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桂林市平乐县境内,环绕千年古榕群的榕津河支流沙江河有一段美丽的河流——秀溪。秀溪由东向西穿越一个峡谷,流至张家镇夏城村后,被一河坝横腰拦住。河水平静温柔,清澈见底,形成了一段长约2公里的峡谷。峡谷内,碧波荡漾,青山如黛,风景宜人。 古村历经150余年建成 秀溪旁有一座清康熙年间修造的“家家相通,户户相连”的古村落——夏城。古村依山傍水,青砖黛瓦,巷长院深,古朴典雅。全村140户人家,500多人,均为陶姓人家,系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后裔。根据《夏城陶氏族谱》记载,唐朝后期,先祖陶英官拜征南大将军,奉朝廷之命从中原进驻昭州。从此,陶家定居平乐,世代繁衍生息。 据当地老人介绍,夏城村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以夏峰山为标志,取名“夏城”。该城投资巨大,设计复杂,工艺精巧,历经六世人150余年才建成。从此,他们的后人便有了这座立在秀溪边防盗防匪的美丽古城。 古村坐落在“山”字形的夏峰山内。村内是清一色的青砖瓦房四合院,皆依山势高低筑建。以一条主街道为中轴,配以三横石板街,构成全村大巷、中巷、上巷三层梯级,共八大单元数十个院房。奇妙的是不论你从任何一个院落进去,都可走遍全村家家户户。 偌大一座夏城古村,却只有一个门楼进出。门楼高二丈余,宽丈余,由数根青石柱砌搭而成,楼顶雕花飞檐,石狮守门,石凳、石桌列于大门两侧,排列有序。古村主街宽约3米,长约300多米。主、侧街均不足20米便有一道闸门,街与街衔接处也有一道闸门。闸门上有廊道,与其他院落通行。 古村最引人注目的是主街左侧大院。院落分为主房和左厢房、右厢房,前院、后院,前后院之间有天井采光,前院亦有正房和南、北、西厢房和侧大门。正房均坐东朝西,侧门则是坐北朝南。大院的主房门头上方曾经悬挂“进士及第”牌匾,所有街道、基石、水沟、天井一律为大青石镶嵌。院落有后花园、马厩、作坊等,设计考究,宏大气派,非一般人家居住。 乡贤文化世代相传 一个小小山村,缘何有如此规模宏大、设计精巧的古城?这在当地实属罕见。说起夏城,当地百姓对一个人、一个家族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他就是兴建夏城古村的首倡者、明朝名吏、贵州镇远府太守陶守训。据《夏城陶氏族谱》记载,陶守训,字允徵,号望江,唐朝敕封征南将军陶英第27世孙,大明嘉靖壬子科(公元1552年)举人,陶守训一家四代人均由科举入仕,堪称书香门第。不仅如此,陶守训一家还是“三世乡贤之家”,其父陶秀、其子陶明礼皆因为官正道,德惠政善,爱民守孝,连续三代被推为“乡贤”,名入平乐崇祀殿,永世受当地民众敬仰。 乡贤,是当地百姓的道德楷模。古时当官人极少,通过科考入仕者更少,既当官又被入选乡贤的就少之又少了。不仅要勤政廉政,有爱民惠民之公德,还得有孝悌友爱等良好之家德,须得朝廷认可,民众推崇。据清光绪《平乐县志》记载,平乐在宋、元、明、清期间的乡贤共23人,而夏城陶氏独占3人,可谓“一家四代官,一门三乡贤”。 走出古城,来到古城边的秀溪,一条清澈透底的小溪从两岸青山中飘来,驾一叶小舟,荡漾于清波之上,只见远处青松点翠,近处波光粼粼。这里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让夏城人千古传唱。据说,秀女原是上天的女神。一天,一匹天马从天而降,被两名正在征战中的将军发现。两位将军一个白面如粉,一个红脸如枣,两人都想得到它,便停战去追。此时,空中忽然传来一声天鹅叫声,秀女携着天鹅童子立于云端说道:“两位休要争夺,这是天马!”白脸将军眼看就要追上,怎肯罢休,还努力想抓住马尾。秀女见状,立刻降落于白面将军的背上,把他压得不能动弹,并从头髻上取下“髻针”在马的屁股后一划。顿时,只见白浪滔天,一条大河挡在了两位将军的前面。秀女镇住了两位将军,人间终得太平。 传说是民间文学,虽然美丽但不一定真实。不过,立于秀溪旁边的白崖山、红崖山、秀女峰、鹅山、飞马山却是栩栩如生。放舟于秀溪之上,一边仰望两岸青山,一边听村民讲遥远的传说,仿佛置身远古的神话世界里…… 夏城古村,是古昭州乡土文化的一枝奇葩,漫步古村深巷幽院,让人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耕读传家,德惠贤仁,泽被乡里”的乡贤文化内涵;夏城是一片宜人风景,流连于如诗如画的山水之间,让人不禁感慨大自然巧夺天工的神奇魅力;秀溪有着太多美丽的传说,让人感受到夏城人如诗如画的浪漫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