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报记者 曾韵 通讯员 曾羽
提起公证过程中核查、取证、审批等一系列程序,她会娓娓道来,侃侃而谈;说到《公证法》《公证规章汇编》《公司法》等与公证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她更是如数家珍,脱口而出。健谈、语速快、逻辑性强,是市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管理科科长兼市公证处主任黄洁玲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公证”与“公正”虽只有一字之差,黄洁玲却深深明白从事公证工作,若没有打心底里热爱这份职业,就谈不上忠诚于法律,服务于人民,更无守护社会公正可言。在她的带领下,公证团队顺利推进公证服务全面覆盖的背后,是坚持“公证质量是公证工作的生命线”的不变法则。 要公平也要有“温度” 公证工作涉及千家万户,既要公平,也需要有“温度”。 “麻烦你们专门来一趟,真是太感谢了!”6月20日,黄洁玲和同事按照约定,来到林老夫妇家里为其上门办证,当事人连连感谢。 原来,因年纪较大、行动不便,当事人林老夫妇联系了市公证处想办理委托公证。在得知两位老人的情况后,黄洁玲决定为其上门服务。在当事人家中,黄洁玲仔细核对了当事人的身份信息后,担心老人不理解法律规定,她一遍又一遍地为其详细讲解相关的权利义务,耐心等候老人签署申请书、笔录、委托书等,最终帮助当事人成功办理房屋过户的委托公证。 这是公证员的工作常态,黄洁玲就这样三十二年如一日,努力践行着“公证为民”理念。她总结多年办证经验,推出符合梧州实际特色的上门服务、延时服务、开通“绿色通道”等多项便民服务措施,对因年老、残疾、病情危重等不方便到公证处办证的当事人实行上门服务,为地处偏远或交通不便地区的老百姓申办公证事项时延长下班时间。 “每天和当事人接触,一定要想当事人所想,急当事人所急,用热心、耐心、细心、专心为他们办实事、了难事,这样才能真正架起一座与群众密切联系的‘连心桥’。”黄洁玲说。 公证书合格率达到百分之百 西江明珠塔项目从2005年初动工建设至今仍未竣工,目前处于停工状态。年初,市委、市政府重新启动该工程建设。为预防工程纠纷,市公证处提前介入,对工程现状办理保全证据公证。 在气温不足10℃的天气里,黄洁玲先后两次带领团队十多名公证人员,分两个小组徒步攀爬高达100米的西江明珠塔,采用摄影方式进行证据保全。考虑到西江明珠塔内楼道无扶手、攀爬楼层高等情形,黄洁玲提出了采用无人机航拍技术对西江明珠塔的外观进行证据保全,并第一时间出具了公证书,为西江明珠塔尽早恢复重建保驾护航。 “使用无人机航拍,拍摄的场面成为三维立体图像,比从前的平面拍摄信息更充分,更直观。”黄洁玲介绍,有了此次成功航拍经验后,市公证处今后针对大面积建筑取证都采取该方式。 正是凭着一股子韧劲,黄洁玲敬业精业、开拓创新,严格依法办证,成为公证管理界的行家能手。她所办理的案件不仅标的额大、法律关系复杂,而且新型和疑难复杂的案件颇多。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年来黄洁玲办证件数累计超5000件,从未发生一起错、假证,公证书合格率达到百分之百。 推动线上线下融合 “要想真正胜任公证质量监管工作,必须先熟悉公证有关知识,练就过硬的本领。”黄洁玲一谈及公证管理工作就十分较真。 走进黄洁玲的办公室,大大小小的文件堆放在办公桌上,与公证办理相关书籍放在一旁,只要一有空,黄洁玲总会捧起这些书本进行仔细的研究和阅读,学习外地公证同行的先进的发展经验。在市公证处副主任汤海的眼里,黄洁玲是一个干实事的学者型干部,对于公证管理工作,肯钻、爱钻、会钻。 工作中,黄洁玲灵活地将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公证实践中,结合实际,先后对网上公证、人证核对、公证信息对接等做出了一些探索与研究,带领市公证处在全区范围内率先实现房产信息对接、开展66项公证业务网上申办,在我市率先启用“人脸识别”系统完成人证核对,顺应新形势发展,推动线上线下融合,让市民群众享受到“最多跑一次”的便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