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离网-梧州日报记者 罗枚 通讯员 黎一婵 廖伟
乡村风貌焕新颜,特色产业势头足,乡村治理有创新……仲春,苍梧县处处都能看到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景象。去年以来,苍梧县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建立健全乡村治理长效机制,以乡村振兴示范乡镇建设“书记工程”项目为抓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持续推动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打造乡村风貌新样板
四月芳菲春意浓。行走在苍梧县六堡镇,映入眼帘的是一垄垄苍翠欲滴的茶园,群山叠翠,美不胜收,正在建设中的六堡特色小镇已初显规模,遍布镇内的一个个小茶村生机盎然、茶香醉人,新茶园及老茶园错落有致;国道沿线茶旅驿站和茶企的建筑古色古香、美不胜收;改造后的茶街宽敞通透、游人如织。六堡镇不断完善的面貌是苍梧县持续推进乡村建设,提升乡镇宜居水平的一个缩影。
2022年,苍梧县立足现有村庄基础,出台《2022—2023年度苍梧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村庄清洁行动工作方案》,创新建立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以网格化管理,实现农村人居环境的常态化、长效化管护,进一步有效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整体提升。目前,该县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以上,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全县全年共清理垃圾近1900吨,清理河道、沟渠约560处。
同时,苍梧县还推广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一组多元”模式,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六堡镇大中村入选第四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获得自治区乡村振兴改革集成优秀试点村(社区)表彰;六堡镇、大中村、山坪村入选今年广西公布第一批百镇千村生态特色文化旅游示范镇村名单,被分别授予“广西生态特色文化旅游示范镇”“广西生态特色文化旅游示范村”称号。
谋划产业发展新路径
1月11日,第二届梅花节在苍梧县狮寨镇乡村振兴示范点古东村火热举行。隆冬时节,万亩青梅迎来开花季,漫山遍野的白色青梅花盛放,如同一夜飘雪的梅海景色吸引了四方游客前来观赏、拍照。
“我们合作社不再只做青梅产品的初加工,近年来,我们通过延伸青梅产业链,制作丰富多样的青梅产品,实现了青梅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去年合作社营收达到了100万元。”古东村团支书陈植清这些年靠着种青梅、制作青梅产品,走上了致富快车道。
除了丰富农业产品,近年来,狮寨镇依托丰富的青梅产业资源,尝试推动“梅花经济”,打造“农业+旅游”农旅新业态,在古东村投入约400万元,建设了青梅亭、青梅文化广场、梅园道路等一批公共设施,改造“微田园”“微果园”等50多处,发展乡村旅游。
在苍梧县,像狮寨镇这样依靠当地特色产业资源谋划产业新发展的乡镇不在少数。沙头镇依托迟熟荔枝产业,打造沙头迟熟荔枝节;梨埠镇围绕沙地村种植桃树,促进产业发展;京南镇依托米粉产业建设产业化联合体项目,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去年,苍梧县聚力加快产业融合发展,通过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积极打造农产品品牌,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推动农业提质增效。截至2022年底,苍梧县累计已建成自治区级核心示范区4个、县级示范区4个、乡级示范园10个、村级示范点61个;创建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村5个,开展乡村风貌提升、人居环境整治、国道207线绿化美化和基本整治型村庄建设81个,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
创新乡村治理新方法
木双镇地处粤桂两地交界处,受特殊历史地理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差异等因素影响,边界地区社情复杂,跨地域矛盾纠纷时有发生。近年来,苍梧县与广东封开县探索实施“一心两线三缘”边界社会基层治理机制,有效破解省际边界基层治理难题,办结省际边界纠纷96起,成功率100%,群众满意率100%。
而在石桥镇,安置了3270人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点“老乡家园”活跃着一支120多人的流动服务队的身影。服务队积极开展“周三夜访农户”“千名党员入千户”系列活动,了解群众困难和诉求,目前已帮助解决就业岗位推荐等问题300多个。
近几年,苍梧县以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为目标,深入实施“党的建设创新工程”,将党建创新动能转化为新苍梧建设发展动力。该县针对基层治理形式单一和力度不足的问题,按照“一组三会”模式,推行乡村“网格党建”工作,深化“党支部—党员中心户—党员—联系户”网格乡村治理体系,并创新推行基层治理积分制管理制度和“党员先锋服务窗口+流动党员服务队+线上办理”党建服务模式,有效提升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效能。
目前,该县已在9个乡镇创建“红色驿站”,采用“1+2+N”模式,完善县镇村三级联动机制,促进乡镇街道治理全面提升,现已涌现出木双镇“驾照式”红黄本扣分制、六堡镇“党员创先争优·基层治理代表议”、石桥镇“党员周三夜访送服务”等特色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