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汛期以来,降雨天气密集而来,强降雨天气更是频频到访。5月初,我市局部暴雨预警等级一度提至红色等级,过程累计雨量全市大部有150至300毫米,局部超过300毫米。我市上下动员,积极应对强降雨天气,有惊无险度过本次强降雨。然而,社会上却出现了“过度反应”的舆论。面对自然灾害风险,事关公众生命财产安全,谨慎应对多一分,安全保障就多一重,宁可备而无灾,不可灾而无备,切不可抱着“临时抱佛脚”的侥幸心理,更不可存在“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的麻痹心态。
自然灾害风险防范事关公众安危,除了各单位、各部门通力协作外,还离不开广大群众的支持与配合。因此,群众动员工作至关重要。我们首先要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这就离不开宣传的深入开展,加强舆论正面引导,避免侥幸、麻痹思想传播,可以通过新闻媒体、社交平台等渠道最大限度地扩散应急相关内容,如避险自救知识、险情实时通报及避险场所、求助电话等信息;也可以深入社区开展自然灾害风险防范宣传教育,适时组织群众开展应急演练,呼吁群众适当储备应急物资等。
在自然灾害风险防范各环节中,应急物资储备是重中之重。应急物资配备不齐全,灾害风险应对就会事倍功半,甚至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因此,应急物资储备清查要做到“吹毛求疵”的程度,首先要围绕“人、财、物”三方面进行延伸,涉及“人”方面如吃、穿、用、住等,涉及“财”方面如抢险保障、建设保障等,涉及“物”方面如搬运车辆、沙包、通讯车等;其次要针对不同险情梳理应急物资储备清单,逐项检查,确保应急物资及时更新,无老化、破损、缺漏等情况,确保物资储备地的环境安全。
风险防范是一项系统性项目,不能事到临头拍脑袋,必须要把工作做在前。应急方案在整个自然灾害风险防范工作中起到统领作用,确保各项应急工作高效开展、有效衔接,将风险系数降到最低。应急方案的制定要结合实际,通过当地历史上自然灾害情况进行科学预判,结合当地现状因地制宜,尽可能最大范围地预判灾害发生时的各种险情,综合考虑次生灾害险情;最大限度调动当地力量,降低灾害发生时抢险救灾的制约。方案制定后还需进行反复推演,不断填补漏洞;着重事后总结,不断更新,确保应急方案与时俱进。
只有把工作方方面面做到位了,自然灾害风险防范应对才能更有底气,人民群众安全屏障才能更牢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