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因为一些磕绊造成损伤。有时这些损伤很小,通常不需要到医院诊治,只要自己正确处理,就能解决问题。而最常用的办法,就是冷敷和热敷。实际上,很多人因为搞不清楚两者的区别,在应该热敷时进行了冷敷,该冷敷的时候却进行了热敷,结果导致损伤更加严重。
那么,究竟什么时候该冷敷,什么时候该热敷呢?
这些情况应该选择冷敷
冷敷是指用冰袋或冷湿的毛巾敷在受伤部位。主要功效是通过促使局部血管收缩,控制小血管出血,减轻张力较大的疼痛,从而达到消肿、镇痛的效果,还可以减少局部血流,降温退热,防止炎症和化脓的扩散。
日常生活中,我们最常遇到的扭伤和挫伤,应该先选择进行冷敷。
这是因为,扭伤和挫伤会导致小血管破裂,血液渗入周围组织而出现肿胀,肿胀压迫神经末梢带来疼痛感。这时采用冷敷可使血管收缩,让受损部分管壁得到修补,出血和渗出减少,从而减轻局部於紫和肿胀。在某些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也需要进行冷敷,比如肩周炎的治疗。
冷敷时,有以下几点注意事项非常重要:
1.冷敷适用于早期的软组织损伤,也就是刚发生扭伤的时候。而在扭伤发生2天~3天后,就不推荐进行冷敷了,而是要使用热敷来处理。
2.冷敷时一定要注意避免冻伤。我们可以将小毛巾在冷水或冰水里浸湿,拧成半干,敷于局部。每隔数分钟更换1次,持续15分钟~20分钟。如果身体出现寒战,感觉脉搏变快、呼吸困难及面色改变时,警惕出现失温症,也要立刻停止冷敷。
总之,冷敷的主要作用就是止血和消肿,并且要注意防止冻伤。
这些情况应该选择热敷
热敷是将热的物体,如热水袋或热毛巾,放置于疼痛部分的皮肤上。主要功效是通过让局部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从而达到消肿、消炎、减轻疼痛、消除疲劳的作用。
热敷可以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自我防病、治疗的最常用疗法之一。除了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以外,常见的热敷疗法还有药物热疗法、黄土热疗法、水热疗法、盐热疗法、沙热疗法、砖热疗法等。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情况下都可以使用热敷。
最常见的运动损伤,除了在运动损伤应激期不能进行热敷外,通常损伤发生2-3天后,就可以用热敷来缓解症状。热敷能缓解眼疲劳、头晕、慢性腰椎疼痛、臀部疼痛等。此外,还能缓解颈椎病早期疼痛,治疗痛经或寒性腹痛。我们常用的蒸汽眼罩,就是利用热敷来缓解眼部疲劳。甚至是肌肉注射、静脉注射造成的皮肤硬结情况,也可以用热敷来缓解。
热敷时,有以下几点注意事项非常重要:
1.切忌使用过热的温度或者直接接触暖水袋,这可能会导致皮肤烫伤。
2.对于心脏病和高血压患者,如果需要在肩颈及其周围热敷,应该先咨询医生或者物理治疗师。
3.热敷期间,如果发现病情加剧或身体感到不适,要立刻停止热敷。
4.患处有伤口或者是刚愈合的皮肤,感到过分疼痛或肿胀者,以及患有急性炎症、皮肤炎、血栓性静脉炎的人都不宜采用热敷。
“术有专攻”不要用错
冷敷是让毛细血管收缩,热敷则会让毛细血管扩张。所以,冷敷和热敷不能用错,否则会适得其反。
简单来说,冷敷的主要作用就是收缩局部血管,而热敷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然而,我们发现,冷敷和热敷都有一个作用——消肿,那么应该怎么区分呢?
以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扭伤肿胀为例。刚发生扭伤时,要用冷敷处理消肿,损伤2天~3天后,再用热敷处理。
总之,不管是冷敷还是热敷,只是辅助治疗措施,我们都要关注身体的情况,防止冻伤和烫伤。而当身体出现严重不适时或不能除外是否合并骨折或感染等情况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据“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