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问政   直播   betway必威体育  论坛  汽车  楼市   家装  理财  美食  旅游  投票  ENGLISH  
 

    中秋将至,月圆花好。这个中秋节,betway必威体育:太平镇第二初级中学的教师王容玲将留在南宁的一家医院养病,无法回家团聚。但对她来说,这个中秋的月亮,会特别圆,特别亮。因为,不久前对她来说只能是奢望的一个梦——“重返教坛”,很快就将实现。

 突患重病,医疗费是个天文数字  

    人生有多少个十年。王容玲原本打算把她的三个十年都奉献给讲台,岂料上天跟她开了个玩笑。2011年,王容玲被诊断出患上肾衰竭。其时,王容玲在太平二中担任英语老师,兼任英语教研组组长、年级主任和班主任。对工作的热情以及对肾病的认识不深,让王容玲轻视了病情的发展,仍然全身心扑在一线教学岗位上。直到2012年底,肾衰竭恶化为尿毒症,她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被迫离开工作岗位。痛苦的透析换来的只是苟延残喘,她即将失去正常的生活,包括最爱的工作。

    “第一次到南宁解放军303医院作肾源移植配型,听到医生说换肾需要40万时,我什么检查也没做,逃似地跑出了医院。”王容玲至今还记得当时的尴尬与绝望:我们夫妻俩都是乡镇教师,老家都是种田的,怎么可能有40万?确实,40万对于王容玲和她的家人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他们谁也没有信心筹到这笔钱。但他们没有选择放弃,也用行动鼓励王容玲不要放弃。

 人间有爱,点滴汇聚点燃重生希望  

    一个偶然的机会,本网记者得悉了王容玲患病的消息及她的先进事迹,遂进行了采访,并于2013年3月,发表betway必威体育《患病女教师的三八节心愿》,报道了王容玲的困境,马上引起了梧州、betway必威体育:两地网友的关注。“这不是我们的老师吗?怎会得了那么严重的病,我们要帮帮她!”首先响应起来的是王容玲的学生,除了组织同学捐款,还在自己的圈子里转发消息,奔走呼吁。毕业于太平镇二中的知名网友“土豆”在获悉王老师的病情后,当即组织了初中原班同学捐了8000元;知名网友 “绿茵狂飙”在红豆梧州论坛、betway必威体育:太平新闻网同时发起了捐款呼吁……

    二十年来教过多少学生,王容玲也数不清楚,记不完全,但学生们却都记得这位老师。一声呼唤,百声响应,同学们都站出来了。100元、200元、3000元……善款源源不断汇进王容玲的医疗账户,爱心点滴凝聚成了她重生的希望。

    家人更是不离不弃,一边筹钱,一边轮流照顾她的起居饮食。王容玲回忆说,亲人的关爱,让她有了求生的意志;老同学伸出的援手,让她不敢轻言放弃;学生们的问候,更坚定了她作战的决心;而媒体的关注,让她看到了希望。

    在梧州、betway必威体育:两地媒体的报道下,王容玲夫妇俩的旧同事也得知了消息,纷纷行动起来。betway必威体育:红十字会、betway必威体育:和太平镇的团委、妇联、教育系统、广电系统、机关部门和企业等30多个单位,为王容玲组织了爱心捐款。梧州、betway必威体育:两地超过1000人捐了款。截至5月2日,王容玲启程去南宁解放军303医院的前一天,到账的爱心捐款总额已经超过了23万元。

 手术顺利,重返教坛还要再教十年  

    亲友、学生、好心人的支持就如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王容玲向着重生之路前进。6月25日,好消息传来,有合适的肾源可进行移植手术,王容玲回忆说,当天的心情比以往任何一天都要平静:“有那么多人帮我,我就知道我能够挨过这一关,而且必须挨得过”。当晚,移植手术顺利完成。

    术后的王容玲身体状况良好,各项指标虽然略有浮动,但基本正常,生活亦可以自理。随后,丈夫、女儿陆续上班、上学,王容玲一个人留在南宁进行定期复诊。她对记者说,每天最开心的事,就是和亲友、学生通电话。这两个月来,不断有学生打电话给王容玲“汇报”情况,“老师,我考上了广西大学” ,“老师,我要去西安读书了……”

    与此同时,仍有毕业的学生陆续送来捐款,“老师,对不起,我来迟了,祝您康复顺利。中秋前夕,又临近教师节,惦记着老师的昔日学生又通过网络给老师送来了祝福贺卡,片片暖语,滋润着王容玲的心。”学生们的赤子之心,让王容玲倍感欣慰,也让她更牵挂起学校和讲台来。王容玲的病友里也有老师,平日,她们相互作伴,互相鼓励,一起研究如何尽快康复。“有一个康复得非常顺利,半年就回去上课了,”王容玲说话里透露着羡慕,但她也知道这种事情急不来,“我要在这里养精蓄锐,把身子养好了就回家!”

    她记得医生说过,如果康复顺利,最快术后8个月就可以回到工作岗位。死里逃生的王容玲并不是无所求,她还想重新站在讲台上给学生讲课:“我才43岁,还可以教十年啊。”

 记者手记  

    虽然王容玲老师对抗病魔的信心,从媒体关注之日起就不断增强,但记者发表第一篇报道时,对筹款并无多少信心,然而接踵而来的回响和爱心却远远超出了记者的预想,就如一只蝴蝶,扇动了几下翅膀,就引发了一场爱心风暴,这不是偶然,也不是侥幸,而是源于王容玲老师个人魅力,对待工作的热情、与人相处的真诚,让王容玲在朋友、同事、学生之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她需要帮助的时候,大家挺身而出。就如一支蜡烛,燃烧自己的同时,被照亮的每一个角落都会感激她的眷顾。

    王容玲在与记者谈话的最后,也希望通过本网,向帮助过她的所有人再道一声感谢:“我能得到新的生命,全赖有你们的帮助,你们的帮助让我有信心克服一切困难,谢谢你们,祝愿好人一生平安。”

 

 

 
 
  策划/编辑:莫丽娜  采写:黄祎婧  美编:王玉霞   时间:2013年9月09日
  版权所有: 梧州日报社 | 零距离广告刊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