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离网-梧州日报记者 陈益铭 通讯员 袁海明 余高鸿
一辆辆新能源空调公交车干净舒适,一条条公交线路纵横交织,一声声温馨提示语尽享城市温度……
发展公共交通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方向。近年来,我市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出行难问题,持续推进城市交通便民服务有关工作,加快完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改善公共交通出行环境,扩大公交线网规模,推动公交服务多元化,有效满足群众多样化出行需求。
提升适老化出行服务
“等您坐稳、扶好,我们再启动车……”近日,在新兴公交车站,贴有敬老爱老专线标识的18路公交线路缓缓驶入站点,一位老年乘客通过无障碍踏板走进车厢,随着驾驶员的一声提醒,车辆平稳起步。“每次上车后,驾驶员都会确认我们坐稳扶好后才缓慢启动,对我们老年人特别细心、耐心。”乘客杨阿姨称赞道。
为了给广大老年人提供安全、便捷、舒适、温馨的无障碍出行服务,市城建公共交通有限公司根据智慧交通管理平台数据分析,以社区、医院、菜市、学校、公园等老年乘客出行频率比较高的地方为重点,选择18、24、520路这三条公交线路,精心选配32辆新能源公交车,打造敬老爱老公交专线。公交专线车厢内外贴有明显的“敬老爱老”标志,车厢内显示屏滚动播放相关公益宣传语,营造敬老爱老社会氛围。同时,该公司推动公交站台适老化改造,目前已建成候车亭、候车座椅的公交站台245个,覆盖市城区公交站台31%。
“18、24、520路连接河东、河西、龙圩片区,沿线覆盖西堤公园、玫瑰湖公园等多处休闲活动场所,是老年乘客出行频率比较高的重点线路,因此,我们选取这三条公交线进行升级改造。”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同时,市交通运输局不断完善交通基础环境设施,推进梧州南站优化改造提升工程项目,营造良好交通出行环境。今年以来,梧州南站、梧州综合客运枢纽站已完成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社会车辆等功能分区通道优化设置,主要通道灯光亮度提升,通道引导标识完善,方便旅客出行。
拓展“公交+”多元服务
“以前放学中途要转车,回家路上花费时间比较长,现在有了定制公交,从学校到家节省半个小时。”学生们开心地说,近日,一条“便民定制专线”在龙圩第一实验小学开通运行,为学校学生上学、放学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近年来,为方便学生上下学,市交通运输局会同市教育局大力推进“校校通公交”工程,与市内19所中小学校建立了校园定制公交业务的沟通联系机制,切实为学生上下学提供便捷安全的公交出行服务。目前,我市累计开行校园定制线路41条(现运行30条),校园定制线路发班4897车次,连接90多所中小学,受益学生达2万多人,累计服务学生20多万人次,线路覆盖大部分城区,基本实现学生从校门到家门的“点对点”公交出行服务。
同时,市交通运输局还持续推动公交+旅游、园区等融合发展,不断拓展公交服务能力。2023年以来,我市开通正阳村旅游专线,优化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梧州)、梧州临港经济区公交线网布局,开通服务经济园区定制公交专线1条,服务企业6家,推动公交多元化发展,满足不同群体对公交出行的多元需求。
在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建设方面,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将城乡客运班线陆续更新投入新能源纯电车辆,改造为‘公交化’运营,实行普惠城乡公交票价,下调原农村客运班线票价约30%,辐射受益群众达80万人,乡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目前,全市开通公交线路115条,以产业示范带、人口聚集地等为中心的辐射型公交线网初具雏形,中心城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超95%,城市公交线路网的广度和深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短评:
公交尤其是城市公交,是一座城市的大动脉,是一道流动的风景。随着我市公交服务多样化、精准化,有关部门推出了学生定制“校车”、“老年定制”公交等便民利民的公交线路,让传统公共交通因时、因势、因地而变,迎合时代的需要、群众的现实需求,这不仅是公交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充分利用资源、挖掘多余运力,实现生态环保、科学交通的应有之义。在满足一些人快节奏奔走的同时,也能“等一等”走得慢的人,优化公交服务既体现了城市的温暖、包容、人文关怀,也是城市软实力的一个重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