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way必威体育

图片
头条 图片 本地 时事 原创 直播 betway必威体育 爱心 betway必威体育 我们相亲吧 电子报刊 西江月 网站建设 广告价目 公告
您的位置:梧州零距离网>> betway必威体育 >>正文
     
“南国红豆”楚楚风华 “万能旦后”音容宛在
2021-10-21 17:00    梧州零距离网-梧州日报   记者 蒙敏莹 吴艳虹 吴蓝天 实习生 何靖宁

梧州日报记者 蒙敏莹 吴艳虹 吴蓝天 实习生 何靖宁

锣鼓声响,琴音悠扬,演员纷纷粉墨登场,一个身影在丫鬟春红的带引下,手持团扇走着小碎步行至舞台下场门,身形站定,引子随之而起:“窗前写罢新诗句,又闻呼唤进后园……”身段优美,唱腔纯正,举手投足间尽显功架。

这是粤剧名家潘楚华代表作《女驸马》的主角登场亮相片段。

20世纪70年代末,一出《女驸马》轰动羊城,蜚声海外,成就了潘楚华,也开启了梧州粤剧的鼎盛时代。时至今日,潘楚华仍是梧州粤剧最为闪亮的金字招牌。

潘楚华毕生致力于振兴梧州粤剧,为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推动梧州粤剧事业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如今,斯人已逝,音容宛在。而一批批优秀青年演员们,正秉承潘楚华的优良传统,继续为深挖粤曲粤剧文化、发扬梧州粤剧品牌而奋斗,助力打造岭南特色文化名城,加快建设文明梧州。

意外救场结下不解之缘

梧州粤剧素有“八桂红豆”之称,曾一度风靡两广以及港澳等粤语方言地区。1951年6月,betway必威体育:戏剧改进委员会把全市40多名民间艺人,聚集到北山脚下的同园,成立betway必威体育:实践粤剧团(即梧州粤剧团前身)。潘楚华的父亲是拉二胡和弹扬琴的好手,也成了粤剧团的一名乐队队员。

“母亲与粤剧缘分深厚,走上粤剧舞台既是耳濡目染,又是机缘巧合。”潘楚华的女儿李红鸣回忆道,听老一辈人说,母亲小时候常跟着外祖母到剧院里看戏,看得多了,就慢慢对粤剧越来越感兴趣。但母亲真正走上舞台,是因为一次意外救场。

1953年的一天,13岁的潘楚华像往常一样到戏院看戏,碰巧有一个饰演梅香(丫鬟)角色的女演员生病了,临时找不到人代替。这时有人指着坐在台下看戏的潘楚华说,“不如让华华试试吧。”穿上戏服,化上浓妆,潘楚华扮相靓丽,舞台表现从容不迫。首次登台表演过后,潘楚华也成了粤剧团众人眼里唱粤剧的“好苗子”。

就这样,潘楚华的粤剧人生从此拉开了序幕。

过硬功夫赢得同行赞誉

踏入戏行,意味着要吃得台下苦。但潘楚华不怕,她深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于是她坚持一日三功,场场不落,是当时粤剧团的少年演员中,最能吃苦的演员。虽然没能接受正规的戏曲学校培训,潘楚华却得到了粤剧界老前辈的倾心帮助。特别是老团长黎侠峰、老艺人易日洪和李惠芳等对粤剧事业执着的追求,影响了潘楚华的一生。

认真看、仔细听、多请教、勤练功,凭着一股狠劲,潘楚华仅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基本学会了粤剧传统的表演程式,掌握了唱、念、做、打的基本功,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唱功和表演功夫,正所谓“张张刀、把把利”。

“当时,为了让梧州粤剧能得到长足发展,粤剧团很重视培养本土人才,华姐就是粤剧团成立后收的第一批青年粤剧演员,她是我们的大师姐。”今年已经72岁的李小玲是梧州粤剧团的老艺术家,1960年进入粤剧团的她与潘楚华共事多年。她回忆说,华姐是当时的青年骨干,外出交流机会较多,只要学到新知识,回来后华姐总是第一时间分享给团里的师弟师妹,希望与大家共同振兴梧州粤剧。

1964年,新疆歌舞团来南宁演出,潘楚华被派到南宁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她发现有一套叫“硬手臂”的动作十分适合放在现代戏曲表演中,便默默记下、反复练习。回到梧州后,潘楚华立刻将这套动作教给大家。时至今日,这套“硬手臂”动作仍广泛运用在粤剧团的表演当中。

在大师姐潘楚华和粤剧团演员们的不断学习和努力下,极具包容性的梧州粤剧容纳了现代戏、舞蹈等元素,独树一帜。一次演出中,潘楚华担任现代戏《琼花》的主演,她在台上展现出的优美身段和专业动作,吸引了不少外地剧团的成员前来观看并忍不住赞叹,有人特意问李小玲:“你们的主演是不是学过舞蹈?”李小玲在说起这段往事时十分自豪:“华姐将多种艺术兼收并蓄,各类表演都得心应手,她是梧州粤剧的一面旗帜。”

大胆创新成就经典作品

在继承和发展粤剧中,潘楚华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生旦净末丑,虽分艺理通,相辅总相成,悟道技更工,如果“武不演文,文拒饰武”是无益于拓宽戏路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潘楚华在不断强化自己的基本功的同时,大胆创新、丰富自己的表演技能,全面发展唱腔艺术,不仅擅长子喉,平喉、大喉及老生、须生、公脚一类行当的唱腔也非常精彩;她戏路宽广,以花旦为主,兼演老旦、小旦、彩旦、刀马旦,还能反串小生、须生、花面,博取百家戏路宽广,兼收并蓄自成风格,塑造了“佘太君”(老旦)、“穆桂英”(刀马旦)、“樊梨花”(武旦)、“孟丽君”(花旦)、《雁翎缘》中的“徐凤珠”(小旦)、《五子图》中的张氏(彩旦)、《陈宫骂曹》中的陈宫(须生)、《杨门女将》中的王文(花脸),以及现代粤剧中的“刘琴”“江姐”“阿庆嫂”“柯湘”等一个个经典的艺术形象。也因此,潘楚华被公认为“万能旦后”“通台老倌”,有着“广东红线女、广西潘楚华”的赞誉。

潘楚华最经典的作品不得不提粤剧《女驸马》。表演中,潘楚华大胆调整一人分饰生、旦两个角色,子喉、平喉交替使用,让“女驸马”冯素珍这一故事人物更加生动。这出戏成为梧州粤剧团的“镇山之宝”,锣响近两千场,好评如潮。

“1979年夏,《女驸马》在广州顺利上演后,大师姐受到了高度关注,名声噪起,但她并没有因此而骄傲,反而对剧中各个角色的表演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为什么《女驸马》能够经久不衰的原因。”76岁的粤剧老艺人罗国良曾与潘楚华搭档,同台演绎《女驸马》,这也是他最重要的舞台经历。

1981年,潘楚华准备再次带领剧团前往广州演出《女驸马》,她发现师弟罗国良的声线、唱腔等条件都很好,便提出让他饰演男一号李兆庭。这让罗国良既高兴又紧张。

练习过程中,无论调度、唱腔,还是人物分析,潘楚华夫妻俩都对罗国良一一悉心教导,但又要求严格,即便是一个眼神也不轻易放过。在高强度练习一周后,剧团再次赴广州演出,高质量的舞台演出也收获了许多鲜花和掌声。

“东西两粤连根树,枝也相扶,叶也相扶,一株浓艳出苍梧。绕梁羊石家家道,珠海相呼,南海相呼,争看驸马塞通途。”这是广东著名诗人韦丘看了潘楚华饰演的《女驸马》后创作的一首诗歌,真实反映了当年潘楚华演《女驸马》时观众竞争观看的盛况。

根植梧州传承粤剧文化

楚楚风华潘楚华,当家花旦数十载。从艺以来,潘楚华献给梧州粤剧的不只是艺术上的造诣,更是梧州粤剧文化的“传帮带”。“我从来没想过离开梧州。”潘楚华曾多次坚定地表达为梧州粤剧文化作贡献的心声。她也坚持言传身教,无私授艺,以实际行动为梧州培养后备人才。

“华姐一遍又一遍地演示,一次又一次地提醒,我很庆幸能遇到她。”陈静说。陈静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梧州粤剧)代表性传承人,1989年参加了首届青年戏曲演员大奖赛,参赛剧目为《女驸马》,指导老师正是潘楚华。

最初排练《女驸马》时,陈静不能理解和融入角色,即使是台词里的一声“唉”,她也始终不得要领。正是潘楚华的悉心指导,她才理解了角色内涵。而其表演的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颇有潘楚华风韵,因此被业界称为“小楚华”。

在恩师的教导和激励鞭策下,陈静一步一个脚印,从梅香(丫鬟)到主演,最后成为了当家花旦。如今,陈静也以传承人身份,积极参与到市群艺馆举办的各种公益培训班中,教授不同年龄段的粤剧爱好者学习粤剧。她说,近几年,政府支持、新人辈出、新戏不断,希望梧州粤剧团在不久的将来能够进入国家级层次,展演水平不断提高。

潘楚华一生专注粤剧发展传承,她分给家庭的时间便少了。“妈妈经常不在身边,我和妹妹都是吃百家饭长大的。”李红鸣是潘楚华的大女儿,回忆过往,她不禁潸然泪下,虽然妈妈没有太多陪伴她和妹妹,但是妈妈对事业的执着,对生活的态度足以影响她的一生。

在李红鸣的印象里,妈妈做事总是很认真。在一次准备要演出南派粤剧《陈宫骂曹》这一出戏时,已经年过半百的妈妈在家里地板上铺了一张棉被一遍又一遍地练习“抢背”这一男性角色常用的动作,为的就是能呈现更好的舞台效果。

“很多人见到的都是妈妈光鲜亮丽的舞台形象,并不知道她也遇到很多困难,但她总是咬牙坚持,不断突破自我。”想到母亲数十年来艰苦奋斗全身心投入到振兴梧州粤剧事业当中,李红鸣既感到心痛,但母亲坚韧不拔的奋进精神、拼搏精神让她充满力量,鼓舞着她要越挫越勇。

在母亲潘楚华的影响带动下,在长洲区文化馆任职的李红鸣,带领女儿钟杏沂,依托利用好文化馆的工作平台,注重挖掘培育文艺苗子,积极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引导群众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使得文艺精品佳作迭出。

“外婆对粤剧艺术的坚持深深感染着我,现在我也希望能够发挥专长,引导betway必威体育的孩子学习粤剧。”钟杏沂说。自2017年从广州迁回梧州居住,钟杏沂一直用行动诠释如何当好梧州粤剧文化传承人。2018年以来,她多次在各类自治区级文艺展演大赛中获奖,其作品《香莲传》还荣获第九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这是由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发的全区最高文艺奖。

现在,钟杏沂被认定为betway必威体育: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梧州粤剧代表性传承人,担任长洲区文化馆特聘演员及粤剧辅导、编导老师,积极参与到全市“戏曲进校园”活动中,驻校辅导学生粤剧身段和唱腔,创编并执排戏曲舞蹈。

一批批“小粤剧迷”成长起来了——粤剧折子戏《别洞观景》的主演林子涵获得中国少儿戏曲最高奖项——第23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金花;粤剧折子戏《别洞观景》李玥明、粤剧折子戏《女驸马之洞房》陈李婷两位小选手被授予个人项目地方戏组“小梅花”称号……

这番薪火相传的景象,投影出梧州粤剧代代传承、繁荣发展的生动图景,相信这也是一代传奇潘楚华所乐见的。

编辑:徐慧

梧州零距离客户端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留言内容:
 
梧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备08001990号 梧公网安备:45040000045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许可证号:4510420100001
梧州零距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梧州零距离网”的所有作品,任何媒体转载须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梧州零距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betway必威体育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