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离网-梧州日报记者 曾韵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8%,涨幅与上月相同……月月出炉的CPI数据与百姓日常生活“形影不离”,CPI这个经济领域的专业术语,近年来逐渐被普通市民熟知,但每个月的CPI数据怎么得来的呢?9月10日,记者跟随国家统计局梧州调查队的一线采价员到超市、店铺等,了解价格采集全过程。 上午9时,采价员李冠明准时来到长洲区一家大型超市。她的工作可以概括为“三定”:定点、定时、定人直接采价。“每月5日、10日,我都必须在上午赶到这里,在固定区域采集肉类、蔬菜、水果、蛋类等食品的价格,部分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价格变动比较频繁的商品,一个月要采集六次价格。”李冠明告诉记者,采样大多选择销量比大的产品,生鲜食品价格要在上午9时至11时市场交易活跃时段采集,确保采集到的价格更有代表性。 不同于一般的消费者,李冠明走了一圈“只看不买”。生鲜区、家禽区、水产品区……每到一个区域,她都要停留一会儿,同时拿着手机逐一输入西瓜、香蕉、苹果、瘦肉、排骨等价格,并将数据传送到CPI手持数据采集系统。 如果发现价格有明显变化,李冠明便会向销售员详细了解价格出现波动的原因并作记录。“一般夏季蔬菜价格会涨,冬季猪肉价格会涨,这些都与季节性因素有关。”李冠明说,一旦价格变动过大,采价员必须上报国家统计局,并备注具体原因。 当天上午,李冠明用了约两小时,完成了59种商品的价格采集和录入。“我从事采价工作已经9年了,每到指定采价日,无论刮风下雨还是节假日也不能中断采价。”李冠明笑着说。像李冠明这样的CPI采价员,国家统计局梧州调查队有8个。他们在三城区的农贸市场、大型超市、购物中心、酒楼酒店、医院药店等219个价格调查网点,记录着262个基本分类,共1430多个规格品的价格变动情况。 每个月,采价员记下的商品价格只是一个个小数字,但小数字背后是事关民生的各个领域。国家统计局梧州调查队价格调查副科长张显良介绍说,所有采价员上传的价格信息经过审核汇总后生成CPI指数,都会通过报纸等媒体向社会公布,对市场价格起到监督作用,老百姓也能根据这些价格信息明白消费,为政府价格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