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报记者 梁萍 让老百姓住有所居、居有所乐,是党委、政府情之所系。近年来,不少市民群众通过地质灾害综合整治、棚户区改造工程改善了居住环境,圆了安居梦。赵小健一家就是其中之一。 如今,在舒适整洁的生活小区里回忆从前的居住情况,赵小健一家感慨颇多。 山冲里的“四世同堂” 万秀区平民冲17号,是赵小健出生、长大及成家立室的生活居所。小时候他经常听奶奶说,上世纪60年代,“三冲”一带还是一片荒芜,奶奶他们作为最早一批平民冲人在此扎下了根。平民冲17号就是奶奶带着儿子儿媳一手一脚搭建起来。 后来,平民冲的房子越建越多。“从山脚到山顶,密密麻麻全是房子,把整座山都占满了。”赵小健说。那时的房子俗称“吊栏屋”,泥木结构,地基不稳,泥土倾泻、房屋下陷等情况时有发生。“房子陷下去,就把地基再垫一垫,墙体巩固一下,继续住,家家户户都差不多。” “平民冲”成了名副其实平民住的地方。 每逢下雨天,平民冲的居民总是忧心忡忡,担心地质灾害,担心泥土把房子冲毁。2006年6月8日,“三冲”发生了历史上较为严重的一次地质灾害。“暴雨导致山体滑坡,山泥倾泻,泥浆把多间房屋的门撞掉,直往屋里灌,房屋墙体开裂、倒塌,形势十分危险。”对于当时的情景,赵小健至今印象深刻。 “房屋安全性差是一个方面,公共环境卫生也是非常糟糕。” 赵小健的姐姐赵延钊说。在平民冲,大家用的是公共厕所、公共水龙头,门前就是排水沟明渠,终日污水横流,脏乱差问题突出。 赵小健的奶奶、父亲母亲和兄弟姐妹,还有赵小健的儿子,一家四代人在平民冲的房子里居住或长大,一住就是近50年。 新居里开启幸福生活 搬离平民冲、改善居住环境,一直是赵小健一家人的梦想。 2008年前后,他们“圆梦”的机会来了。当时,市委、市政府开展保障性安居工程,推动“三冲”地质灾害综合整治,组织“三冲”地块居民整体搬迁。赵小健一家很快签订协议同意搬迁,拿着补偿款买下了紫荆花园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 新居三室一厅,赵小健添置了新的家具和电器,房间和布局经过精心布置之后,显得温馨整洁。“有独立卫生间、厨房、24小时热水,居住环境好太多了。”赵小健的母亲蒋秀兰82岁了,每天都到小区花园里散步,坐在休闲椅上看看报纸,跟邻居们聊聊天。 不少邻居也是从平民冲搬过来的,于是一帮老邻居在新居里延续着浓浓邻里情。大家经常一起感慨: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 平民冲的老房子如今已经拆掉了,旧址正在建设新的商住区,只剩下一个老牌坊可供辨认。蒋秀兰的记忆不太好了,但对于旧居的位置和旧居的生活还是记得很清楚。 赵小健一家从平民冲搬出来的时候,很多旧家什都不要了,只留下“平民冲17号”的旧门牌。他说,那是旧居岁月的见证,怀念过去的时候就拿出来看看。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蒋秀兰感慨地唱起来:“共产党辛劳为民族……他改善了人民生活……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新居里回荡起嘹亮的歌声。 ■新闻背景 梧州是地质灾害易发、频发城市,且老城区旧民房多,住房安全问题尤为突出。为帮助群众搬离危险区域、有效改善群众居住环境,自2007年开始,我市开展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2009年至2012年,我市实施平民冲、石鼓冲、冰泉冲“三冲”地质灾害综合整治工程改造,完成了6千多户、近3万名居民的整体搬迁安置; 2013年至2017年,我市实施棚户区(危旧房)改造7万多户,市本级重点推进包括百花冲、工厂一路、富民片区、傍山西侧片区及河东旧城片区等在内的集中成片棚户区改造,同时加大安置房工程建设力度,探索形成货币化安置等多样化安置的成功经验; 去年以来,我市继续加大棚改力度,扩大棚改范围,全面加快河东旧城片区、河西三大片区棚改进度,并启动长洲岛棚改工程,棚户区改造持续深入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