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way必威体育

图片
首页  综合  时事  直播  房产 家装  汽车  理财  betway必威体育  骑楼论坛  周末玩乜嘢  我们相亲吧
您的位置:梧州零距离网>> betway必威体育报道 >>正文
     
茶船古道寻迹·境外行:一条古道波浪宽 风吹茶香到两岸
2017-11-23 17:21    西江都市报   记者 苏爱清 杨麦 龙天传

采写:西江都市报记者 苏爱清 杨麦 龙天传

摄影:西江都市报记者 苏爱清(除署名外)

一叶孤舟渡重洋,死生茫茫两不知。当无数华工带着希冀与彷徨,登上“下南洋”的船舶时,他们不会想到,一条六堡茶向境外输出的线路会因此开启;他们更不会想到,在以后的岁月中,六堡茶产业的发展、变革与影响都与这段历史息息相关。

在过去的一百多年中,六堡茶借助“茶船古道”境外延伸线向外持续输出,渗透到港澳地区与东南亚国家消费者的生活当中。穿越岁月的烟云,有形的“古道”与无形的“心路”交织,演绎着人情、世风、茶事的沧桑。

天色已暗,归航的渔船停泊在香港避风塘港湾里。

药店曾卖六堡茶

林倾强是马来西亚的一名茶商,从1997年开始,他大量收藏陈年六堡茶,一有空就在怡保、槟城、吉隆坡等地寻觅。除了茶庄外,他betway必威体育是到日杂店、药材铺搜罗六堡茶。2017年9月11日,林倾强忆述当年寻茶经历时说:“马来西亚的华人在日常品饮、祭祖拜神、养生保健时都会用到六堡茶,有的人甚至把六堡茶当药用,所以,许多日杂店、药材铺都经销六堡茶。”

马来西亚霹雳州怡保市永宁药行在销售药品的同时,也销售六堡茶等茶叶。

在东南亚,六堡茶是华工必备饮品和基础保健品,这种文化观念深深植根于当地消费人群的意识之中。因此,许多华工离开原工作区域后,往往会把喝六堡茶的习惯带到新的生活环境中,使六堡茶成为其家庭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

马六甲培风中学教师黄俊庆今年只有30岁,但与六堡茶结缘已有20多年。在20世纪30年代,黄俊庆的爷爷从中国广东到马来西亚雪兰莪州的锡矿做工,当时,矿上都会备好六堡茶供矿工们饮用,以解暑祛湿。后来,黄俊庆的爷爷离开了矿区,但饮用六堡茶的习惯却保留了下来。黄俊庆说:“爷爷认为六堡茶既解暑又便宜,每天都会在家里泡上一大壶,让家里人一起饮用,所以我从小就喝六堡茶。”

事实上,因为认可六堡茶的保健功能,东南亚许多华人都是“好而不贵”的六堡茶的拥趸。

印尼以前的华人药店(印尼客家博物馆收藏)苏爱清翻拍

肉骨茶是东南亚华人喜爱的一种食品,那是用药材熬煮的带汤排骨再配上饮用的茶。在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市走上一遭,不时能看到生意兴隆的肉骨茶店。“为了弥补体力消耗和强身健体,马来西亚许多工人都喜欢大量食用肉类和滋补药材。”2017年9月10日,在马六甲经营旅宿业的黄崇俽介绍,大量摄入肉类,使当地人不得不饮用消滞的茶品,价钱便宜的六堡茶因此备受欢迎。

保健和便宜,这两个鲜明的特点,使六堡茶在东南亚得到广泛应用,品饮、养生、怡情乃至拜祭供奉,不一而足。

印尼以前的华人杂货小贩(印尼客家博物馆收藏)苏爱清翻拍

六堡茶在融入东南亚华人生活的同时,也营造了别具特色的营销方式:因为购买者众,茶庄、日杂店、海味行、药材铺等店铺纷纷经营六堡茶;街头巷尾随处可以购茶,加上大多数消费者收入不高,“少量购买”成为当地购茶的又一特点,每次只买一二两茶的消费者比比皆是;茶叶售价低,消费者单次购买量又少,马来西亚不少店铺因此不愿对茶叶称重,而是大致掂一下分量,就把茶叶分装成小包。马六甲的六堡茶爱好者蔡玉芳说:“这种经营方式在马六甲一直持续到2000年前后。”

当年销售靠出口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六堡茶的出口量锐减,betway必威体育:苍梧县六堡镇的茶叶产量也跌入低谷。1945年修撰的《广西农业通讯》称,“抗日战争时(六堡茶)外销日减,每年平均产茶1500担(75吨)左右”。

虽说往事如烟,但大量历史资料定格下这样的事实:不仅是抗日战争期间,在2005年以前,六堡茶在境外的销售,都是左右其产量的关键因素。

晚清时期,制茶工人在加工出口的茶叶,这些茶叶经港澳地区出口。(澳门茶文化馆收藏)苏爱清翻拍

从19世纪中期开始,港澳地区的发展及华工“下南洋”风潮的兴起,使六堡茶有了通过“茶船古道”向境外输出的契机。但是,此时的港澳地区人口总量还很小,“下南洋”谋生的华工随身携带的茶叶也有限,因此,六堡茶输出数量并不算多,其对六堡镇茶叶生产的影响也就不大。据《六堡乡志撰编》记载,1861年,六堡镇的茶叶产出与其他山货相比未处于绝对优势。

此后,随着港澳地区的发展,以及面向南洋地区的茶叶贸易兴起,六堡茶的产出被不断推高。

1945年编修的《广西农业通讯》记载,20世纪初期,“六堡茶当收成时……年产约50万斤。”20世纪20年代后,第二次华工“下南洋”风潮掀起,更使六堡茶的产量大幅提升。20世纪50年代中期后,随着港澳地区人口的跃式增长,以及东南亚地区锡矿开发新高潮的到来,六堡茶的产出达到了一个新高度。此时的六堡茶主要用于外贸出口创汇,除了梧州加大生产力度外,广西的横县、灵山、桂林等地也都开办茶厂生产六堡茶,以满足出口需求。《广西通志·供销社志》援引的统计数据显示,20世纪六七十年代,广西每年出口的六堡茶类茶叶都超过1000吨。

出口,曾经是六堡茶销售的主要途径,因此,境外消费的持续走高,让境内的六堡茶生产也一片兴旺。betway必威体育:苍梧县科委于1982年春编写的《全区茶叶栽培加工技术经验交流会汇报提纲》中称,“1979年全县收购毛茶2527担……每年出口六堡成品茶2000多担”。

然而,令人叹息的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六堡茶出口量在20世纪90年代后再次锐减,导致横县、灵山、桂林等地的茶厂退出了六堡茶生产领域。

2010年过后,境外消费市场逐步恢复,重新拉升六堡茶的出口量。只是,相比日益兴盛的境内消费市场,六堡茶在境外的销量依然显得不足。betway必威体育:农委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梧州六堡茶产量达到1.12万吨,而梧州海关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梧州的六堡茶类茶叶出口只有1000吨左右。

制作工艺有变化

境外的需求推高了六堡茶的出口,壮大了六堡茶产业,同时也推动着六堡茶制作工艺不断改进。

据《广西特产物品志略》记载,历史上,早期的六堡茶使用新鲜茶叶,经过杀青、初揉、堆闷、复揉、干燥等工艺制作而成,但这只是初制茶叶。随着境外市场的开拓,六堡茶需要使用船只沿着“茶船古道”延伸线向外运输,于是,六堡茶区的制茶师傅研究出了一套精制工艺,即是将初制的青毛茶作为原料,经过分拣后按照不同等级进行拼配,再进行渥堆,然后多次蒸焗后压笠。这种传统精制技术,让压在竹箩里的六堡茶既便于运输,又经得起时间陈化,适合船运需求。《广西农业通讯》称,这种技术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成为六堡茶精制的标准工艺。

但是,在战争冲击下,20世纪40年代后期,梧州生产的六堡茶质量大跌。撰写于1952年的《苍梧县茶叶产区工作总结》称,“自抗战胜利后商人唯利是图,随意压低茶价,制假、冲砂发水,无所不为,影响六堡茶叶之声誉”。此时,输出到香港的六堡茶,汤色和口感都很差,茶楼酒楼使用后觉得不满意,于是改为购进其他品种的茶叶。

为了扭转销售困局,香港的茶商组织制茶师傅反复试验,终于发现改进的诀窍:将购进的青毛茶或劣质六堡茶堆在一起,用湿毛巾捂住发酵一段时间,接着放进潮湿的仓库,过了一些时日后,再转到干燥的仓库里陈化。加工过的六堡茶,在“湿仓味”完全散去后,汤色和口感都相当浓厚。采用这种方式加工六堡茶,既能使茶叶达到茶楼酒楼的使用要求,又没有增加太多的成本,于是,香港的茶商纷纷使用这种方式加工六堡茶。

1971年,香港酒楼工会举办学习班。网友提供

当时,广西产的六堡茶由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代为出口,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将香港茶商的这套工艺用于加工出口的六堡茶,并将香港市场的意见反馈给广西方面。“获知这个情况后,广西外经贸局就组织梧州茶厂和横县茶厂的技术人员到广州观摩,回来后再研究完善。1956年左右,广西终于研发出一套冷水发酵精制技术,即将青毛茶经过分拣、拼配后渥堆泼水发酵,然后蒸压入笠,再在干燥通风的仓库里晾置干透,最后入洞穴陈化成茶。”曾任横县茶厂厂长的黄锦河在接受采访时说,“这种现代精制技术成型后,梧州茶厂、横县茶厂、灵山茶厂、桂林茶厂都用来加工生产六堡茶。”直至今日,很多六堡茶生产企业仍然使用这种技术。

除了技术应用,境外的消费者还是六堡茶工艺改进的试金石。20世纪70年代中期,广西各地都有茶企生产六堡茶,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对出口造成影响。曾在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梧州茶叶支公司任职的吕苏虾说,当时,公司为了摸清境外客户的需求,专门请来20多个来自香港地区和马来西亚的茶商、茶客,让他们品饮公司经销的各种六堡茶,从而确定适合境外市场的品种与工艺。经过此番遴选,出口到境外的六堡茶更受欢迎了。

港产茶叶亦升级

在“茶船古道”的延伸线路上,交流永远不会是单向的,工艺技术的应用就是如此。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经过反复研发完善,业已成熟的冷水发酵技术广泛应用于广西各地的六堡茶生产企业当中,但此时,广西生产的六堡茶产量仍然未能满足境外市场的需求。港澳地区的茶商纷纷借鉴这种冷水发酵工艺,升级改进自己的制茶技术,然后大量购进“桂青”“粤青”等青毛茶,以及越南、缅甸、泰国、印尼等国家的毛茶,使用改进后的工艺技术制成六堡茶。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90年代早期,很多“港产六堡茶”的生产都使用这套技术。

在香港的西九龙,至今仍保留着一些由茶商购置或租赁的旧“唐楼”、旧仓库,香港老茶人黄新现今储存陈茶的仓库就在这一带,当年,他与哥哥成立的“荣发号”茶行也在这里制作六堡茶。黄新说,这些旧“唐楼”、旧工厦仓库的底层或地下室都很潮湿闷热,用于制作六堡茶,能收到与冷水发酵相近的“湿仓发酵”效果,因此,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许多香港的制茶师傅就是在这些地方生产六堡茶。

黄新在阴暗的仓库里整理陈年六堡茶。

黄新的仓库里仍贮存着不少老茶。

六堡茶的发酵技术还被应用于境外其他茶类茶叶的生产当中。澳门华联茶叶公司成立于1965年,在公司成立之前,其负责人曾志挥频频来到内地,了解生产情况,学习制茶技艺。在一次外贸交易会上,曾志挥邂逅了梧州的冼师傅,学习到六堡茶制作技术。没想到,这次学习竟成了曾志挥极其难忘的一段经历。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因当时六堡茶供不应求,华联茶叶公司也加工制作六堡茶。“公司生产的是后发酵茶,陈化时间不需要太长,很快就能供应市场。我们能掌握发酵制作工艺,全靠冼师傅当年的指点。”曾志挥说,这种发酵制作工艺,后来被华联茶叶公司应用于普洱茶熟茶的批量生产。

“公司邀请境外消费者来梧品评六堡茶”  

讲述人:吕苏虾(70岁,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退休职工,现居中国betway必威体育:)

1970年,经梧州出口到港澳地区和东南亚的茶叶以青毛茶为主,六堡茶(指采用传统蒸压技术制作的精制六堡茶)所占比例不大,其中六堡茶主要由横县茶厂和梧州茶厂生产。

我记得当时义安茶行楼上有家“联兴隆”,专门收购青毛茶然后加工成六堡茶,我们出口到香港的“桂青”大部分都卖到了他们那里,“慎昌”“四金钱”等牌子都是这个茶庄生产的。还有“长洲福华”,不仅用我们的青毛茶,还进口其他地方的青毛茶,专门制作高级的普洱茶和六堡茶。

直到1973年,徐福祥(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驻香港的经理)认为我们茶叶这块业务利润很低,就提出如果我们不改进业务,仍局限于生产青毛茶的话,就停止给我们销茶指标,同时也不提供相应的仓库支持。于是我们就想办法提高六堡茶的产量,加大横县、梧州、桂林等几家茶厂的订单,又在梧州茶厂的山上建了一个三四百平方米的仓库。当时,香港的茶楼缺少散茶,我们就让各个加工厂把六堡茶做成散茶。在当时出口的标准里,六堡茶是紧压的箩装茶,普洱茶是散茶,我们最初把生产出来的散茶叫做“旧茶”,但广东公司不同意广西公司用这个名称,怕出口的时候挤占普洱茶的市场。1975年,经过北京总部协调,我们这些散茶被定名为“陈茶”。也是从那一年开始,梧州正式生产出口广西陈茶,而土畜产进出口公司梧州茶叶分公司自己的加工厂也在那一年开始生产六堡茶。

记者采访吕苏虾(右二)。龙天传 摄

以前,梧州出口香港的六堡茶(指采用传统蒸压技术制作的精制六堡茶)主要交易对象是“永生祥”。1975年后,广西陈茶开始出口香港,就增加了不少买家,业务开展也上了轨道。陈茶与原来出口的六堡茶和“桂青”不同的地方,就是把茶叶加工至汤色红浓,外形是散茶,所以,陈茶又被叫做“散六堡”。当时,生产广西陈茶的有好几家茶厂,我们发觉每家茶厂的生产标准都不一样,而海外消费者对部分加工厂的产品口味不认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特意从香港地区和东南亚邀请了十多名消费者代表来梧州座谈,由每个加工厂提供两个陈茶样本给代表们品饮和评定,最后选出一款大家普遍认可的产品,然后各个加工厂就按照这个产品作为标准进行生产。

当时,广西陈茶比云南普洱茶的质量还要好。我们的陈茶出口到香港后,当地茶庄都是用来做拼配茶。茶庄老板会根据买家的口味需求,拼配出相应口感。我们生产的广西“陈茶”由于汤色佳、条形好而备受香港茶庄老板的青睐。

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梧州六堡茶出口的包装是压入一个大竹箩的,每箩大约重50公斤。而广西陈茶和青毛茶都是散茶,起初是用草席包装,然后升级到用麻包,最后用编织袋包装,每包重量也是50公斤左右。我们出口的六堡茶(指采用传统蒸压技术制作的精制六堡茶)分为五级,陈茶分级就更加细,青毛茶则分为上中下三级。20世纪七八十年代,梧州出口到马来西亚的六堡茶每吨大约是1800美元,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梧州出口到日本的六堡茶价格最高,每吨大约要2200美元至2500美元。

“马来西亚许多日杂店药材铺都经销六堡茶”   

讲述人:林倾强(38岁,马来西亚九牧有限公司茶商,现住马来西亚吉隆坡)

我的祖辈是福建人,家里一直有喝茶的传统。我最早是喝冻顶乌龙的,后来改喝普洱茶。因为普洱茶价格突飞猛涨,我就选择品质好而价格不贵的六堡茶作为日常饮用茶。在我看来,六堡茶最佳的冲泡方式是拿一个大壶来闷泡,直至它的陈味完全释放。

马来西亚客商林倾强(中)向记者介绍其收藏和经销六堡茶的故事。

20世纪90年代,中国盛吹陈年普洱茶收藏风,陈年普洱茶的价格不断飙升,拉高了同属黑茶的陈年六堡茶的价格。马来西亚是东南亚国家中进口六堡茶最多的,那时许多六堡茶因为矿山倒闭、销售不畅而积压下来,成为陈茶。1997年,嗅到其中的商机,我开始收藏和销售陈年六堡茶。只要一有空,我就在怡保、槟城、吉隆坡等以往矿区较密集或广府人聚居较多的区域寻觅,一些边远地区的店铺更是我寻觅的重点,因为这些店铺信息或销售渠道相对不畅,贮存的陈茶也会betway必威体育。2006年,我在怡保曾收藏到一款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生产的“老六堡”,那款六堡茶口感很好,品尝时会有“咖啡味”。我记得当时收藏时,这款“老六堡”价格每公斤不过3000元(马来西亚林吉特,下同),现在已升至每公斤30000元。

除了茶庄外,我betway必威体育的是到日杂店、药材铺、海鲜铺等店铺搜罗陈年六堡茶,因为马来西亚华人在日常品饮、祭祖拜神、养生保健时都会用到六堡茶,有的人甚至把六堡茶当作药用,所以许多日杂店、药材铺都经销六堡茶。

“马六甲很多人吃‘肉骨茶’时配六堡茶”   

讲述人:黄崇俽(35岁,从事酱料和旅宿生意,现居马来西亚马六甲市)

当年来到马来西亚的华人很多都是当苦力,他们帮货船卸货或到仓库办货的时候,见到洒落地上的药材觉得可惜,都会将它们捡回家。因为这些苦力消耗体力较大,就要吃很多肉食补充能量,于是他们就把带回家的药材倒进锅里一起煮。这样的话,药材中的药性就能和肉食更好地结合起来。为了弥补体力消耗和强身健体,马来西亚许多工人都喜欢这样大量食用肉类和滋补药材,但是长期大量这样食用的话,又太油腻、难消化,于是他们吃的时候会配上一杯茶,借以消食化滞。最后,这种吃法就成了很出名的“肉骨茶”,其实就是肉骨头配茶。

马来西亚的肉骨茶店。

在不同的地方,针对不同的人群,“肉骨茶”的茶水配搭各有不同,福建人吃“肉骨茶”喜欢喝乌龙茶,也有些人喜欢喝冰红茶,而在马六甲,因为以前吃“肉骨茶”的都是社会底层的工人,喝的茶也要是最便宜的,所以很多工人吃“肉骨茶”的时候都配搭六堡茶。

“马来西亚以前很多店卖六堡茶”  

讲述人:蔡玉芳(53岁,六堡茶爱好者,现居马来西亚马六甲市)

我原来住在马来西亚霹雳州怡保市,1988年迁来马六甲州马六甲市生活。那时,马来西亚卖六堡茶的店铺很多,除了专门的茶庄茶行外,药材铺、香火店、海味店、杂货铺都有六堡茶出售。因为购买方便,很多普通市民都买六堡茶,但量不会多,直到20世纪90年代,一般市民每次买茶叶数额也就两三元(马来西亚林吉特,下同)。

以前,六堡茶在马来西亚的售价很便宜,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一包茶就卖一两元,有的甚至一包茶才卖五角钱到一元。因为茶叶便宜,有的商家干脆将它作为购物的额外赠品,如买20元的商品送一盒茶叶。我还记得,马来西亚的宝兰公司曾生产酱油,有一段时间,宝兰公司卖酱油还附赠六堡茶。

以前,正因六堡茶在马来西亚卖价便宜,所以六堡茶是最普通的茶,不仅矿工喝,很多普通市民也喝,甚至普通市民家的敬神茶和寺庙做法事用的还愿茶包,都使用六堡茶。由于敬神每次的用茶量不大,马来西亚一些店铺还推出过小包装的六堡茶,每包可分作两次使用,售价就是一两角钱。

受普洱茶价格上涨因素影响,2000年左右,马来西亚一些原来喝普洱茶的市民纷纷改喝六堡茶,这些市民也越来越注重六堡茶的品质,有的人还陆续收藏陈年六堡茶,好的六堡茶价格开始上涨。到了2003年,每斤六堡茶的售价就升到十二三元了。

“很多香港茶商在香港建仓制茶”   

讲述人:郑永琨(73岁,香港永生祥茶行有限公司会计经理,现居中国香港)

司徒法和郑永琨(右)向记者介绍“永生祥”的销售情况。龙天传 摄

20世纪80年代后期,茶楼酒楼使用六堡茶的量逐渐减少,很多客户反映内地出口的六堡茶口感变了,不像原来的六堡茶。“广生祥”的六堡茶订单也不断减少,但整个市场需求还在那里,于是就有很多香港茶商在香港建仓制茶。当时西九龙那边的地势是斜坡,那里的街道一级比一级高,那里的工业大厦最底层的商铺都深入下一级街道,几乎相当于地下室,既潮湿,又闷热。这种商铺只有两类人会买:第一种是做陶瓷生意的商人,第二种就是做茶叶生意的商人。做茶叶生意的商人,无论是做六堡茶还是做普洱茶,都会叫制茶师傅将加工好的茶叶放入这些地下商铺,因为里面的环境温热潮湿,利于茶叶加速发酵,他们认为这样做出来的六堡茶陈味更足,口感更醇滑。这些六堡茶和普洱茶都叫做“香港仓”。

“我向梧州的冼师傅学习六堡茶制作技术” 

讲述人:曾志挥 (81岁,曾任澳门华联茶业公司负责人,现居中国澳门)

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为了开拓茶叶出口渠道,就让南光公司在澳门找一个进口代理商,南光公司找上了我。我知道,在我之前,几个“先吃螃蟹者”已经失败了,所以,在决定接下这个代理权之前,我研究过别人做茶叶代理商失败的原因,发现主要有两点:一是经济实力不足,因为做茶叶生意不仅要积压资金,还要有独立仓库,否则茶叶就会吸收其他货物的气味;二是研究市场不透,对茶的知识掌握不多。

记者在采访曾志挥(左一)。

为此,我做好了充足的前期工作。我把做茶叶生意的想法告诉父亲,并希望他能够在仓储方面提供支持。父亲对我的想法很赞同,并当即决定给我提供七间仓库。如此一来,我就有了发展茶叶生意的硬条件。

与此同时,我认真学习茶叶知识,除到一些茶厂参观外,还利用参加广交会的机会,到茶叶进出口公司向别人请教,包括了解茶叶的品种、采摘的次数、制茶的知识等。我有一个师傅就是梧州的,姓冼,具体什么名字我不记得了。冼师傅以前在茶叶进出口公司任职,提及他,很多老外贸都说有印象。在广交会上,我就向冼师傅学习了六堡茶制作技术。

1965年,我集合了四家商家共同做茶。其中新华公司是豆类制品的经销商,德就公司是纸制品的经销商,协和公司是玻璃器皿和粮食的经销商,成和公司是糖果饼干的经销商,还有我们大昌酒业,每家出资两万元(澳门币,下同),联合组建了华联茶业公司经销茶叶。当时在公司里,我负责管理财务,总经理由德就公司的梁先生担任。

我父亲给我的仓库都很干燥,我还缺一个发酵仓。1965年,我计划搞一个发酵仓。这个仓必须向西,而且是位于斜坡下,因为太阳一照,仓库水汽就会蒸发,这样条件的仓库里面的湿度和温度才会合适。后来,我看中了澳门一个楼盘的地库,那里适合做发酵仓。当时,这个楼盘的负责人资金不足,我就借钱给他发展,条件是他要在这个楼盘里给我建一个入地三米半深、挑高两米的地库。最终,我就有了一个恒温恒湿、冬暖夏凉的货仓,用来发酵茶叶。

“华联”开始做茶叶生意的时候,就已经有梧州的船经香港运六堡茶来澳门了,停靠在南光码头。当时,一个月就会来一趟船,都是驳船。我记得,梧州船装载的除了茶叶,还有柴炭、家禽等。当时,六堡茶运到南光码头后,我们会找苦力起货运回自己的仓库,每趟运茶大约300件,每件六堡茶都是30多公斤,后来有了散茶(广西陈茶),一件有50公斤左右。当时,六堡茶到了澳门后,通常还要存放一段时间,因为茶叶太新,苦涩味比较明显。当时梧州运来澳门的六堡茶有几个等级,包括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至六级的比较少。这些六堡茶运到澳门后不用再加工,而是直接进仓陈化,因为当时梧州的六堡茶以成品茶为主。梧州的茶厂将茶叶蒸过之后,趁水汽和温度还没挥发,就将茶叶压入竹箩,从而困住茶叶的水分,让它有湿度继续发酵。

慢慢地,梧州六堡茶运来澳门后就很难卖得动了。当时真正的云南普洱茶很少,而梧州的六堡茶就供不应求,但梧州的六堡茶品质不稳定,有时候整箩六堡茶砍开来,中间部分还是水汪汪的,口感苦涩,这怎么卖呢?没办法,我们就自己制茶。因为我们有做酒厂的基础,会发酵技术,而且懂得制茶技术,于是就做后发酵茶。我先搭建一个简单的平台,平台下面是一个烧汽油的加热器,上面放不锈钢罐,一次可以蒸50公斤茶。发酵的时候,我们就将蒸好的茶叶装入袋子包好,然后一包包叠起来,三天后就翻转过来,七天后就可以松开袋口,再将茶放在干仓一段时间就可以卖了。用这样的方式,我们四十天就可以做出六堡茶。当时,我们发茶只需要三个伙计,一个女工负责后勤,还有一个杂工,再加上我和儿子一起上阵,一天就能发一吨多茶叶。

我能熟练掌握六堡茶发酵制作工艺,可以说离不开冼师傅当年的指点。这种发酵制作工艺,后来也被“华联”应用于普洱茶熟茶的批量生产。

“‘荣发号’在‘唐楼’制六堡茶”

讲述人:黄新(85岁,香港制茶商,现住中国香港)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时候,我们制六堡茶是不会往上面泼水的,而是等它自然陈化,所以时间很长,往往要几年才行。后来,我和别人合股,在泰国和越南开茶厂,尝试做发酵茶,就是把毛茶配好后堆在一起,然后均匀泼水上去,加速它的发酵。不过,我们也要根据茶的质量来决定泼上去的水量,如果茶质幼嫩就不能泼水,因为茶质幼嫩会不受水,泼水上去的话,发酵温度过高就会烧坏茶叶。在泰国制茶的时候,因为当地的茶树很大很老,出产的茶青很粗,如果不加些水发酵就会很慢。但泼上去的水多了也不行,搞不好茶叶会发霉,我们一般都是按每五十公斤茶青泼三四斤水的方法来做。不过据我了解,当时香港还有其他茶商也用这种方法制作发酵茶。只是制茶的方法和我们不同,他们泼的水比较多,发酵得也比较深。

现在西九龙还有一些旧“唐楼”和旧仓库,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时候,我们家族也有一栋楼在那里,当时我们开办了一个“荣发号”茶行,“荣发号”刚开始的时候也在那里制作六堡茶。这些旧“唐楼”、旧工厦仓库的地层或地下室都很潮湿闷热,用于发酵六堡茶,效果很好。因此,20世纪80年代以前,许多香港的制茶师傅就是在这些地方制作六堡茶。

这条小巷所在的区域里,以前有不少“港仓六堡茶”的生产作坊或仓库,至今仍有两家茶庄的仓库设在巷子里。

编辑:黄东莹

梧州零距离客户端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留言内容:
 
· betway必威体育:救助管理站开展专项救助行动
· 龙圩区清退医疗违规收费7.74万元
· betway必威体育:加强冬季六堡茶管护为来年丰收打牢基础
· 背街小巷消防通道乱停车问题频现
· 长洲区以有力监督推动农村供水保障水平提升
· betway必威体育:获奖励计划指标390亩
· 我市一案例入选《学生资助数字化应用场景典型案例汇编》
道路排水工程进度更 ...
鱼鳞云漫天
冬日苍海别样美
机器人助力 释放大 ...
打造新夜市
勤护理多结果
梧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备08001990号 梧公网安备:45040000045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许可证号:4510420100001
梧州零距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梧州零距离网”的所有作品,任何媒体转载须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梧州零距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betway必威体育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