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9月28日电 题:办事不见面 最多跑一次——长三角政府理念之变营造竞争新优势
????新华社记者
????各地政府近来不约而同提出非常“高调”的便民服务目标——浙江的“最多跑一次”,江苏的“办事不见面”,上海的“不得随意行使否决权”……口号背后,折射的是营造竞争新优势的政府执政理念之变,拉近的是党心民心的距离。
????你追我赶 高调目标倒逼政府自身改革
????行政服务窗口,是老百姓感受党风政风最为直接的渠道。党的十八大以来,清风在长三角一个个办事大厅吹拂。
????上海浦东新区规定,窗口一线工作人员对申请人提出的诉求,不得随意行使否决权,不得未经请示核准即说“不行”。即便最终“不行”,也要向申请者做出有根有据、合情合理的解释。
????据浦东新区电子政务中心主任史锋介绍,为解决企业和市民“办事难、办事繁、效率低”的问题,浦东新区还以用户体验为导向,着力建设“三全工程”,企业市场准入“全网通办”已全部实现,个人社区事务“全区通办”将于11月全部实现,政府政务信息“全域共享”将于今年实现监管信息的共享。
????“不见面办事”——作为一项普遍性的制度安排,“不见面”审批办事新模式正在江苏全省加速推进,通过“网上办、集中批、联合审、区域评、代办制、不见面”,以“不见面”为原则,“见一面”为特例。
????今年4月,南京栖霞区诞生了全国第一份“不见面”审批发放的营业执照。通过手机发出申请、上传材料及后台集中审批,全程20分钟,营业执照就以邮政EMS快递寄出。而此类个体工商营业执照,过去平均需要10个工作日。
????“最多跑一次”——在不到一年时间里,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从一句口号到落地生根,至今已完成基础的制度性建设。目前,杭州已公布全市“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共计11354项,提前一个季度超额完成省定“80%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的目标任务。
????理念之变 从拼优惠政策转向拼制度环境
????企业和百姓的办事之变,透视着长三角地区从政府“好管”到群众“好用”、以服务意识替代审批思维的理念嬗变。把改善营商环境作为提升地区竞争力的重要目标,抓住“放管服”改革这个“牛鼻子”,成为这里的共同追求。
????“从拼土地、拼资源,到拼政策,再到拼环境,真不是说说而已。简单地拼资源和政策没有可持续性,我们从工作当中深切体会到,营商环境也是生产力。”在南京市栖霞区,区委书记邢正军说。
????9个街道都有便民服务中心,设立“全科窗口”应办尽办,优化流程实现一站办结……栖霞区一系列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提升群众企业办事效率的举措成效明显。不久前,江苏省政府还公布一系列改革的重要时间节点,着力打造企业群众认可、具有江苏特色、在全国叫得响的“不见面审批(服务)”品牌。
????上海则在前期改革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切实把“证照分离”改革试点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创造良好营商环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关键举措。上海市工商局宣布,将于10月1日起在“五证合一”的基础上全面实行“多证合一、一照一码”。
????随着“最多跑一次”改革正向投资审批和市场准入等重点领域纵深推进,浙江企业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并提出力争到2017年底前,实现企业投资项目全流程、多层级、多部门“最多跑一次”。
????提高办事效率、降低办事成本,企业活力也因此被不断激发。上半年,江浙沪三地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超过143万户,相当于平均每天增加近8000户,显示了这里大众创业的势头正旺。
????持续改进 大数据“店小二”惠及民生
????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如何从便民利企的窗口前台到跨部门协作的办事后台,从“物理集中”到“化学反应”,持续提质增效?
????三地政府不约而同瞄向了“大数据”。用“数据跑腿”来打破部门“信息孤岛”“数据烟囱”,根除“奇葩证明”“折返跑”等疑难杂症,真正让百姓“少跑腿”“不跑腿”,成为长三角各地下一步改进政务服务的共识。
????进一步深化网上办事,当好“线上店小二”。上海目标年底前建成全市统一的网上政务“单一窗口”,实现市区两级审批事项100%上网,做到“应上尽上、全程在线”。江苏将在10月底前完成8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在线办理,设区市和省级部门政务服务缴费业务全部接入。浙江将在年底前基本实现省市县三级办事项目网上申请渠道全覆盖。
????三地还将加快推进数据共享,为网上政务提供“加速度”。上海、江苏都提出要整合构建统一高效、互联互通的数据共享交换体系,推动信息资源跨地区、跨层级、跨部门共享。浙江在今年5月实施全国首个省级公共数据和电子政务政府规章基础上,今年将完善省市县三级全覆盖的公共数据交换平台。
????“政府办事流程再造的关键是大数据支撑,今后凡是通过政府审批产生的数据,原则上不应再由老百姓、而是让数据库来提供,这样政府办事生态将完全改变,服务群众企业会更高效,百姓获得感自然会更强烈。”浙江省编办主任鞠建林说。(记者季明、陈刚、吕昂、杨臻、陆华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