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way必威体育

图片
头条 图片 本地 时事 原创 直播 betway必威体育 爱心 betway必威体育 我们相亲吧 电子报刊 西江月 网站建设 广告价目 公告
您的位置:梧州零距离网>> 国内国际 >>正文
     
■解放思想 改革创新 扩大开放 担当实干
强化增长动力源,创新发展再提速
——全区深入贯彻落实“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担当实干”十六字工作方针系列报道之三
2020-05-21 11:03    广西日报   广西日报记者 李新雄 罗琦

广西日报记者 李新雄 罗琦

天下之事,非新无以为进。谁拥有创新驱动的强大引擎,谁牵住了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视察时再次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求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在提高创新能力上下功夫,加快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新时期广西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八桂儿女迅速行动起来。特别是自治区党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提出“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担当实干”十六字工作方针近一年来,广西高扬创新旗帜,发展只争朝夕,向创新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向创新要潜力,向创新要智力……八桂大地展现出创新智慧充分释放、创新力量充分涌流的新时代风貌。

创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助力推动壮美广西建设。

向创新要动力

产业要转型升级,经济要高质量发展,需要创造新的动能。

对于后发展欠发达的广西来说,创新更是实现赶超跨越、换道超车的第一动力。

作为建设壮美广西的生力军和“顶梁柱”,国有企业的创新事关全区改革发展的成败。2017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时指出,国有企业要做落实创新发展理念的排头兵、做创新驱动发展的排头兵、做实施国家重大战略的排头兵。

总书记对于新时期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新要求,寄予着勇闯新路的厚望。南南铝加工等一批龙头企业认真落实,持续加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主动抢占创新发展制高点,为“广西智造”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贡献强大动力。

今年3月16日,经过一系列技术攻关,南南铝加工一次性铸造成功520×1750mm大规格7系航空扁锭,打破行业纪录;4月16日,首套国产自主可控高端高精铝合金中厚板辊底炉在南南铝加工的厂房里点火热试车,此举打破了我国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制造业长期依赖国外进口设备的困境,填补了国内空白。

面对新形势,把握新机遇。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指出,坚持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不动摇,坚持“前端聚焦、中间协同、后端转化”不动摇,着力破解企业创新创造不活跃、科研与产业发展“两张皮”、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科研人员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加快建设创新型广西,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广西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近一年来,我区不断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和融合发展,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抓创新、创品牌、拓市场”的思路,着力培植“工业树”、打造“产业林”,传统产业华丽转身,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兴未艾。

“三百二千”科技创新工程高歌猛进,工程2018年底启动到今年4月份,我区实施13个重大科技专项112个项目,突破了81项重大技术。玉柴实施的“新型节能环保国VI发动机开发”等科技专项,研发成果应用于多款产品,年销售收入预期超过200亿元;“专业相机手持稳定器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共申请专利36项,开发的产品出口60多个国家;上汽通用五菱发布新宝骏品牌,推出4款新产品,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夺下3月国内车企销售冠军。

“双百双新”“千企技改”工作红红火火,推动工业重大项目建设创历史新高。去年累计下达“双百双新”项目338项,总投资1.9万亿元。百色吉利百矿铝产业项目、北海惠科电子产业新城一期等重大产业项目开工建设;防城港钢铁基地、钦州华谊化工新材料等重大产业项目如火如荼地开展。“千企技改”工作也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实施1000个项目完成投资177.7亿元,博世科绿色智能制造环保设备生产线项目等345项工程建成投产,全年新增产值268亿元。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跑出不一样的加速度,工业新产业、新经济、新业态不断涌现。

国内第一条无人驾驶物流线路3月份在上汽通用五菱诞生;广西首台服务器暨浪潮南宁生产基地首台服务器和计算机产品4月13日在南宁下线;柳钢集团与广西联通合作开展5G物联网试点,全力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发展。2019年,全区电子信息产业投资增长47%;全区新能源汽车产销6.3万辆和6.7万辆,同比增长79.1%和109.1%。

向创新要活力

企业是创新的主角,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更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培育新动能的生力军。谁掌握了创新发展的“金钥匙”,谁就能抢占竞争制高点。

在自治区科技领导小组召开的第一次会议上,自治区主席陈武提出,要将科技创新和广西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在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发展这一关键领域上下更大功夫,促进创新型广西建设取得新突破。

作为广西最早的瞪羚企业,西牛皮防水科技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合作建立了西牛皮防水研究院,创新创造活力旺盛。其世界首创的现制防水卷材技术让企业一跃成为行业的领跑者,100多项专利劈开了生财路。

2019年12月24日,广西首次发布高新技术企业百强、创新能力10强、创新活力10强企业榜单,一批成长速度快、创新强度高的企业群体榜上有名。

这是企业向创新寻找创造活力的信号和缩影。

如何深入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

全面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核心,推动企业真正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应用的主体,我区的答案掷地有声。

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这一硬核举措极大激发了企业的创新活力。量体裁衣,面向企业专门设置了激励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财政奖补专项。明确广西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原则上由企业提出,优先支持市场导向明确、内部有研发机构、有研发投入的企业创新项目。2019年已下达的创新驱动发展专项重大项目中,企业牵头65项,占比达到82%。

建立科技型企业培育梯度链,助力企业挺起创新脊梁。通过科技项目、企业研发费用补助等措施,去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2389家,较2017年实现翻番。

全国首次实施引智项目经费包干制;与中科院共同出资建立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专项,首次实现科研项目区外单位牵头承担,科研资金跨区域自由流动……

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让企业活力倍增。

向创新要潜力

在疫情防控特殊背景下,今年3月26日,我区启动了“壮美广西·三月三暖心生活节”,以期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撬动一二三产联动发展,促进消费稳定增长。

这是我区一次面对百万消费者的消费总动员,也是一次利用数字手段的大胆尝试,更是疫情防控期间全国首个利用互联网平台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提振消费信心,释放消费活力”的生动实践。截至5月13日,“暖心生活节”累计带动消费突破超500亿元。

金链银链不如创新链。探索创新服务手段,在实现转危为机的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我区向创新要潜力的决心和魄力。

近年来,为了充分挖掘发展潜力,我区相继推出组合拳高标准打造产学研用一体的创新链。

2017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视察时强调,构建富有吸引力的创新生态系统,让适宜的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中开花结果。南宁·中关村不负总书记嘱托,三年发展实现了“三级跳”,通过高位嫁接中关村创新基因,构建南宁·中关村创新生态系统。截至2019年10月,中关村企业累计在广西设立分支机构1972家。

这是从创新链的聚变力量中为发展升级、赶超跨越积蓄潜力和后劲的例子。

针对科研与产业两张皮的问题,我区对症下药,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实施创新项目企业牵头制。企业“出题”,院所和高校“答题”的科研攻关“大戏”精彩上演。

借脑发展,借梯登高,建立产学研一体的创新链。我区先后与中科院、清华大学等国内一流院校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产业技术联合攻关协同创新机制,共建广西汽车研究院、中国-东盟综合交通国际联合实验室等一批创新平台。认定首批广西新型研发机构23家。

广西产业技术研究院组建工作推进顺利;培育创建有色金属新材料、高发地方病诊治等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引进国内外顶尖科研院所、知名企业来桂设立分支机构;支持科技企业在海外建立研发平台,进军国际高端市场……

上述“组合拳”开发了创新链奔涌不绝的潜力,让创新支撑能力更强,让高质量发展有了更充足的保障、更灿烂的前景。

向创新要智力

创新决胜未来,人才关乎成败。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靠人才实力。

今年2月27日,自治区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核心是发展,关键靠创新,根本在人才。”会上,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再次强调了人才在创新中的重要性。

近一年来,我区紧紧围绕“建设一支高质量创新人才队伍”目标,加快聚集一大批“高精尖缺”创新人才。

今年1月底,中国-东盟信息港云端智能创新产业研究院在南宁市五象新区正式揭牌。该研究院由数字广西集团与国家重大人才项目人选黄晓庆及其团队合作共建,旨在帮助广西传统产业向新一代信息产业技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说起黄晓庆与广西的缘分,源于第四届“海内外高端人才创新创业成果展”——包括黄晓庆在内的近150名高端人才携最新的“黑科技”前来参展。截至5月8日,第四届“海创展”已有49个专家项目签署落地意向协议。

人才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人才环境的竞争。我区栽得梧桐引凤来:

全面实施“三百二千”科技创新工程——其中,着重在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领域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两年来,全区累计已落实引育高层次人才和团队94个。

搭建“人才飞地”——梧州、防城港、玉林等市相继在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建立“人才飞地”,开辟了一条异地聚才助力发展的新途径。

人才环境的建设,既要重视硬环境,更要重视软环境。其间,我区一方面不断扩大人才薪酬制度改革试点范围,加快落实科技人员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大部分(70%-99%)归个人所得的激励政策;另一方面,则是实施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优化提升工程,为各类高层次人才提供更加全面、优质、高效的服务。如今,一支日益庞大、高端引领、层次丰富的创新人才队伍,正为建设壮美广西提供源源不竭的智力!

创新为上,改革当先。站在新的起点上,广西正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奏响创新时代音符,推动经济更加稳健向前。

编辑:黄东莹

梧州零距离客户端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留言内容:
 
梧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备08001990号 梧公网安备:45040000045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许可证号:4510420100001
梧州零距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梧州零距离网”的所有作品,任何媒体转载须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梧州零距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betway必威体育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