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调查研究也是一个联系群众、为民办事的过程。通过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我们可以了解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最需要我们党委、政府干什么,从而使我们的各项决策和工作部署,集中民智,体现民意,反映民情,做实一件事,赢得万人心。那么,我们要怎样开展调查研究,才能听到真话了解到实情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尤其值得注意。
首先,不做提前安排的调研,更能了解到实情。有些调研任务,会安排基层预先准备好汇报材料,安排好参加座谈会的各类人员,并让其根据提纲做好发言准备,还要安排好现场参观点以及汇报人员。这样提前安排调研的结果是,被调研的基层为了彰显本地工作成绩,或是遮掩存在的有关问题,必然“精心”撰写汇报材料、“精选”参加座谈对象、“倾力”炮制台账材料、“合力”打造现场参观点。这种提前准备好“脚本”的调研,必然不能很好地发现问题、了解实情。我们要达到调研的真正目的,就要多搞一些不打招呼、不作安排的随机性调研,牢牢抓住调研的主动权,根据调研的目的,直面基层群众。通过走访、问卷、座谈等形式充分掌握基层“第一手资料”,了解群众需求,摸清摸透基层实际情况,确保调研能够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其次,与调研对象心交心,才能让调查对象讲真话。基层的干部群众面对前来调研的上级领导,普遍存在一种“敬畏”心理,对调研中提出的各种问题,是否如实回答,心里是有所顾虑的。这就要求我们到基层调研时,要带着感情与群众打交道,真正走出去、沉下去、钻进去,在调研一线“聚村头”“进地头”“坐炕头”,与调研对象心交心,才能让他们打开话匣子,讲出心里话,反映真实情况。实践证明,只有真正和群众打成一片,耐心倾听基层干部群众所想所急所盼,才能掌握真实情况,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
另外,群众反映的问题有回应,才能让调查对象讲真话。基层干部群众向前来调研的上级领导讲出具体问题,都是希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如果每次反映的问题都没有回应,久而久之,他们都懒得说了,因为说与不说都一样。如此,我们的调研就难以了解到基层的真实情况。我们要做实调研“后半篇”文章,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症结根源,提出工作思路和对策措施,及时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联系群众的实际行动,把调研得到的好思路变为实实在在的工作举措,通过解决民生关切的实际问题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把群众满意度作为党员干部工作成效的晴雨表,把调研成果转化为站稳群众立场、增进群众感情的实际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