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离网-梧州日报记者 郭俊杰 通讯员 梁铁 骆林洁
在岑溪市,米粉凭借其嫩滑爽口的独特口感和悠久的历史,成为许多当地居民早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食,深受群众喜爱。那么,岑溪米粉加工产业是如何提质增效,进而打造品牌,带动群众就业增收的?带着疑问,记者近日来到岑溪米粉加工厂一探究竟。
位于三堡镇的车河米粉加工厂是一家村办工厂。记者走进生产车间看到,全自动制粉机器轰鸣运转,白色的粉浆被均匀地绕放到机器传送带上。经过高温蒸汽的蒸煮,液态的粉浆渐渐凝固,变成洁白如布的粉皮,工人们再将切割好的粉片转移到长方形的竹编上进行晾晒。
车河村党总支部书记霍森材热情地向记者介绍了米粉的生产流程。每个生产日的凌晨4时,工人会将精选的稻米放入机器中浸泡。经过一个小时的充分浸泡,稻米变得柔软而饱满,反复淘洗三次后沥干。大米经过两轮精细的打磨,转化为细腻的粉浆。随后,再历经蒸制、切割、晾晒、回水、定型、切丝、包装等多道工序后,米粉最终销往周边的粉店。
从事米粉生产40余年的霍浩全,见证了米粉生产从手工制作到机械化生产的全过程。“过去,我们生产米粉都是人工磨浆,既费时又费力,还得看老天爷‘脸色’。”霍浩全回忆道,以往遇到天气不佳,米粉便无法晾晒,尤其是遇到雨天或“回南天”,制作好的米粉很容易发霉,从而造成不小的损失。但如今,随着全自动米粉生产线和烘干机的引入,只要有电供应,米粉就能得到及时烘干。
“米粉的精髓在于稻米。”霍森材抓起一把稻米介绍道,“三堡米粉之所以嫩滑软糯、米香醇厚,关键在于我们选用了本地的‘谷儿米’‘桂朝米’等糙米作为原料。”他透露,车河村和相邻的简塘村已与当地农户签订了收购协议,每年收购稻谷1.25万吨,专门用于加工制作三堡特色米粉。目前,三堡镇共有19家米粉生产厂家和50多家手工作坊,米粉年产量2530吨,产值3800万元。
从田间到舌尖,不仅要食之有味,更要食之安心。岑溪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联合市场监督、科技、工信等多个部门,共同建立专用稻谷种植标准、米粉生产加工产品标准及餐饮加工菜品标准,提高米粉产品质量,打造品牌。据统计,岑溪市目前已种植“米粉专用稻”1.25万亩,米粉年产量9850吨,产值达1.13亿元。这一碗碗“小米粉”,已逐渐发展为大产业,带动了大量群众就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