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betway必威体育: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明确要求采用“四不两直”方式开展调研,各地掀起了调查研究的热潮。然而,在实践中,有的部门和领导通过各种操作,暗访前下发通知,让基层准备材料,每个环节都“设计”得很周到。打着“暗访”的幌子搞形式、走过场,工作成效可想而知。
“四不两直”即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据悉,“四不两直”这种暗访制度最早源于安全生产领域,后来从安全生产领域迅速推广到环保、交通等多个领域,是上级部门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基层真实情况、发现真实问题的重要抓手。暗访是调研的好方法,但在一些地方,一些领导干部却把“好经念歪了”,类似于提前打招呼,把暗访当“明察”,把群众当“演员”,把严肃的调研当成“剧情”来设计,这样的荒诞做法,成为部分地方和单位的惯用套路。
“打招呼式”的暗访打的是“有准备的仗”。上级部门来暗访前,基层干部提前得知暗访的具体时间、地点、路线等信息,即便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也总能精准应对,做好“表面文章”。如此,上级部门所见所闻都是“亮点”,形势一片大好,真实情况反而成了“盲点”,待“暗访”过后一切恢复原样。这种走样、变味的“暗访”,发现不了真实问题、反映不出真实情况,暗访的作用和功能荡然无存。
揆诸现实,上级部门到基层暗访,就是为了摸清民生困难和问题,为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方案。到基层暗访,如果看到的情况总是“尽善尽美”,这些虚假幻象掩盖了实际问题,并不是群众需要的结果。群众需要反映其真正的心声和诉求,而不是虚假的“美好”,将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束之高阁,被掩盖的真问题久而久之便成了“顽疾”。
名为“暗访”实则“明察”,表面上看,是出于“工作便利”,提前“放风”,实则体现出基层干部不敢较真碰硬、不敢担当负责,同时也说明参与暗访的干部没有底气面对真实情况,害怕和群众打交道。暗访本身就是对干部的政治素养、业务能力的综合考验,制造假象、糊弄群众的暗访,既助长了弄虚作假的歪风邪气,又损害基层群众的利益。这种形式主义的暗访,怎能经得起检验?
“打招呼式”暗访,看似“皆大欢喜”,实则“两败俱伤”,既伤了百姓,也伤了政府公信力。真正的突击暗访是求真务实,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拜人民群众为师,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和破解之法,以实际成效造福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