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离网-梧州日报记者 梁燕如 通讯员 杨妙英 2019年,在市区,市民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温暖场景—— 在车水马龙的十字路口,志愿者身穿红马甲,手持文明劝导牌,对往来行人轻声提醒;“红灯亮起,禁止通行。”人们停下匆匆脚步,或报以会意一笑,或投去敬重目光,文明便形成共识、接力传递。 这是“四城联创”工作持续深入推进带来的文明缩影。“四城联创”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在城市环境改造、社会环境治理等方面统筹发力,改善城市面貌、优化环境秩序,群众增强了城市建设管理的认同感、获得感,建设更美丽、更文明家园有了共识、添了力量。 扫除积弊把家园建好 市民梁柳月在西堤三路经营着一家早餐店。经过市场监管部门教育指导,她专门定制一个隔尘防蝇的玻璃罩,加盖在待售餐点上;在小店内放置垃圾篓,经常打扫店面卫生。如今,小店整洁干净,食品好吃卫生,“回头客”渐渐多了起来。 文明习惯靠养成,陋习整改就是发力点。多年来,我市城市建设管理存在不少问题,使得群众对城市建设管理的认同感较差、满意度不高,不少群众抱着“法不责众”心理,导致不文明行为、不卫生现象司空见惯、愈演愈烈。 “要把城市当作自己的家,每一处地方都用心打造。”市委书记全桂寿在多次会议上这样强调。事实上,城市建设好、管理好,就好比一头家收拾得井井有条、干干净净。这样一来,当家人被人人夸,维护好环境、管理好秩序的内生动力就被激发了。 为群众建设更干净、文明、有序、美丽的家!“四城联创”工作一启动,全市上下就统筹推进城市道路提升、小区卫生死角清理、严打车辆违法违规行为、农贸市场整治等45项重点工程,靶向治理一项项积弊、连根拔除一个个顽疾—— 48个重点城建项目全面铺开,市区主干道拓宽、道路“白改黑”同步推进,14条“瓶颈路”顺利贯通,群众的出行路更宽敞、顺畅、美丽; 绿化亮化工程由点及面构筑风景线,打造各具特色的绿化节点,提升潘塘公园、玫瑰湖公园、苍海人才公园等一批公园环境,云龙大桥、鸳江大桥、允升塔、炳蔚塔、水利枢纽调度塔等地标性建筑也亮起来了; 农贸市场管理经营规范升级,怡景市场、新兴市场、新龙市场、大圆塘市场等一批老旧市场全面改造升级,多个市场增设行业规范制度、制定经营户考评办法,小市场管出了大规矩; 从严整治车辆违法违规行为,市区划定停车区域,交警部门去年依法拖移违法停放车辆约32715辆,同比上升129%…… 下猛药治顽疾,一批“城市病”治好了。“我们的城市也可以很整洁很有序!”市民群众纷纷点赞,自豪感油然而生。 人人出力把家园建美 梧州城市的美丽蜕变,正唤醒人们守护美丽、创造美丽的行动自觉。 “前面是斑马线,记得减速慢行,礼让行人。”市民韦义的工作单位在新兴三路,他每天开车上班时,总会提醒自己避让行人。“一些上了年纪的大哥大姐看到我主动减速避让,他们便会向我招招手、点点头,我心里就感到特别舒畅。”韦义说,“道路宽了,只有大家守秩序、多礼让,路才会更好走。” 斑马线上的文明,是广大党员干部、市民群众主动践行文明的一个微镜头。眼下,全市130多个“双报到”单位的1200多名党员干部每月定期走进社区,参与“四城联创”宣传、开展环境大扫除、清理卫生死角等。不少党员干部表示,干部当好文明表率、做出文明示范,能引导群众共同参与文明、践行文明。 人人出力,撬动着环境的大改善、风气的大转变。“我做志愿服务十多年了,志愿服务时间超6000小时。”市民张火娇说。张火娇是一名志愿者,她常说,志愿服务能提升自己、帮助他人,“人人有一份力就发一点光,社会就会更光明更温暖。” 近年来,越来越多“张火娇”在各行各业涌现:他们或是窗口服务人员,通过“微笑服务”,用一句“您好”“不客气”传递文明、友善;他们或是一名学生家长,通过“小手拉大手”,身体力行引导孩子过马路走斑马线、爱护环境从我做起……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全市注册志愿者总数达到52.4万人,同比新增43.68万人,累计发布志愿服务项目累计达7501个;志愿者人数占常住人口比例为17.12%,活跃度为61.28%。志愿者队伍正成为引领文明风尚、推动文明实践的一支重要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