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记者 蒙敏莹 通讯员 首璋 史秋兰 7月8日,天气格外炎热。在长洲区倒水镇古城村古兑组,刚刚从村里开展的“三清三拆”活动现场赶回家中的陈金生已是满头大汗。这是陈金生从事村里扶贫公益性岗位的工作内容之一,这份工作每个月可以给他带来800元的工资收入。 从小患有地中海贫血的陈金生,是古城村因病致贫的贫困户。虽然身体不好,但陈金生却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他的母亲年事已高,妻子又是聋哑人士,女儿还在读初中,一家人的生活费都靠陈金生一人挣取。 2018年以前,陈金生在倒水镇一家家具加工厂工作,通过从父亲那里学到的木工手艺做家具挣钱。“我身体不好,不得不经常请假,所以,得到的酬劳并不多。”陈金生说,别人正常工作一个月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但他有时只有500多元的收入,根本无法支撑家庭的支出,而且他还要长期服用药物稳定病情,这也是一笔大开销。 2018年,陈金生从家具加工厂辞职。2019年,陈金生出现脾脏肿大的病症,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所幸,手术顺利,陈金生住院也享受了医保政策,大部分费用得到了报销,这大大减轻了陈金生一家的压力。 尽管疾病缠身,但陈金生并不气馁。身体稍有好转,他便一边种植水稻和花生,一边从事村里的公益性岗位。闲暇时,他还会接些家具加工的活计,尽可能地增加家庭经济收入。 7月8日,陈金生在做木工活。蒙敏莹 摄 陈金生自家房子旁边有个家具加工区,里面堆放着许多木材,这些木材许多是附近村民拿过来给陈金生加工的。陈金生边接受记者采访,边打开锯木机,抓紧时间做木工活。锯木机“滋滋”作响,只见他熟练地拿起一根木料上机裁切,动作干净利落。陈金生说,他只是挣取一些手工费用,而且都是在闲暇时间接的散活,虽然一年才挣到2000至3000元,却也是家庭的一笔重要收入。 正是凭着勤劳肯干的精神,加上其他各项帮扶政策及产业分红帮补,陈金生一家的家庭情况好转,在2019年顺利脱贫。 “听说陈金生今年想继续发展产业,我们便引导他养鸭。”古城村驻村工作队员易裕剑说,陈金生发展产业的信心充足。今年,陈金生通过种植水稻、花生及养鸭,还获得了3000多元的产业奖补资金。 最近,陈金生卖出了一部分鸭子,获得了2000多元的收入。“只要身体状况允许,我会继续努力干活,争取脱贫之后不返贫。”陈金生坚定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