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报》是1937年由中共梧州党组织创办的一份宣传抗日救亡和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刊物,是广西在抗日战争初期由中共梧州党组织主办的、发行范围较大的一份杂志。这是研究梧州抗战史和中共党史的重要资料。时任梧州民团指挥官的陈良佐,对创办《战报》给予支持和保护。
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国共合作抗日的历史背景下,梧州学生的抗日救亡运动极为活跃,梧州一度成为广西抗日救亡运动最为活跃的城市。《战报》是中共苍梧县委于1937年7月底开始筹办的,旨在宣传中共抗日民族战线方针政策,传播全国各地抗战新闻,营造全民族抗战的社会氛围,呼吁大众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最初参加筹办的同志有中共苍梧县委书记罗青松,以及潘寿康、陈大荣、何忌(何新发)、陈邕麟、谭镇邦(谭敏)等中共党员。为安全起见,他们在洞天酒家、鸳江游艇上几次开会,商讨筹办事宜。中共苍梧县委领导将刊物定名为《战报》,最初为三日刊小报,不久改为周刊,后又改旬刊,铅印,16开本,主要刊载抗战新闻,每期有短评。《战报》登载的抗战新闻消息,有国民党通讯社的,也有新华社的,有时还直接转载《新华日报》的有关文章。编辑工作主要由潘寿康、陈大荣负责。特约前往安徽前线的梁泽宏、陈允两人为战地记者。
1937年10月,中共苍梧县委决定重建中共梧州文化支部,选派谭镇邦、何忌(何新发)、黄汉杰、黄汉炎参加,由谭镇邦任支部书记。《战报》改由中共文化支部负责编辑出版。《战报》定为旬刊,向国民党党部办理登记。黄汉杰为《战报》社长,何忌为主编,《战报》编辑工作由上述四人共同负责。其中,谭镇邦除了主持编辑会议、决定编辑方针和每期中心内容之外,约稿、组稿和发行都是由他负责。此外,还有中共党员李雪涯主要负责撰稿,并数次参加编辑会议,杨瑞英(陈伯林)参加betway必威体育:内零星发送及校对等工作。
《战报》发行工作主要由谭镇邦负责,交由张平发行,在梧州由苍梧书店代销,外地由邮寄派发,有些县设有代销点。每期发行两三千份,发行范围颇广,发行至当时广西省内的南宁、柳州、桂林、横县、宾阳、武宣、贵县及桂东南地区,省外发行至广州、香港、澳门以及国外的棉兰、新加坡、西贡、曼谷等地。战报虽然定为旬刊,但并不都能如期出版。编辑会议一般都在黄汉杰家里召开,讨论每期刊物的中心内容、如何组稿约稿。办刊的经费主要由编辑人员的薪金中支出。《战报》编辑部的通讯处初设在betway必威体育:大西街北一巷一号,经销处为苍梧书店(又名文化生活合作社)。当时请梧州区民团指挥官、爱国将领陈良佐为《战报》题名,民团指挥部还拨了五十元作为补助费。陈良佐政治态度较为开明,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保护抗日救国活动,支持《战报》在梧州的发行,不公开干涉,体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精神。
1938年8至9月间,中共文化支部的四个同志先后调离梧州,《战报》没有再继续出版。
《战报》的任务主要是按照抗日统一战线政策,宣传抗日救亡。根据黄汉炎忆述:《战报》的办报方针,一是保持无党派面目,把国共两党领导人的抗战文章与李宗仁、白崇禧的抗战言论同时刊登。二是保持地方性,由于桂系集团害怕进步力量进入广西,《战报》就注意保持地方性,一般不约广西省外作者写稿。三是保持战斗性,对违反抗战、团结、进步方针的反动言论进行揭露和批判;注意刊发利用李、白有关积极抗战的言论。《战报》的内容主要是有关抗日救国、青年学习和修养的文章,有时也刊载一些诗歌。
《战报》创办的初期,由于经常转载中共中央领导同志的文章,一度受到国民党当局的怀疑。改由文化支部编辑后,《战报》编辑很少直接刊载中共领导人的文章,而是根据抗日统一战线政策和中共领导人文章的精神,针对当前的形势,约其他同志写稿,或者编辑自己写稿。对于投来的稿件,发表后,每篇赠送刊物一月,未发表者也赠刊物一期。
由于历史的原因,《战报》存世的文本不多,极为稀缺。目前仅从复旦大学图书馆发现保存有《战报》第四至第十二期,其中,第五、六期合刊,第八、九期合刊。存世的《战报》,为我们留下了梧州抗战文化的珍贵历史记忆。
参考文献:
1.《抗日战争时期党史资料长编》,中共betway必威体育:委党史研究室2017年编
2.《战报》,复旦大学数字图书馆藏
扫一扫,阅读betway必威体育“讲好梧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