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离网-梧州日报记者 郭俊杰 通讯员 梁铁 庞广蛟
秋日风吹劲,更胜春光来。岑溪大地上,瓜果飘香,羊肥牛壮,产业兴旺,“丰”景如画,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建设初现雏形。
近年来,岑溪市紧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持之以恒兴产业、优环境、强治理,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群众幸福指数持续上升。
数据显示,岑溪市脱贫人口在2022年10月至2023年8月区间人均纯收入为16466.85元,同比增长15.45%。在1749户7165名监测对象中,已有1301户5608人成功消除返贫风险,风险消除率78.13%。
用活政策资金兴产业
近日,岑溪市安平镇成美村的脱贫户黄健,一大早就来到了自家的辣椒种植园内开始采摘。他高兴地说:“现在我每年种植辣椒、瓜果等农作物,能获得超过20万元的收入,已经顺利退出脱贫不稳定户的行列。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我感到非常满足。”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如何有效激发脱贫群众发展动力?“我们切实发挥脱贫人口小额信贷的助推作用和以奖代补的激励作用,解决缺乏产业发展资金问题,激发发展产业热情。”岑溪市乡村振兴局局长黎荣臻如是说。
据了解,岑溪市通过实施小额信贷、以奖代补、稳定就业、兜底保障等政策,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脱贫户(监测户)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优质稻、花生、玉米以及养殖三黄鸡、猪牛羊等特色产业,帮助脱贫群众解决就业,拓宽增收渠道,实现发展产业稳固脱贫。今年以来,该市共投入产业发展资金2.37亿元,向1593户脱贫群众发放小额信贷7347.82万元,向9253户发展特色产业的脱贫户和监测对象户发放以奖代补资金1257.09万元,有2.3万人得到了兜底保障政策的支持。
在“一户带一片、一片带一村”的辐射下,岑溪市逐步形成“一村一品、多产共振”的乡村产业振兴新格局。上半年,该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2088.26万元,同比增长8.81%。
聚焦群众关切优环境
乡村全面振兴,最直观的变化是生活环境的改善。旱厕改造、污水治理、道路硬化……印象中“脏乱差”的农村,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改变。
傍晚时分,走进岑溪市大隆镇西宁社区定子屯的小公园,乡亲们在古色古香的凉亭内闲谈,孩童绕着各式健身运动器材玩耍,不时传出一阵阵欢声笑语。“过去,这里是一个荒废的院子,现在完全变了样。”村民杨进生感慨地说,小公园建起凉亭、步行道,还安装了健身器材,花卉苗木郁郁葱葱,成了乡亲们茶余饭后聊天健身的好去处。
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岑溪市始终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期盼的基础设施问题放在首位,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着力推进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农村改厕、村容村貌提升,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持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创造了更加宜居的生活空间。
近年来,该市共投入资金5284.77万元建设人饮项目160个,脱贫人口安全饮用水率达100%;实施农村电网改造项目366个,14个乡镇实现4G基站、5G基站全面通达;投入村屯道路建设资金超4.7亿元,修建硬化村屯道路1670多条,总里程1184.9公里;为290个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配套建设了农家书屋、文化舞台、篮球场、足球场等设施。
建立健全机制强治理
乡村治理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事无巨细都会有人管,都能就近办”,这便是岑溪市在乡村治理方面交出的答卷。
“现在我们在村里就能办理低保、医保等业务,享受家庭签约和老年补贴等各种脱贫政策,村里治安秩序良好,村民的生活过得安逸幸福。”日前,岑溪市筋竹镇望闾村的脱贫户李思强笑呵呵地说。
近年来,岑溪市积极探索“网格管理、三治联动”治理模式,建立健全“村党组织—网格党小组—党员联系户”的村党组织体系,推行“党建+网格化+信息化”管理模式和“1+N”党员联系户制度,深化“和邻有约”工作机制,织密乡村振兴“党群互联网”,引导群众移风易俗、崇德向善,常态化参与调解纠纷等基层治理工作。同时,该市建立完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积极推动村规民约和“两制一化”的建立健全及执行落地,共有43个村开展了文明积分制活动,清单制、数字化和接诉即办等治理方式覆盖率达到40%以上。
此外,岑溪市还加快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办公的数字化转型,简化办理材料、优化业务流程,使低保、医保、教育、农业、就业等有关业务在各村(社区)政务服务中心就可办理。现在,该市各村(社区)都建有老年服务中心,开展了家庭医生签约行动,每个老人都能享受到老年补贴。
迈上新征程,开启新奋斗。岑溪市正阔步走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处处朝气蓬勃、风景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