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梧县沙头诗社是一个以农民诗人为主的民间诗社,诗社的四十多位成员中,有近三十名成员是纯粹的农民身份。由于行为主体的独特性,形成了该诗社创作风格鲜明的特色,这个特色就是“草根情怀的诗性表达”。这个特色被广西诗词学会老会长钟家佐诗翁称赞为“敢带泥香上舞台”。 “顶上功夫”论坛聚诗情 家住苍梧县沙头镇沙歧村的60后严扬荣,既是苍梧县东安诗社的骨干成员,也是沙头诗社副社长,他既是一名理发师,也是一名诗词爱好者。 严扬荣在沙头街上租了一间窄窄的铺面,经营着一家理发档,由于他对诗词、对联有特别的追求,为此,档子里经常放着一些诗刊供来者品读。于是,理发档经常聚满诗联爱好者,一边等候理发,一边品读诗刊,有不懂或不明的字眼,也会提出询问或讨论,交流中大家都增长了见识。 有人把理发行业雅称为“顶上功夫”。而诗词创作尤其是格律诗,被称为文学中的文学,也属于一种“顶上功夫”。严扬荣两种“顶上功夫”兼备,于是,便有人将他的档子雅称为:“顶上功夫”论坛。 活出诗人的风采,是严扬荣的一种人生理念。他的理发档曾多次搬迁,而要告知顾客,他用的不是普通的告示语,而是用诗来表达,如他从某处搬到当地税所门时,在原处贴的是这样的告示: 半张红纸告知音,异地搬迁不易寻, 税所门前开小档,欢迎戚友再光临。 后来他又一次搬迁到南一街,贴的是如下这一首: 流年命蹇与时乖,小档悻迁南一街, 寄语亲朋和好友,再行回顾慰愁怀。 “顶上功夫”论坛,成了本地诗联爱好者的强力磁场,也是沙头诗社不断发展壮大的摇篮。沙头诗社成立于2009年,在此之前,该镇的诗词爱好者都是参与东安诗社的活动,2009年秋,根据苍梧县委、县政府创建“全国诗词之县”的工作部署,沙头诗社挂牌成立了,最初只有十来个成员,并且多数都是上了年纪的老诗翁。之后,诗社的队伍逐年壮大,目前,该社已有四十多位成员了,他们几乎先是严扬荣所开的理发档的熟客,受到感染后慢慢地步入诗坛。有些人虽然还不会做诗,但喜欢听诗词故事,有事无事都爱到理发档坐一坐,使这个“论坛”甚是热闹。 草根情怀的诗性表达 一轮朗月一天星,水鸭昂头兆旱情; 源远幸叨升镇守,心田难润任枯荣。 这首题为《夏夜守田水》的诗,是沙头诗社社长朱裕新先生所作。该诗是对连夜守田水的农民,一个“田园卫士”旷达情怀的独特描写。从全诗的气韵来看,蕴含betway必威体育的是旷达与从容。连夜去守田水,这份工作无疑是辛苦和劳累的,但是,经营好一份责任田是一个农民的职责与使命,既然旱情袭来了,辛苦劳累也在所不惜。 这首诗的头两句虽然只是描写星月,没有一个字提到老农,但背后隐藏着的是一双老农密切关注的眼睛以及他的思维判断。第三第四句也没有对老农形象做正面描绘,只用了“幸叨”、“升”这种心理愉悦性的词语,便把一个老农从容应对困境的豪放心态烘托出来了。 沙头诗社像这种对草根阶层劳动场景的描写,以及表现对艰苦劳作豁达心境的诗作有很多。如长期驻守果场的杨文期先生《冬至感怀》: 追梦小康路上奔,离乡别井每思亲, 寒来暑往迎冬至,果地为家种桔人。 还有长期外出打工的黄常桂先生的《人生感怀》: 劳劳碌碌过年年,看淡潮流逐浪烟, 创业千般浑是苦,能诗一味亦为甜。 龙科村诗社的罗进生先生是一个对诗艺追求特别努力的人,他在《学诗偶感》里这样写道: 拾翠寻芳学古贤,归来倒在案台边, 逐行逐句用心点,恰似丐儿夜数钱。 这首诗在平淡的叙述中,借助“丐儿”这个意象,将诗词创作活动的诸多复杂滋味和盘托出。 有些农民诗友为了追求诗艺的上进,常常结合自己的生产劳动,在细微观察生活中领悟生命的真谛,升华自己的灵魂。如深塘村养蜂人龙振群先生在一首《蜜蜂》诗里写道“万弄青山寻蜜脉,一双薄翅向花枝。” 大寨村建筑师傅70后诗友车丙壬先生,虽然从事繁重的体力劳作,却能苦中作乐敲诗寻趣。他在《自况感怀》中写道: 高空作业数春秋,酷暑严寒从未休, 偶遇雨天闲一日,敲诗寻趣也风流。 车丙壬学诗勤奋,诗艺进步很快,去年,中国作家出版社编辑出版广西当代青少年诗词选《雏凤清声》,他就有三首作品入选。他除了追求个人创作进步以外,还特别关注本土诗词文化环境的营造。大寨村有一个延续千年的传统集会,为了给这个集会增添诗词氛围,2016年,车丙壬积极向组委会建议邀请诗友来会,收集到大批诗词力作。2017年,便建起了第一面碑刻诗墙,为这个传统文化活动增添了亮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