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在公共场所发生人员昏迷倒地的突发事件中,相当多是因心脏骤停所致,即猝死。要降低心脏性猝死的死亡率,最有效的救治办法和手段就是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为此,我市在一些院校、公园景区、交通枢纽等公众场所安装了约30台AED,为应对急救心脏骤停人员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便利。但是,配备了自动体外除颤器只是一个开始,如何让市民找得到、敢于用、用得通,让“救命神器”真正发挥作用才是关键。
笔者认为,首先,对AED统一标识且要清晰易辨,并指定位置安装,在安装有AED的公共场所里应在多个方位上用图示、文字及指引提示表示其距离的方位位置,争取做到能在任何位置都可以看到指引AED标识,让广大市民能够在第一时间找到AED。 其次,要加强公共急救知识的培训工作,让大众了解和掌握急性心肺复苏技术,让每个普通市民都尽可能熟悉AED的使用,在第一时间做出应对。由于心脏骤停抢救十分紧急,所以争分夺秒进行抢救就显得很重要,也正因此,许多国家在普及AED时也非常重视公众培训,如日本的急救教育从孩子抓起,让他们在中小学课堂就学习、掌握科普急救知识。因而,我们需要尽快把AED培训进学校、进社区提上日程,特别是加强配置场所的相关人员急救培训。 与此同时,要加强心肺复苏急救技能的宣传普及,除了依靠医疗机构和社会团体进行科普外,政府、媒体和全社会都应该共同推进,多层面、多途径向大众普及公共急救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