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记者 杨麦 赵洋 龙天传/文
8月初,四号台风“妮坦”带来的影响已经散去,但珠三角地区仍然不时下着小雨。
8月10日,我们正赶往芳村茶叶市场时,又下起了雨。但是,想到即将与广州资深茶人钟珀城在芳村茶叶市场一家岩茶专卖店的面谈,我们仍满怀兴奋之情——在这个茶叶市场里,销售六堡茶的店铺极少,了解六堡茶和“茶船古道”这段历史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幸亏他就是其中一个。
几杯热茶过后,爽快的钟珀城就打下了话匣子……
茶叶出口看广州
作为一名资深茶人和茶叶收藏家,钟珀城向来喜欢关注广州茶业发展的历史,相应地,他也关注到六堡茶在广州的运输与销售状况。钟珀城告诉记者,新中国成立前,广州的市场上已经有六堡茶卖了。当时,从梧州运六堡茶过来的木船到了广州以后,很多出口的都停在十八铺码头,十八铺有一个对外贸易的关口,六堡茶可经过那个关口出口到香港和南洋地区。
钟珀城话不多,却透露了一个信息:广州是六堡茶出口的重要港口。
图为晚清时期广州珠江口的水道。当时,大量的茶叶被运到此处,然后再转出口。(网友“天光光”提供)
广州,“茶船古道”的终点。从梧州出发的六堡茶,沿着西江千里跋涉,终于到达这里。
时代的巨手把“茶船古道”的终点选择在这里,有着必然的考量。广州是珠三角地区的第一大商埠,在明清两代,广州成为中国唯一的对外贸易大港,是海上丝绸之路最重要的始发港。《明史》中记载了广州港对南洋的出口能力:“永乐中,又尝令广东海运二十万石给交址(趾)云。”因此,六堡茶透过“茶船古道”直抵广州,就能与海上丝绸之路形成对接,得以完成对海外的出口。
英国学者孔佩特考证认为,清朝道光年间以前,由于清政府实行“一口通商”,广州成为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外国商人来华交易,都要找指定的行商作为贸易代理,这些指定的行商所开设的对外贸易行店,统称为“十三行”。这一时期,中国的茶叶出口全部由“十三行”垄断,但当时中国出口的茶叶绝大多数都是红茶和青绿茶。鸦片战争以后,《南京条约》规定中国“五口通商”,废止“十三行”独揽中国对外贸易的特权。从此,“十三行”日趋没落。咸丰六年(1856年),广州西关大火更一度烧毁了“十三行”。此后,“十三行”虽然重建,但已经失去了出口的垄断权,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
也正是从这一时期起,南洋地区的锡矿开发和种植业开始兴起,华籍矿工们对六堡茶的需求日益增长。通商自由以后,没有了“十三行”的垄断,参与六堡茶对外出口的茶叶商行如鱼得水。因此,自清末以来,在广州参与六堡茶出口的茶商究竟有多少,六堡茶出口量究竟有多大,都成了一个难以统计的数字。
“广元泰”是一家成立于清朝末年的广州茶庄,资金实力雄厚,且有畅通的出口途径。与这家茶庄的合作,使苍梧县六堡镇的“英记”茶庄得以不断做大,成为当地数一数二的大茶庄。今年81 岁的深圳居民邓炳强清楚地记得,直到新中国成立前,自己的父亲、“英记”茶庄的老板邓泽才,和“广元泰”茶庄的老板梁生和冯江仍有着密切的生意往来,而“英记”的六堡茶,通过“广元泰”也顺利进入广州市场并出口南洋。
卸货地点各不同
以前,六堡茶都是依靠木船、拖轮、“花尾渡”沿着西江水道运到广州,然后在广州的沙面、十八铺等各个码头上岸,进入广州市内。邓炳强告诉记者:“当时,‘英记’的茶船到达广东都城后,我们邓家的茶庄就将六堡茶换装上大木船再运去广州。大木船到达广州后,一般停在沙面码头,‘广元泰’茶庄会派工人去沙面码头提货。”
为了确保到广州的水路运输顺畅,奔忙在“茶船古道”上的茶商们可谓不遗余力,除了与广州方面接洽,还要和沿途的势力打交道。1925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后,李济深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北伐战争期间,李济深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广东省政府主席、留守广州。在这一时期,六堡茶向广东的输出线路安全得到了很好的保障。邓炳强回忆说:“李济深手下有一名团长叫易守俨,当时在肇庆驻防。易守俨是六堡四柳人,他家里人也在六堡里面做茶叶的,当时六堡的茶商茶贩从西江运茶去广州,经过肇庆的时候都得到他关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广州仍是重要出口港。梧州的六堡茶也依然沿着西江水道源源不断地运到广州。只是,此时的运茶船只除了“花尾渡”外,还有了专门的货运驳船,每条驳船一次最多可运上百吨的茶叶。
今年84 岁的黄贤富,在1954 年前后,到betway必威体育:航运局担任办公室主任,这使他得以全面接触到梧州到珠三角地区的西江航线运输情况。“当时,运输茶叶的船只全部经西江运到广州,但不同的外运船,在广州停靠卸货的地点和方式都不一样。如果用人货混装的‘花尾渡’运输,到广州后基本都停靠在南方大厦31 号码头;如果用驳船运输,则会先运到广州南锚地的‘丫髻沙’。在那里,驳船停泊好后,船上的茶叶会由港作拖船(主要在港内进行拖曳运输作业的船只)按照不同的目的地再分别转运至芳村、沙面、河南等码头。”
钟珀城还告诉记者,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从广西运六堡茶到广州的船改在广州市第二码头卸货,因为这个码头离芳村比较近,而六堡茶的交易主要集中在芳村的南方茶叶城。
“六堡”拼配“熟普”卖
广州的“德昌行”是一家专营黑茶类的私人茶庄,新中国成立以前就已在经销六堡茶。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实行公私合营政策,“德昌行”的身份改变了,但是,六堡茶依然是店里的销售产品。
经销六堡茶的茶庄,在广州当地还有不少。因为,广东茶商们订购六堡茶后,除将部分用自己茶庄的包装分装好再出口外,剩下的就在广州市面上出售。黄贤富说“: 梧州运到广州的六堡茶,刚开始是在广州市内的茶叶店铺卖,后来都运去芳村的茶叶商铺一条街销售了。”
“上世纪90 年代中期,六堡茶在广州的销量有所上升,交易主要集中在芳村的南方茶叶城。”钟珀城也说。
位于广州芳村的南方茶叶市场有着非常久远的历史。早在140 年前,英国摄影师兼旅行家约翰·汤姆森就参观过芳村的茶叶商行和制茶作坊,并把参观的过程写进了《镜头前的旧中国》一书。到了上世纪40年代中后期,芳村当地的村民又开办了几间自制茶叶的作坊,从各地收购茶叶后,采用前店后厂、自制自卖的模式经营,后来逐步形成了一个小型的茶叶市场。
1870 年前后,广州芳村的茶商雇佣工人,对收购回来的茶叶进行分拣制作(据《镜头前的旧中国——约翰·汤姆森游记》)。(网友“广州二哥”提供)
从上世纪80 年代中后期起,南方茶叶市场发展迅猛,成为国家农业部定点茶叶专业市场,占地面积超过了10 万平方米,有茶叶商户1500 多家,经营其他茶产业衍生产品的商户更是数不胜数。目前,南方茶叶市场是全国最大的茶叶专业批发市场和集散地。在这个茶叶市场里,六堡茶也曾有过可观的交易量,只是这些六堡茶曾一度被拼配进普洱茶中出售。究其原因,钟珀城说:“因为六堡茶所需要的陈化时间短,而且口感上与‘熟普’(普洱熟茶)比较接近。”
也正是因为这个市场需求,到了上世纪80 年代后期,“茶船古道”已经进入式微的时候,从广州到梧州收购六堡茶的茶商林荣坤仍然一车一车地将梧州的六堡茶运回广州去,而他所走的线路,仍然是沿着西江水道走向所铺设的321 国道。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梧州的六堡茶还出口到香港和澳门,并进一步出口其他国家,使“茶船古道”辐射面大大扩宽。在这些地区,梧州,乃至广西的外贸系统一直运作着六堡茶出口业务。
曾担任香港侨柏有限公司总经理的陈克伦,虽然现已长居香港和广州两地。但是,对家乡梧州的那一份炽热的感情,使他特别关注梧州的发展变化,退休后更是花了大量精力来研究与弘扬家乡的历史文化。对于本报进行的“茶船古道寻迹”betway必威体育采访,他不仅代为联系广州的资深茶人,还主动为我们忆述了梧州六堡茶在香港的出口情况。陈克伦说,betway必威体育:的六堡茶一直由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梧州分公司负责专营出口,他1986 年开始驻港的时候,梧州出口六堡茶的货款就由侨柏公司代收,然后再汇给梧州土产畜产公司,而负责这些六堡茶运输的,则主要是betway必威体育:航运局。
黄贤富也记得,当时,航运局安排有专门的船队运货到港澳地区,梧州出口的六堡茶就由这些船队专门负责运输。其中负责运去香港的船队叫“桂海”,由三条船组成。
从上世纪50 年代中期到90 年代初,定向的船队一直在西江航道上运行,把六堡茶源源不断地运到港澳地区。再通过当地茶商之手,越洋发往世界各地。陈克伦说:“当时,香港的茶商进口梧州的六堡茶后,把其中一部分蒸压成茶饼后卖去南洋,另外一部分就卖给香港当地的茶楼。”
今日的广州依然繁华、今日的南方茶叶城依然兴旺,那些曾经流传在各个茶商、茶人和茶叶收藏家口中的“茶船古道”故事,今日又重新在茶叶收藏家和茶叶出口相关人士的口中娓娓道来,让我们听得如此真切,并久久沉醉其中。
清末,广州港口内运输茶叶,以及各种物资的船舶。(网友“河上风光”提供)
广州、上海等出口港都不产茶叶,码头工人只是将各地收来的茶叶分装打包后运往海外。其中打包茶叶就是用人工踩压的方式把茶叶压实,每个木箱上都有所属商行的标志和名字。(网友“@出口人员”提供)
“我在‘德昌行’买过六堡茶”
讲述人:
钟珀城(56 岁,现住广州,是广州的茶叶收藏家,对该市的茶业发展有研究)
解放前,广州的市场里已经有六堡茶卖了。当时,从广西那边运茶来广州的都走西江水路,用的都是那种有帆的木船,载重一般都是十来吨至几十吨。从梧州运六堡茶过来的木船到了广州以后,多数都停在十八铺码头,即现在广州沿江西路南方大厦大钟楼附近的位置。当时,十八铺那里有一个专门对外贸易的关口。许多运到广州的六堡茶最后都会经过那个关口出口去香港和南洋地区。
当然,除了出口,也有一些六堡茶会进入广州市场。解放前,广州惠福路上就有一家专营黑茶类的茶叶商行叫“德昌行”。当时,“德昌行”卖的六堡茶都是传统工艺制作的,而且陈化时间不长。从广西运来的六堡茶大多数都用一个大竹篓装好,经过简单的炊蒸和储存后就可以卖了。卖的时候包装也很简单,店家就用牛皮纸袋装好茶叶,再用毛笔将茶名写在纸袋上,此外,就再无其他标识了。
上世纪40 年代,广州的一条街道,街口的一个大招牌上清楚写明出售“生熟茶”,六堡茶在当时属于生熟茶类。(网友“天光光”提供)
“德昌行”解放以后一直还在经营,我小时候都经常“帮衬”那家店买普洱茶和六堡茶。当时已经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了,那家店卖的六堡茶包装一直没变,还是牛皮纸袋。我记得,当时靓的六堡茶要近十元一斤,一般的也要几元钱一斤,基本和普洱茶同价,在当时已经算是很贵的茶了。
上世纪80 年代初期,广州市面上卖的六堡茶开始有独立包装;80 年代中期,出口去马来西亚的六堡茶开始做成茶饼;90 年代中期,六堡茶在广州的销量有所上升,交易主要集中在芳村的南方茶叶城,不过,当时依然还没有专营六堡茶的茶商,主要还是做黑茶生意的店家兼营六堡茶。
现存的上世纪70 年代末期出口到马来西亚的六堡茶。(梧州中茶茶业公司提供)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从广西运六堡茶到广州的船改在滨江路的广州市第二码头卸货,因为这个码头离芳村比较近,而经营六堡茶的茶商大多集中在芳村的茶叶城。当时,预订了茶叶的茶商早早就会在码头边等候,运茶的机动铁皮驳船靠岸后,他们会根据订单的编码和货号对应提货。提货上码头后还要“过秤”,即称茶叶的重量。“过秤”以后,茶商就会雇工人拉板车或用马车运输茶叶回自己的店铺或仓库。到了上世纪90 年代中期以后,从广西运来的茶叶基本都走陆路,改用汽车运输了。
当时,广州的茶商们喜欢将六堡茶拼配进普洱茶里一起卖,因为六堡茶所需要的陈化时间短,而且口感上与“熟普”比较接近。我记得1993 年到1994 年的时候,陈化效果比较好的六堡茶要卖20 元一斤,但“生茶”(陈代年份不足的初制六堡茶)才几元钱一斤。
“港商罗炳寰曾回梧州投资生产六堡茶”
讲述人:
陈克伦(75 岁,现住香港,曾担任香港侨柏有限公司总经理)
我从1986 年开始驻港,在侨柏公司工作,当时的侨柏公司负责处理betway必威体育:在港的所有事务,实际上就是betway必威体育:在香港的外派代办机构。betway必威体育:的六堡茶由土畜产公司(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梧州分公司)负责专营出口,用betway必威体育:航运局的船运到香港后,卖给香港当地的茶商,货款就由我们公司代收,然后再汇给土畜产公司。我记得我驻港以后,1986 年到1988 年都是这样运作的。
其实,梧州出口去香港的六堡茶早在上世纪70 年代就已经很多了,只不过当时是通过其他的香港公司代理的,而且都叫做“陈茶”。当时,香港的茶商进口了梧州的六堡茶以后,把其中一部分蒸压成茶饼卖去南洋,另外一部分就卖给香港当地的茶楼。
茶楼买了六堡茶后,就拼配进普洱茶里,供给茶客们饮用。因为当时梧州卖到香港的六堡茶都是陈化发酵过的,已经有了一定年份,拼配进普洱茶里,冲出来的汤色很好,味道也不错,很受茶客们的欢迎。我记得,当时“英记”茶庄(此茶庄为香港茶庄,非六堡镇里的“英记”茶庄,六堡镇的“英记”茶庄在1954 年公私合营后已结束了)就购买了不少六堡茶,其他经常进六堡茶的茶庄茶行还有好几家。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香港的罗炳寰先生曾回梧州投资生产六堡茶。他和betway必威体育:航运局的一个职工一起合作,生产六堡茶,然后运出香港卖,为此,他还专门在梧州注册成立了公司。罗炳寰原是梧州人,解放前在梧州做生粉和进出口贸易生意,解放后到了香港做生意,他在梧州投资生产的六堡茶,出口香港的数量很大。
我驻港的时候,梧州出口香港的六堡茶一般都是用大竹箩装的,价钱很低。但是,也有一种黑盒包装的,(净重)只有二三两就卖4.8 元港币,而当时港币的汇率是高过人民币的。这种黑盒装的高档六堡茶,是专门出口东南亚和日本等国的高端市场的。
“运茶叶去香港的是‘桂海’船队”
讲述人:
黄贤富(84 岁,现住梧州,是广西交通厅驻广州办事处退休人员,曾在betway必威体育:航运局工作)
1945 年,日本人投降后,我一直跟随西江沿岸那些船只上的船工学习船运知识。1949年,我入职义安船务公司,在一条船上当副驾驶员。解放后,国家进行船运改革,我又被抽调至梧州海员公会俱乐部任宣传干部。1954年前后,我到betway必威体育:航运局担任办公室主任,开始全面接触梧州到珠三角地区的西江航线运输。
解放以后,梧州出产的六堡茶大部分都是通过航运局的船队外运到广州、香港和澳门等地。其中,梧州茶厂是与我们航运局有最多运输业务的茶叶企业。
以前,航运局运去珠三角地区的货物品种很多,使用的船只种类也各有不同。运货去广州,betway必威体育:航运局所用的船俗称“湿底船”,即一个拖头船牵引一条“花尾渡”。这只“花尾渡”既装乘客也装货,其中,客舱可容纳150 人,货仓则可容纳80 至100 吨货物。如果茶厂外运的茶叶量较少,只有几十斤或几百斤,这种情况下,都是茶厂自己派人将包装好的茶叶运到betway必威体育:航运局客运码头去装船,航运局再用“花尾渡”运输。六堡茶作为“花尾渡”同时运输的多种货物中的一种,一般会放在底层货仓的其中一格。
解放前,航行于广州——梧州线的“花尾渡”停泊在广州长堤外。(网友“天光光”提供)
如果接到了大宗的茶叶运单,我们就会改用驳船代替“花尾渡”。“大宗订单”,是指需要我们运输的六堡茶数量能够放满一个驳船的平板(仓间),我们不需兼运其他货物。接到这种订单的时候,我们会派出一条驳船提前停靠在梧州茶厂对开的码头位置(即三角嘴码头,现市区鸳江大桥河西桥头附近),茶厂的工人将包装好的茶叶装满这条驳船的平板后,驳船就可以起行了。这种驳船最大载重量达到120吨。我记得,当时从船只调度的情况来看,六堡茶外运所用的船只大多是“花尾渡”,用驳船运输的大宗订单平均每个月只有两趟左右。
运输茶叶的船只全部要经过西江运到广州去卸货,不同的外运船,在广州停靠卸货的地点和方式也不一样。如果采用人货混装的“花尾渡”,到了以后基本都停靠在广州南方大厦31 号码头。如果用驳船运输,我们会先运到广州南锚地的“丫髻沙”,在那里我们停泊好驳船后,船上的茶叶会由港作拖船按照目的地不同再分别转运,当时,运去芳村、沙面、河南等码头的六堡茶均由不同的拖船负责运输。在这些码头上岸后,梧州运到广州的六堡茶刚开始是在广州市内的茶叶店铺卖,后来都运去芳村的茶叶商铺一条街销售了。
1949 年3 月,广州港长堤外停泊着大量船只,其中很多都是长期通行于梧州与广州之间的“花尾渡”和拖船。(网友“河上风光”提供)
1949 年,广州沙面河上的小艇,正准备去接货。(网友“一点又一点”提供)
当时,航运局有专门的船队运货去港澳地区,梧州出口的六堡茶就由这些船队专门负责。其中,负责运去香港的是一支叫做“桂海”的船队,这支船队共有三条船,这三条船的编码分别是“ 桂海151”、“ 桂海152”和“ 桂海153”。这些“桂海船”的特点是货仓里面上层装禽畜(因为当时梧州出口去香港的鸡鸭等家禽也非常多),下层装杂货,上下层之间有密封的钢质仓板隔开。另外,因为茶叶具有很强的吸附性,为了怕在运输中串味,船员会将包装好的六堡茶放在船舱四周的角落,远离其他气味强烈的货物。
“‘广元泰’茶庄在沙面码头提货”
讲述人:
邓炳强(81 岁,现住深圳,其父是“英记”茶庄老板邓泽才)
生于1910 年的邓泽才,在30多岁时,到广州经销六堡茶期间专门拍摄的照片。(邓炳键提供)
我自小在六堡镇长大。我小的时候,六堡镇里面的茶庄很多,而我阿爸做的“英记”就规模来说是数一数二的,因为它背后有广东的茶商梁生和冯江支持。梁生,我们只知道他姓梁,但不知道具体名字,所以都叫他做梁生。梁生和冯江当时在广州沙面经营“广元泰”茶庄,资金实力雄厚,所以,和他们一起做茶叶生意的“英记”也能够在六堡镇做大。
我记得梁生和冯江都是个大胖子,我小的时候,他们从广州上来六堡洽谈生意,还和我一起在六堡河里面游泳。我阿爸也经常去广州和“广元泰”接洽生意,梁生和冯江都很热情地接待他,每次阿爸都带很多礼物回来。
六堡向外走的水路拐弯较多,且水流速很快,因此,每次出货的船队都是“打帮”出行,每条船可装几千斤茶叶。每次“英记”外运茶叶时,六堡镇其他小茶庄也会交货给我们一起外运。那时候,茶商之间都是互相支持的。
茶船从六堡到广东都城需要三天左右,到达都城后,我们(邓家的茶庄)将六堡茶换装上大木船再运去广州。当船只到达广州后,一般停在沙面码头,梁生和冯江经营的“广元泰”茶庄就会派工人去沙面码头提货。“广元泰”接货以后,部分分装卖给广州的茶楼,部分通过中间商卖出去(出口)。
解放前,我们“英记”在betway必威体育:区也有六堡茶销售代理商,其中有一个是名叫周林的商人,他当时在四坊井经营茶叶,我还到过他家里几次。不过与广州相比,“英记”在梧州的业务量还是很小的,“英记”的六堡茶主要还是供给“广元泰”和其他几家广州的茶商。
我阿爸跟我说过,以前“英记”茶庄运到广州地区的六堡茶大概占到整个六堡镇茶叶外运总量的一半以上,最高峰时一年会达几十万斤。我见过六堡茶出口最兴旺的时候,是上世纪40 年代初到1944 年梧州沦陷前,那时候镇里一年出产一百几十万斤茶叶,那真是茶山茶海啊!
“靓六堡茶都集中在高端藏家手中”
讲述人:
林荣坤(72 岁,现住广州,是广州的黑茶收藏家)
我从1976 年开始做茶叶生意,上世纪80 年代初期上广西收茶叶,当时平南、横县、桂林、梧州、百色都去过,后来也去过云南那边收,当时我主要都是收黑茶。
林荣坤向记者展示他当年在梧州收购的六堡茶。(记者 杨麦/摄)
到了上世纪80 年代后期,主要是1988 年左右,我到梧州收六堡茶,当时的六堡茶收购价很便宜。六堡茶在梧州民间有人做,梧州茶厂生产的也很多,当时我们上去梧州收茶,都是成车成车收的。我记得,当时单单从制茶的那些人手里收到的“茶虫屎”(即茶宝)就有几十吨,茶叶那就betway必威体育了。1988 年到1989 年时,梧州茶厂积压了不少六堡茶,价钱很便宜,我们就去扫货了,找了几部汽车拉回广州。
运回广州的茶叶,我会转卖一些给其他的茶商和茶叶收藏家,当时很多藏家都喜欢收藏六堡茶,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现在,直至今日,珠三角地区的茶叶藏家基本都收藏有六堡茶。不过,黑茶的价格飙升后,六堡茶的价格也跟着上去了,所以,靓的六堡茶都集中到了高端的藏家手里,比如蔡金华(广州地区一个著名的黑茶收藏家)就收有不少。
除了售出一部分,其他的靓六堡茶我会收藏起来。几十年下来,我收藏了不少靓六堡茶,上世纪80 年代末的起码还有几吨。
上世纪80 年代末我去梧州收茶的时候,已经是用车运回广州了,当时走的线路是沿着西江航道边上修建的321国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