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沙面留下的教堂,仍是今日新人选择的真情表达的地点。
荔枝湾大戏台正在上演粤剧大戏。
????对广州的初印象,来自小时听收音机,“落雨大,水浸街,阿哥担柴上街卖,阿嫂出街着花鞋……”俏丽活泼;“年卅晚,行花街,迎春花放满街排,呢(这)朵兰花香,个(那)朵桃花艳。兰花香,桃花艳呀,千朵万朵睇唔晒(看不完)……”馨香热闹。
??? 后来,我读《三家巷》,通篇浓浓的广州风情。有仅用一条“三家巷”就概括了的旧广州房屋:何家古老大屋,陈家新式洋房,周家筒子房;有年晚“卖懒”、端午看龙船、七夕“乞巧”一应民俗;有大东门、长堤、西关……诸多地名,足可把当时的广州城绕着走一圈。
????带着美好记忆,今年十月,我再一次来到广州,有别于过去感受珠江新城的现代气息,赏览海心沙的别具一格,这次游程,将沿着我对广州最初的情感轨迹,一一印证我心底里的岭南广州、风情广州。
????的脚步,从荔枝湾开始。
????荔湾湖里,绿树映碧水,幽深之感带来时间的意味。据说,荔枝湾的繁盛可追溯到汉朝,由汉高祖刘邦派遣向赵佗劝降的陆贾,把西村一带打造成广州著名的消夏游乐地。唐以后,荔枝湾陆续建起“荔园”、“昌华苑”等园林,逐步形成“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的人间胜景。
????今天的荔湾湖公园保留有旧时水道,两旁古树嵯峨,浓荫掩映,呈现独特的岭南自然风光和历史风情。泮溪酒家就在荔湾湖畔,一带园林式建筑显示着汉唐的繁华仍在这一方土地上延续。
????沿荔枝涌岸边的石板路走上一段,登上德兴桥,放眼远眺,但见两岸红楼绿柳,河涌碧波荡漾,河上石桥处处,无怪乎荔枝湾又有“小秦淮”之称。
????但我觉得,较之秦淮河畔的粉墙黛瓦,荔枝湾所奉献的岭南景致更为热烈丰富、灵动跳脱。且看那河涌上迤逦而过的花艇,船篷顶缀满五颜六色的花,在绿水上分外鲜明,已经把旧日广州的水上繁华再度带到眼前。
????《三家巷》里有船游荔枝湾的描写:租一只舢板,顺着弯弯曲曲的水道划去。两岸的荔枝一挂一挂地下垂着,那水中的倒影漂亮极了,就像有千万颗鲜红的宝石浸在水里一样。可惜,几经岁月变迁,荔枝涌两旁的荔枝树已不复存在,但绿柳婀娜、红舫如画,却也另是一番兴味。
????走过德兴桥,经过荔枝湾大戏台,台上正唱演一出粤剧大戏,吸引我们驻足观看。粤韵悠扬,也是广州风情不可分割的部分,在荔枝湾看戏,在我看,这是一点也不会意外的。
????进入荔枝涌畔的西关大屋,虽也照例看到了趟栊门、满洲窗、青砖墙,但这古老大屋更具有生活意味:正厅以及正厅上的神楼、偏厅以及偏厅里的卧榻、明暗房间内不同的摆设、露台上的陶瓷栏杆,不期然地就在脑子里浮现大屋主人饮食起居的动图,是浓郁岭南生活方式的鲜活演绎。
????看过荔枝湾,带着满满的广州风情记忆,接着寻找广州的时代记忆。
????对旧时广州最鲜明的一段记忆,同样来自《三家巷》。以省港大罢工、“六二三惨案”为背景的“区桃之死”一节,当年阅读时的伤怀,至今铭刻在心。后来又看电视剧《三家巷》,伴随周炳从沙基路上抱起死去区桃的画面,“珠江弯弯浪推浪,千迂百回向远方,坎坷人生路漫漫,何惧风雨何惧霜……”的悲歌响起,把这段记忆又再深一层地刻印一遍。因而,车近沙面,看到“六二三路”的指示路牌,所有的记忆排山倒海涌至,竟有一种不能自持的感觉,知道那是曾经无畏的青春与热血激荡后人的遥远回响。
????但今日的沙面,分外祥和宁静。当年英法侵略者挖河道人为分隔、名为租借实为侵占的沙洲小岛,如今留下的,仅有当时作为租界领事馆、教堂、银行、邮局、商行、医院、酒店等公共设施以及部分住宅形成的建筑群,英式和法式的建筑形式散发出浓郁的欧陆风情,呈现出鲜明的哥特式、新古典式风格。
????这些建筑,有的悬挂广州国际海员俱乐部、波兰驻广州领事馆等标志,有的作为咖啡馆、西餐厅对外营业,偏于一隅的白色尖顶教堂前,一对新人正在拍婚纱照,洁白飘逸的婚纱与教堂一起,映衬出一派圣洁之感。
????徜徉在沙面大街上,宽阔的绿化带植物丰富,高大的树木展开浓浓绿荫,优雅的环境,独特的情调,令人有身处异国之感。而作为新时代广州标志性建筑的白天鹅宾馆,也在沙面,走进宾馆中庭,但见层叠假山、潺潺流水,草绿花红,自成一景。
????穿过数条小街,来到珠江畔,这里是沙面比较开阔的地带,形成一个狭长形的城市小广场,许多家庭带了孩子在这里游憩,街头艺人三三两两,弹唱的、跳舞的,不一而足。这样的安宁祥和,可以告慰当年的区桃们了,这就是他们拼着年轻生命想要换来的一切,如今已成日常。
????踏着记忆的足迹,一一寻觅对往日广州的所思所想,知道广州的岭南风情仍然浓郁,广州新时代已然开启。祝福你,岭南广州,美丽广州。
????麦坤 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