小轮公司渐推渐广……桂则有往来梧州、南宁、贵县、柳州之小轮”。
1897 年被辟为通商口岸以后,梧州的水运业更加飞速发展。1941 年修编的《苍梧县志》有录,到了光绪三十四年(1908 年),梧州商人李虎石、周濂生等倡议筹建西江航业股份有限公司,随后集资购买机动客货轮船“广泰”、“广威”专营梧州至香港航线。宣统二年至民国元年(1910 年~1912 年),该公司又陆续购置“广南”、“广宁”、“广河”、“广平”、“广清”等五艘客货轮电船,经营梧州至南宁和梧州至广州的线路。
大量航行于西江航线上的华商与英商洋行的货轮,确保了六堡茶的外运,及至二十世纪30 年代,“往来港粤,多通大汽船;溯江而上,皆通浅水电船。沿途诸埠皆可湾泊,帆船如鲫。”
上世纪四十年代末期,梧州的物产出口基本依靠西江航线。(网友“小河虾”提供)
到了解放以后,国营的梧州航运局和水运公司的船只又接踵担负起六堡茶在西江航线上的输出。1951 年,刘福生曾带队为待建的梧州茶厂选址。经过反复遴选,最终,梧州茶厂厂址确定在三角嘴码头附近地块。“我们看中这个地块,就是因为它临近江边码头,这样,厂里生产出来的六堡茶可以直接下船运往广州。”刘福生说,繁荣的水运业对于当时六堡茶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运输保障产业兴
在梧州茶厂的文化展示厅里,记录着六堡茶产业在上世纪50年代大发展的一段历程:
自1954年开始,国家对茶叶统购统销,六堡茶区的茶叶被收购后运往betway必威体育:区,交由梧州茶厂精制加工,再由中茶梧州支公司出口到东南亚地区。1954年以后,六堡茶产区的运茶船不再停靠广东江口和都城的码头,而是直接上达梧州,运到三角嘴码头后,卸运入梧州茶厂。梧州茶厂吸纳了从六堡河、贺江后经西江,以及从狮寨和夏郢经桂江这两条线路运来的茶叶后,产量飞增,并在上世纪50年代后期形成“冷水发酵、双蒸双压、干仓陈化”的现代工艺精制六堡茶。这种工艺生产的六堡茶随后逐渐成为六堡茶出口的主导品种。
这段并不算太过久远的历史,清晰地提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国家茶叶购销新政策的实施以及梧州水运业的发展,改变了“茶船古道”的原有轨迹,而这种充满时代气息的变化,掀开了梧州六堡茶产业发展的全新一页。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梧州茶厂的工人们运送用于出口的六堡茶。(梧州茶厂提供)
对于梧州六堡茶产业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快速发展,曾任梧州茶叶进出口公司总经理的熊燕萍有切身的体会。虽然已经退休十多年了,但如今她仍清楚地记得,1962年经梧州土产进出口公司出口的梧州六堡茶有117吨,其中很大部分是“桂青”茶(初制的干茶)。到了上世纪70年代末期,六堡茶的出口量已经超过1000吨,其中绝大部分都是“陈茶”(经过陈化发酵的六堡茶)和“六堡茶”(精制六堡茶)。“当时,我们和梧州航运局联系得非常密切,因为从1962年起,我们公司平均每星期都要运一批茶叶去广东。如果遇上航运局的船期安排不过来,我们就找betway必威体育:水运公司,由他们安排船运茶叶。” 熊燕萍说。
前浪已经远去,后浪又再掀起。在梧州,不仅梧州茶厂逐步做大生产规模,中茶梧州分公司在1988年起也建立了自己的六堡茶精制车间。进入2000年以后,梧州的六堡茶生产企业更是遍地开花,六堡茶产业再度兴旺。
虽然,六堡茶输出的运输方式已经改变,但是,“茶船古道”的往昔,如今在梧州各大六堡茶企的文化展示厅里仍可窥见一二……
1928年7月,梧州西江上的浮动码头。(网友“小河虾”提供)
“我太爷在梧州开过茶厂”
讲述人:
苏召华(52 岁,现为六堡茶商,祖父是“源盛”茶庄老板)
1905 年,我太爷(曾祖父)苏敬全从广东新会上来梧州,和朋友合伙开设了“建国茶厂”,在梧州请了五六个工人做茶。当时,这个茶厂在广东都城也设有铺面。
我太爷派我阿爷(祖父)苏柏刚入六堡镇收茶。刚开始的时候,我阿爷在六堡里面收了干茶就运出来,交给“建国茶厂”制作,然后再发下去广东销售。后来,我太爷老了,回了广东新会老家,而我阿爷在六堡镇的茶生意也做大了,就在镇里开办了“源盛”茶庄,直接把茶叶经广东江口和都城运往广州。
“周家帮‘英记’在梧州代购代销茶叶”
讲述人:
邓炳健(61 岁,现居深圳,其父为“英记”茶庄老板邓泽才)
清朝光绪年间,我太公(曾祖父)邓盛文经做生意的朋友介绍,从广东都城老家入六堡镇开设了“文记”茶庄。到了我阿爸邓泽才那一代,三兄弟都是做茶叶生意的。当时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我阿爸经营的茶庄叫“英记”。
我是1955 年出生的,当时我阿爸已经不经营“英记”了,他在公私合营以后成了六堡供销社的一个工作人员。但我记得,我还是孩子的时候,阿爸经常带我去沙街一户人家家里作客。那户人家姓周,周家在沙街的屋子很大,有几层楼高,从里面的陈设可以看出这户人家曾经是生意人,最下面临街的那层是铺面,上面那几层是住人的。
解放前,梧州地区的杂货铺大多有六堡茶出售。(网友“小河虾”提供)
?
阿爸让我叫那户人家的主人做周林伯伯。阿爸和周伯伯的交情很好,经常在交谈中说起他们以前一起合伙做生意的事情,从他们的交谈中,我可以听出周家以前是帮“英记”在梧州代购代销茶叶的。
我还记得,阿爸曾经说过,解放前,从梧州沿桂江上去狮寨和夏郢都有大船行驶,很多广东的茶商都喜欢坐船先从梧州上去狮寨和夏郢,然后再步行或骑马入六堡。所以,很多茶庄都在狮寨和夏郢设有点,收了茶叶以后也从狮寨和夏郢用船运出梧州,当年“英记”茶庄在狮寨和夏郢都设有收茶点。
我20 岁左右开始做工,在苍梧县的外贸系统上班,也是做六堡茶供销的。当时主要是和梧州茶厂对接,我们在苍梧的各个茶叶产区收购茶叶以后,就用船拉出来,有时候也用车运出来,供给梧州茶厂,茶厂再加工以后外销出口。到了上世纪80 年代以后,运输就基本都是用车了。
1986 年左右,六堡镇里面也曾经建过精制茶厂,想自己做现代工艺六堡茶,我们单位(苍梧县外贸局)还给了投资,但是后来做垮了。
那时候,梧州茶厂生产的六堡茶除一小部分供应国内市场外,大部分都交给中茶公司出口,因为当时只有中茶公司有出口权,六堡茶的受众主要集中在我国香港和东南亚地区。
“外运的‘土货’很多是六堡茶”
讲述人:
陈碧霞,(69 岁,其父是解放前专门与平码行做生意的中间商)
我爸爸是贵港平南人,从我阿爷那一代开始,就已经自己造小木船,在平南当地做水路运输生意。解放前,梧州是西江上的一个重要港口,有很多货需要运输,当时我爸爸陈华是船主,自己有一条载重十来二十吨的木货船,专门从事货物运输业,于是就从平南下来梧州做生意。
当时,我爸爸经常到平码行买一些梧州的“土货”,如六堡茶、大米、寄生茶、中草药等,然后运往广东珠三角地区。梧州六堡茶在解放前都叫做“梧州茶”,运往广东江门,再转运出去。我记得爸爸讲过,当年他外运的梧州“ 土货”里,很多都是六堡茶。因为广东一带的人,包括梧州本土船员和码头工人都喜爱喝六堡茶,尤其喜爱喝“老茶”,他们一般用大煲烧开水后,直接把六堡茶叶倒进去泡上一段时间,等凉了再喝,十分消暑解渴。我爸爸正是看中这个商机,就做起梧州“土货”外销的生意,他的货行号叫做“陈华记”。
解放前,爸爸经常开船下去江口码头销“土货”。当时,梧州六堡茶、桑寄生茶等土特产都颇受广东商人青睐。我爸爸说,在他没认识那些广东商人之前,对方也经常到梧州的平码行购买“土货”。后来合作了几次,大家有了信任,那些广东商人就直接向我爸爸下采购的订单了,然后我爸爸就到梧州的平码行入货。解放前,梧州的平码行主要在沙街,我爸爸经常光顾的店铺有几家,其中“茂兰”是他合作最多的茶庄。
那时候,我爸爸采购了“土货”后,交货的地点都会选在江口附近的码头,我爸爸运的“土货”一到,就会被广东商人抢购一空。交易时都是现场结清货款,我爸爸的船上有一个大米缸,交易后收来的货款都会放到这个米缸里。不过,随着我们家生意越来越兴隆,我爸爸的船被一些水匪盯上,有几次还被水匪抢劫。
听我爸爸说,以前在平码行,装六堡茶的容器有布袋和竹篓两种,其中,在袋子的外面,商家会用毛笔写上“梧州茶”或“梧州老茶”。每年大暑前后,六堡茶的出货量最多,那时候,单单茶叶就能够装满我爸爸的木船。当时,我爸爸的船在位于现桂江一桥桥底处的一个码头出发,从梧州运茶叶到广东江门至少要十天,因为那时的木船完全靠人工操作。每当驾船行至沿途的小城市,我爸爸都会靠岸休息。同时,他也会趁机向外地客商推销六堡茶等梧州“ 土货”,遇到有兴趣的客商就会直接写下货单,然后,我爸爸会在下一趟出船时帮采购送去。
解放初期,包括六堡茶在内的大量货物通过西江水道运输,当时西江梧州段上的一条货船,船上装载了大量梧州出口的货物。(网友“特警他伯伯”提供)
抗战胜利后,由于受到战争破坏,梧州地区用于运输土特产出口的陆上交通线经常因各种问题发生阻塞。(网友“大风天”提供)
“六堡茶出口远洋地区需用‘二程船’
讲述人:
熊艳萍(68 岁,曾任广西茶叶土产进出口公司梧州支公司总经理)
上世纪60年代初,我进入betway必威体育:土特产公司,做外贸工作。当时,桂林茶厂、横县茶厂和梧州茶厂都做六堡茶,它们都属于外贸企业,即它们生产出来的六堡茶都要交给我们土特产公司出口。后来,这三间企业实行独立核算,归了自治区供销社管理。
1962年,我们公司获权自营茶叶出口。当时,公司派人到各个乡镇的民办茶厂(集体所有制茶厂)、供销社或个体户收购毛茶,然后再自行按照传统六堡茶的制作工艺进行加工。茶叶加工完成后,会储存两至三年,才上市销售。
上世纪60年代,为重振六堡茶,大力发展茶园,当时浩浩荡荡的上山种茶队伍。(陈伯昌提供)
采购员到广西东部茶产区采购青茶,并在茶场中留影。(网友“巴黎也有春天”提供)
当时,我们经营的六堡茶全部用于出口,主要销往香港、澳门地区和东南亚国家。因为上世纪60年代,东南亚与中国还没建立起直接的贸易关系,我们的货不能直接出口东南亚,必须先在广州交给广东茶叶公司,然后由他们出口运去香港和澳门,交给那边的代理商,再分装销往东南亚。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在香港、澳门分别设了驻外机构,其中香港的驻外机构是“德信行”,澳门的是“南江公司”,这两间代办机构专门负责内地货品外销客商的联系工作。这样,我们出口的六堡茶可运到香港和澳门交割了。上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和东南亚地区的贸易关系建立起来,我们公司的六堡茶才直接出口到东南亚市场。
图为广西省政府批复成立betway必威体育:出口公司的公函。该公司当时专营梧州的茶叶出口。(梧州中茶茶业公司提供)
当时我们出口的六堡茶分为三种,分别是“桂青茶”、“陈茶”和“六堡茶”。“桂青茶”指采用传统制作工艺生产出来的新鲜干茶,这种茶由于太新,味道还有点苦涩;“陈茶”指用“桂青茶”经过几年陈化发酵后再制成的六堡茶;而“六堡茶”则是特指经过蒸压工艺处理制作的六堡茶。当时,我们把收回来的“桂青茶”放在地面干燥,然后再经过湿仓和干仓陈化,保证茶叶中的水分不超过13%,再等茶叶发酵到有红亮汤色和陈味后,就以“陈茶”出口到香港。另外,我们还把“陈茶”放入锅炉蒸压,再经过储存,期间每六个月翻堆一次,直至三年之后才正式上市,这样出来的就是“六堡茶”了。这套工序制作出来的“六堡茶”口感很受香港地区和马来西亚的客商欢迎。而对于“桂青茶”的出口,我们一部分是经香港转运至马来西亚,一部分则直接卖给香港茶商。
我记得,1962年,我们公司出口的六堡茶有117吨,收入20多万美元。当时出口的主要是“桂青茶”和“陈茶”,其中“桂青茶”占了大多数。到了上世纪70年代末期,我们公司每年出口的六堡茶超过1000吨,收入达到200多万美元,这一时期,我们出口的六堡茶主要就是“陈茶”和“六堡茶”了,“桂青茶”基本没有了。其中,销往香港和澳门的主要是“陈茶”,销往马来西亚的主要是“六堡茶”。当时,我们公司出口的六堡茶比例一直是香港和澳门占55%左右,东南亚地区占35%左右,日本和其他地区占10%左右,这个比例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都没有变。
我们在出口六堡茶前,会对产品进行包装。当时,公司出口的六堡茶大多数用白色编织袋装好,每袋重100斤,袋口要打捆,缝口。产品过秤后,要在袋子上面刷上标记信息,如产地、运输地、净重、毛重等。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梧州茶厂工人在包装出口的六堡茶。(梧州茶厂提供)
当时,我们和梧州航运局联系得非常密切,因为从1962年起,我们公司平均每星期都要运一批茶叶去广东。当时航运局运货的船都是那种装载几百吨的大铁皮驳船,我们用大编织袋装好后,就找人扛上船去,放到预定的舱位里。如果遇上航运局的船期安排不过来,我们就找betway必威体育:水运公司,由他们安排船运茶叶,他们的船也是铁皮驳船,不过吨位一般都是几十吨到一百吨。梧州航运局和梧州水运公司的驳船我们都称为“一程船”,因为吨位小,最多只能到广州、香港和澳门这些地区,即只能走第一程水路。我们出口的六堡茶到了广州、香港和澳门以后,再在当地换装上远洋货轮,运去东南亚和日本、北美等远洋地区,这些大的远洋货轮才是“二程船”。
我们出口的茶叶装船后,因为是铁驳船,茶包外面还要覆盖上一层雨篷,避免雨水和阳光。另外,我们还会交待船运公司,茶叶上船后不要和其他香料放在一起,因为茶叶有吸附功能,这样才能避免串味。如果是高等级的“蒸压六堡茶”,我们通常还会用竹篓包装,再在竹篓外面套上一层麻布。
到了上世纪80年代,也有些客商在广州和香港租用空的集装箱运输六堡茶,航运局的驳船下去卸完货以后,装载这些集装箱回梧州,我们公司出口的茶叶就放进集装箱运去广州和香港,这样,“一程船”的货物换装“二程船”时,只需直接把集装箱吊装过船,方便多了。那时候,因为要装集装箱,我们出口的茶叶会先用布袋装好,再用纸箱做外包装,每箱还是100斤左右,装好了用叉车在李家庄码头装入集装箱里。
上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茶叶逐渐放开统购统销,加上北方兴起花茶,当时桂林、横县和梧州的几家茶厂都转去生产花茶了,这导致了六堡茶货源供应紧张。1985年,betway必威体育:土特产公司分设茶叶公司等三家公司,我就到茶叶公司工作。这时,茶叶公司的茶叶出口已经下滑到700吨左右,而且还一路下滑。到了1988年,广西茶叶土产进出口公司梧州支公司正式成立,我担任总经理,上任第一件事就是组建精制六堡茶生产车间,建设一批现代工艺的六堡茶生产线,这样,公司产品出口才能不被货源所牵制。
我记得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我们公司的六堡茶还出口到了日本,每年出口日本的六堡茶有80至100吨。当时,我们公司出口日本的六堡茶是委托梧州茶厂加工的。
“茶厂选址码头附近为的是方便水路运输”
讲述人:
刘福生(88 岁,曾参与组建梧州茶厂)
我是辽宁丹东人,1949 年随军南下,1950 年海南岛解放后,解放军部队安排部分排长以上的干部前往广西支援地方建设,我就是其中之一。
1950 年,我根据部队的安排来到梧州。betway必威体育:政府成立后不久,广州的茶叶进出口公司就和betway必威体育:政府联系,想洽谈六堡茶销售的事情,因为六堡茶在国际上很有声誉。茶叶公司派出张茂伟(音)在大东大酒家对面成立了一个办事处,并把六堡茶作为主要的经营业务,betway必威体育:政府这边派我去配合。我和张茂伟就前往武汉的中南区茶叶公司找技术员。很快,我们就找到了第一批精通制茶的技术员,其中有武汉大学茶叶专业毕业的大学生。
随后,我们就密锣紧鼓地开始梧州茶厂的选址。经过多轮筛选,我们在三角嘴相中了现在梧州茶厂所在的地块。当时那里四面环山,是一个山窝,同行的技术员说,六堡茶制作需要在山洞里发酵,而四面环山的地形十分便于挖掘山洞,储藏和发酵茶叶。而且,当时梧州的陆路交通很差,水路交通却非常发达,梧州已经有很多很大的船了,装载量都过百吨,其中有一些是“花尾渡”,既装人又装货。所选地块在三江水口的边上,距离三角嘴码头只有30 米左右,从茶区里面收的茶叶可以从水路运来,六堡茶做出来以后,也可以直接从那里的码头装船运去广州。所以,我们最终把梧州茶厂的选址敲定在了三角嘴那里。
我们一边生产茶叶一边建厂。我们在厂区内搭建了一个临时的生产车间,现场砌有7 口大灶,上面放置7 口大锅,每口铁锅约重200 斤,铁锅上再放置1 米多高的大木桶。我们把六堡茶的茶叶收回来以后,工人们会把茶叶倒入铁锅里,然后站上去用脚踩(揉捻),踩完后再把茶叶倒入大木桶,密封好再蒸炊。等到茶叶蒸熟透了,我们会把茶叶压入大竹篓,在当时这全靠工人站到竹篓上踩压,十分辛苦。我们还在厂里挖了山洞作为临时发酵点,压篓后的六堡茶就放在里面发酵,发酵时间往往需要两个星期左右。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梧州茶厂使用1954 年建起的木板陈化仓库陈化发酵用于出口的六堡茶。(梧州茶厂提供)
我在梧州茶厂工作的时候,为了方便收购六堡茶,茶厂在六堡镇里设置了一个收购站。当时我们和工人是走路进入六堡镇的。上午8 点出发,下午4 点到山心界顶,在那里休息一晚。第二天早上8 点再起程,中午时分就能到六堡镇了。
梧州茶厂初期生产出来的六堡茶主要销往我国香港和蒙古等国。蒙古那边的群众吃肉比较多,六堡茶有消食健胃的功效,所以比较受蒙古群众的欢迎。香港那边要的六堡茶主要销去东南亚,因为东南亚那边的群众很久以前就有喝六堡茶的习惯了。
1953年,梧州茶厂正式投产营业,那年的10 月,我离开梧州到南宁去工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