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周仲华抡起木槌,通过撞击挤压榨出茶油。
②蒸茶粉。
?
③两人将蒸好的茶粉压成茶饼。
④茶油出来了。
????采写:梧州日报见习记者 刘丽 摄影:梧州日报记者 麦朝枢
????“咚咚咚……”随着大木槌一声声地落下,黄澄澄的茶油从紧密排列的茶饼中滴滴流淌而出。农历11月,正是榨油的好时节。原本打算一个月前开工榨油的周仲华,因为连续阴雨天气的缘故,2016年推迟了一个月才能开榨。
????“结茶果、晒茶籽、磨粉、榨油等一系列工序都和天气紧密相关,需要依天而定。”周仲华说,古法榨油的整个过程都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起步:
????回乡创业种油茶
????周仲华是苍梧县木双镇双贤村人,36岁的他过去在广东打工,2010年时计划回乡创业,主要种植油茶树。“在广东打工十几年,比较辛苦,薪水也很低。后来我打算回乡,岳父建议我种油茶,一棵油茶树能活百年,而且木双也一直有榨茶油的传统,绿色、健康的茶油很有市场前景。”他说。
????此外,茶油存放越久药用价值越高,这也是他选择种油茶的重要原因,“我们家有一瓶油茶放了十几年,颜色都变透明了,小孩摔倒起肿块擦点茶油,消肿非常快,药用效果非常明显。”
????从广东回乡后,靠着从打工时攒下的资金和从亲戚朋友那儿借的钱,周仲华租借了山上一百多亩地开始种油茶。“2011年开始种,第一次缺乏经验,就向村里的长辈请教,自己也买书回来看,到2015年油茶树开始结果有收获了。”周仲华说,几年的精心培育,因为经验不足也遇到过不顺,看着因施肥不当死去的油茶树,自己很心痛。失败难免,周仲华就从中吸取教训。
????茶油是周仲华的童年回忆重要的一项,“木双镇很早就有古法榨油,小时候,母亲是生产队一员,负责榨茶油,那时候都是手工压榨,虽然耗时耗力,但是开榨时十分热闹,小孩经常围在一旁看。”因此,将山茶油打造成木双镇特产,传承古法榨油,这是周仲华投资的初衷。
????传承:
????点滴茶油承载浓浓乡情
????油茶花一般在霜降后开花,花期至11月最繁盛,而油茶籽一年一收。油茶籽外形酷似板栗,要是天气好的话,一般晒4、5天足够。“刚摘下的茶果我们还要放置一星期,这样可以提高出油率。然后挑选茶籽,把空壳部分的淘汰后拿去晒,晒茶籽也不能晒得过干,过干会降低出油率。”周仲华说。
????从茶籽变成茶油,整个榨油过程分为5道工序。首先将晒过的茶籽碾成茶粉。周仲华说:“过去一直到我母亲那一辈都是用石柱把茶籽碾成粉,需要几人合力工作,费时也耗力。可惜的是现在这项手艺也差不多消失了,村里的年轻人基本上没有人传承这项手艺,现在我们改良方法,依靠机器打碎茶粉。”
????周仲华将晒过的茶籽放入碾碎机中,很快得到了碾好的茶粉,然后将茶粉倒入一个半人高的大木桶中,木桶中和木桶底部都放上竹筛隔离,“然后则是蒸茶粉,整个过程需要一个多小时。”周仲华说。
????蒸好茶粉后,浓郁的茶油香气四溢。周仲华将木桶内的茶粉压实,再将木桶倒扣倒出茶粉。“像今天这样40多斤茶粉,最后榨出的油也只有几斤。”周仲华说。
????紧接着则是把蒸熟的茶粉做成茶饼,周仲华和母亲一起用自家做的竹圈做茶饼,先在底部均匀撒上碎木屑,然后趁热将茶粉放入竹圈内压实,每完成一圈便在茶粉上撒一层木屑,2个竹圈为一组做成一个茶饼。“撒上木屑也是为了隔离,使茶饼之间形成隔离。”周仲华介绍。
????茶饼制作完成后,便可开始榨油。在周仲华的工坊内,有两个用于榨油的大木槽。“一个是我们家以前榨油用的,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了。另一个则是我和父亲花了一个多月时间做的。”周仲华说。木槽是完成榨油的关键工具,将做好的茶饼放入榨槽内,每放好一个茶饼,便用木柄隔离,最后在油槽上放上木楔。
????过去,榨油时榨油人手持木槌,在木楔一侧捶打,用木锤用力撞击来挤压茶饼,金黄色的茶油便在这一阵阵捶打声中挤出。现在,为了有效提高出油率,榨油这一项工序betway必威体育依靠液压器进行。
????整个过程大概持续一到两个小时。打好后,将油茶饼从槽内取出,这个过程叫“出榨”。榨过的茶油饼也叫“茶桔饼”,是天然的有机肥。
????“古法榨山茶油是真正纯天然的食用油,还有保湿、护发养颜等作用。”周仲华说,“古法压榨是一项古老技艺,我们尽可能多保留人力参与部分,同时提高压榨出油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