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事关党的执政根基、队伍作风形象、人民群众福祉。只有给基层减真负、真减负,紧盯弱项帮扶,瞄准短板赋能,还基层以“自由”发展空间,把每个乡镇、村(社区)党组织建设得坚强有力,每个基层“细胞”都充满活力,基础才能更加巩固,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稳定。
端正思想是前提。思想决定行为,思想上偏一尺,行为上就会偏一丈。在自上而下推动实施基层减负的过程中,党员干部是决定成败成效的关键,必须发挥“头雁效应”,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改造主观世界、规范从政行为、树立正确政绩观,做到“以下看上查找根源,以上率下解决问题”,从群众普遍关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改起,把“一级讲给一级听”变成“一级带着一级干”。 熟悉基层是关键。基层的负担重不重,群众最清楚。多让群众自己“说事、议事、主事”,群众的需求在哪里,服务就跟到哪里,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政策出台前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把基层的痛点摸清楚,把群众的智慧聚起来。面对造成基层负担重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只要认真对待,最终都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给基层干部解绑是基础。过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现在异化成从“群”中来到“群”中去,应接不暇的群消息、应付不完的摸排表,加之“不下发文件就群发消息”“今天发通知明天催上报”,让部分基层干部主要精力放在了手机上,工作沉不下去。改变现状,就要打破部门间“数据壁垒”,推进数据信息资源汇聚共享,自下而上推动数据回流至基层,实现“数据多跑腿”“最多填一下”,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真正解放基层干部双手,激发实干热情。 让基层工作“提质”是根本。给基层“减负”只是手段和方法,让基层工作“提质”才是出发点和落脚点,材料只有降“厚度”“亮度”,服务群众才更有“温度”“深度”。必须坚持实事求是,走好群众路线,深入群众、走进基层,了解真实情况、反映真实情况,拿出真招实策,注重解决民生痛点,以钉钉子精神把基层工作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