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记者 罗卡妮 通讯员 李丽妮 卢焕霞 “牛场自今年1月扩大规模养殖牛犊后,每头牛纯利润达3000元,不仅实现企业增效,还带动龙圩区大坡镇6个贫困村参与养殖,增加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7月9日,龙圩区牛犇养牛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黎伟川笑着对记者说。 此前,黎伟川看到广东的牛养殖场发展前景好、销路广、利润高,便想依托家乡大坡镇大城村的自然资源优势,借鉴广东的养牛经验和技术,发展养牛产业。 “牛市场不愁销路,但资金缺乏让我很苦恼。养殖场的规模上不去,利润就小。”黎伟川说,得益于龙圩区创新产业发展模式,以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优势等精准扶贫措施,养殖场最终解决了资金的问题,建立了起来。 2018年,龙圩区通过整合大坡镇的大燕村、新安村等6个贫困村的扶贫资金,每个村出资76万元,共整合456万元成立龙圩区牛犇养牛专业合作社,采取“党支部+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抱团发展养牛产业,实现企业增效,农民和村级集体经济增收的三赢目标。 “这6个贫困村之前就已经脱贫,成立养牛专业合作社后,我们在政府的引导下着力采取措施巩固脱贫成果。”黎伟川表示,每个村每年不仅可以获得分红,牛场还可以为脱贫户提供部分就业岗位,目前有3户脱贫户固定在牛场负责喂牛、割草等工作,每月可领取2800元以上的工资。 此外,牛犇养牛专业合作社还向脱贫户传授养牛经验,将牛犊分包给脱贫户,让他们在家中养殖,牛犊出栏后再收购并销售,脱贫户可获得每头牛的大部分利润。 大坡镇新安村村民贺桂泉家是分包养牛的试点户。贺桂泉表示,此前全家靠他一人打散工维持生计,每月收入不稳定。“今年1月起,我每天来牛场喂牛,每月有固定收入近3000元,而且还能学习养牛的技术。等拿回家养的牛犊出栏后,合作社还会帮我把牛销售给客商,我家的生活质量好多了。”贺桂泉笑得合不拢嘴。 大坡镇新安村村民贺桂泉每天到牛场照料牛犊。罗卡妮 摄 据悉,该合作社目前养殖有牛犊200多头,今年1月至6月已出栏牛犊38头,纯利润近11万元。 眼下,龙圩区通过抱团模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项目共有18个,实现了26个贫困村全覆盖,带动1000多户脱贫户就业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