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离-梧州日报通讯员 谢琨 贤维 “双抢”时节,蒙山县西河镇古排村贫困户李运利和老伴既赶着插晚稻秧苗,也忙着给桑园施肥覆土。李运利说:“党和政府惦记着我们,我们要争点气摘掉穷帽子。”原来,李运利早前刚刚领到3000元的桑蚕产业政府扶贫奖补资金,大大激励了夫妻俩干活的劲头。 为了让贫困户坚定信心踏实干,蒙山县今年以来累计发放产业扶贫奖补1000多万元,6800多户贫困户享受补贴,带动超九成贫困户发展产业。“李运利们”积极谋发展、促增收背后,是当地党委、政府始终压实脱贫攻坚责任,统筹力量、科学谋划扶贫模式,为贫困户发展添动力的结果。 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 蒙山县脱贫攻坚到了紧要关头。2017年,整县脱贫摘帽后,贫困发生率由12.58%下降至2.35%。去年底,全县剩余贫困人口1511户、4496人,贫困村7个,均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把脱贫“硬骨头”啃下,需要一支能打硬仗、善打硬仗的好队伍。 为了确保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推进,蒙山县全面压实县四家班子、乡镇党政领导、后盾单位一把手和区、市、县、乡镇、村五级帮扶责任人的责任,强化了领导干部在岗履职的担当意识。眼下,该县党政主要领导以及分管扶贫工作的县委副书记、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政府副县长组成脱贫攻坚“五人决策小组”,每周集中研判新形势、新政策、新要求,并派出一名处级领导进驻县扶贫办协调推进日常工作,确保扶贫决策科学精准、落地见效。 责任压在肩上,也激发了扛起责任的潜能。蒙山县四家班子领导全部挂点联系乡镇、村和贫困户,所有贫困户均有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责任明确到点、细化到人,各级领导干部便迈开脚步访、甩开膀子干:农业农村部门在田间地头组织种养技术培训,人社部门把职业技能培训送到贫困户家门口,文化部门用歌舞节目唱响扶贫开发好政策…… 截至目前,212个区、市、县、乡的单位和企业结对帮扶蒙山县79个村(社区),3700多名党员干部、企事业人员参与帮扶,形成合力攻坚克难的大扶贫工作格局。 引领群众走好发展路 蒙山县坚持人财物向脱贫攻坚领域高度集聚,紧扣精准扶贫要求,以产业扶贫为主要抓手,依托自然资源、种养能手优势,引导贫困群众参与发展、持续增收。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蒙山县生态环境优越,已发展起桑蚕、黑土猪、蜜蜂等特色种养产业,成功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241家、家庭农场132家。全县32个贫困村实现每村拥有一家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3名致富带头人。同时,该县出台《蒙山县脱贫攻坚以奖代补特色产业扶贫(2018—2020年)实施方案》等帮扶政策,整合产业奖补资金8500多万元,鼓励支持贫困群众发展特色种养。 “合作社吸纳100多人就业,大部分是贫困户,每人日薪100元。”蒙山县夏宜瑶族乡六海村农民合作社负责人莫兴隆说。六海村是贫困村,去年按照“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发展103亩标准化茶园基地,贫困户通过流转土地收取租金、到合作社打工,户均增收4000多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15万元。而汉豪乡金垌村玮洋灵芝合作社已建成面积约400亩的灵芝种植示范园,带动全乡268户贫困户参与灵芝种植,年总产值达1400多万元。 六海村、金垌村是蒙山县依托村民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发展增收的鲜活例子。当前,该县将合作社作为产业扶贫重要载体,推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帮扶模式深入实施,并鼓励合作社成立党组织、合作社党员担任产业技术指导,对带动一户贫困户发展的合作社奖补200元以上,最高奖补10万元。 据统计,蒙山县已有84家村民合作社成功带动2600户贫困户参与发展,越来越多贫困群众通过“流转土地收租金、入社打工挣薪金、入股资金分红利”等方式,不等不靠参与发展、积极脱贫。大伙都说,“党和政府给我们铺好发展路,走好走实还得靠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