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细伟 文/摄
七月,正值暑假,放假的侄孙要我带他去一次重庆旅游,他说要见见课文中说过的“小萝卜头”。 到重庆那几天恰是阵雨天,一扫“火炉”的炎热,嘉陵江用清凉的面孔迎接我们的到来。 在旅店里,我们通过网上预约办理了参观红色景区的事宜,然后乘车到歌乐山下。事前,我们就打听到白公馆在半山腰。车到山脚下,我与侄孙拾级而上,登上约百级台阶后,一座独立小院呈现在眼前。门口侧面是一座约三四层楼高的木楼岗哨,卫兵可在楼顶上监视着整个监狱及监狱外四周的动态。一种紧张感陡然在心头涌起。 大门旁边的岗楼,随时监视四周。 白公馆最初是一户富人的别墅,后被国民党特务机关占为监狱。白公馆的大门并不宽阔,呈“凸”字形,门头上写着“香山别墅”四个大字。跨入大门口,是一个约五六十平方米的露天庭院。眼光越过庭院,正面是一排两层高的楼房,一层需从右边拾级而上,上下两层各有3个牢房。庭院的围墙上架设有电网,显得阴森恐怖。庭院的左侧种有一棵石榴树,据说是一名叫许晓轩的烈士到监狱外做苦工时,把幼树带回来种下的,如今根深叶茂,预示革命事业永远常青。庭院的右侧设有一座石雕像,那正是侄孙要见的“小萝卜头”。老师上课时,曾告诉同学们,白公馆内有“小萝卜头”的头像,侄孙异常兴奋地说:“叔公,你看‘小萝卜头’!”,他的目光充满了对小英雄的无限敬意。 “小萝卜头”宋振中雕塑。
烈士种下的石榴树。
围墙上电网重重,显得阴森恐怖。 阳光照耀下的“小萝卜头”,坐在一块大石头上,他头略大,脖子上系一条鲜艳的红领巾,一手拿着玩具,一手托着脸庞,双眼凝视……我们的旁边围满了瞻仰“小萝卜头”的游客。在导游的讲解下,我们更进一步了解了“小萝卜头”在狱中斗争的英勇故事。 “小萝卜头”名叫宋振中,从1岁到9岁,在敌人的魔窟里度过了童年,受尽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摧残和折磨。因为年纪小,行动没有限制,他就利用这一特殊条件给“疯老头”华子良送去妈妈做的“新衣”;给胡春浦送去妈妈煮的一碗面条,让胡春浦感受到狱中地下党的关爱;把地下党办的《挺进报》送到各个牢房,传递党的指示和信息。 在地下党的教育帮助下,宋振中成为中国共产党年纪最小的交通员,他做了许多成年革命者当时不能做的工作。 1949年9月6日夜晚,“小萝卜头”和爸爸、妈妈以及杨虎城将军的小女儿,被敌人残忍地杀害。 新中国成立后,“小萝卜头”宋振中被追认为革命烈士,是我国年龄最小的烈士。 瞻仰了“小萝卜头”雕像,我们逐一参观了各个牢房,还参观了监狱后面由防空洞改成的“刑讯洞”,洞深5~6米,里面有一间约10平方米的洞室,设有各种审讯政治犯的刑具,有铡刀、老虎凳,还有绞架等,用刑手段极其残忍。此景此情,游客很自然会联想到,当年敌人用尽刑具拷打革命者,而革命者至死不屈的斗争场景。 参观完毕白公馆,我和侄孙还参观了距离不远的渣滓洞。 走出红色景区,眺望山城重庆,只见蓝天白云下,座座桥梁飞架,幢幢高楼耸立,一派美好江山。 我们边走边聊,谈论着先烈的事迹,谈论着《红岩》,侄孙对我说:“叔公,先烈的血没有白流!”我赞许地点点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