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报记者 陈雨燕
6月25日,岑溪市大隆镇那蓬村的扶贫车间里,不断响起缝纫机的“嗡嗡”声,30多名女工人正在车间里认真缝制。剪裁好的布料在她们的巧手之下,被缝制成一条条美丽的校服裙。 那蓬村人多地少,很多村民都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多数是留守妇女与老人。为了让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就业,那蓬村通过引资招商,在村里建起了百裕实业那蓬村扶贫车间。一个扶贫车间,也就托起了一支制衣“娘子军”的增收梦想。 6月24日,在岑溪市大隆镇那蓬村扶贫车间,工人们正缝制服装。记者 陈雨燕 摄
诚心引来制衣客商 那蓬村坐落在岑溪市大隆镇的东南面,村里仅有一条乡镇四级道路通往镇上,自然条件较差,很多村民都选择外出打工赚钱。2017年,那蓬村虽实现了整村脱贫摘帽,但还有部分贫困户未脱贫。结合村里留守妇女多、老人多的实际情况,那蓬村的村干部想到了一个方法。 他们将目光投向了广西betway必威体育:百裕实业有限公司。该公司以生产学生装、西服为主业,曾经在岑溪市马路镇设置扶贫车间。“既然能在马路镇设点,我们不妨大胆争取一下,让企业也在我们村设点。”那蓬村的村委会主任黄春华想,村里留守妇女多,缝制衣服工作再适合不过了。 有想法是好的,但一开始谈,村干部就遇到了难题。那蓬村党总支书记黄展勇、村主任黄春华、第一书记宋君临几次到百裕公司进行沟通,都没有谈下扶贫车间设点一事。企业方面担心,在村里设点,做出来的衣服质量不一定过关,万一不能按质按量交货,对企业影响很大。 为了让企业放心,黄春华放下手头工作,独自一人到百裕公司的制衣工厂里学习缝纫技术。“我会学好技术,并培训好村里的妇女,让她们也同样掌握熟练的技术。”她向百裕公司的负责人承诺道。黄春华的韧劲打动了百裕公司,他们答应在村里试点设置扶贫制衣车间。 就业村民越来越多 通过筹资,那蓬村将闲置的旧村委办公室拆除重建,改造成一栋高4层、面积有500多平方米的厂房,出租给百裕公司作为扶贫车间使用。与此同时,黄展勇带领村干部走村串巷,派发传单招工。一听到村里要建扶贫制衣车间,马上就有20多名留守妇女报名参加。黄春华抓紧时间对她们进行培训,手把手地教她们如何缝纫。 大家都很用心,经过三四天培训学习,很快就掌握了缝纫技术。就连百裕公司派下来的负责监督制衣质量的组长,对那蓬镇的这支制衣“娘子军”也竖起了大拇指。2018年,百裕实业那蓬村扶贫车间正式开工。 车间建起来后,那蓬村的制衣“娘子军”接到了一批又一批的校服订单。她们脚踩缝纫机,巧手翻飞,又快又稳地缝制出制式标准的校服。由于缝纫的衣服质量好,这支“娘子军”前段时间又接了一个大订单——在6月26日前完成1500件校服的缝制。为了确保按时按量完成订单任务,黄春华也趁着休息时间来到车间,帮着大伙儿一起工作。 “在这里工作特别好,离家近,每个月能领到稳定工资,也不耽误我早晚务农。”今年48岁的制衣工人甘惠边缝制衣服边说。她已经在2017年脱贫,现在在扶贫车间工作,一个月能获得1000多元的收入。 村民有干劲,村干部也更有信心。今年,黄春华又向百裕公司多争取了一个工作项目——剪线头。这个岗位工资少些,但相对轻松,有10多名村民找到黄春华主动应聘,还有一名邻村的贫困户也来到扶贫车间工作。现在,扶贫车间每年不仅为就业村民创收25万元,还为那蓬村集体经济增收4万多元,让村民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就业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