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没有了容身之所,小卢说自己不会选择回家。
“我身上一分钱也没有了,只能回家。”坐在市救助站的值班室内,小卢对记者说,他8月份才从家里出来到梧州打工,没想过那么快要回去,平时中秋节他是不会回家的。
时年25岁的小卢是广西昭平县人, 5年前开始了离家打工的日子,去过梧州、佛山、东莞等多个地方。今年8月20日,他再次来到梧州,应聘一家工厂的普通技工,在一次休息时间,他和同宿舍不同厂的舍友起了冲突。“我不过在宿舍闲逛,他们却说我有心偷窃。”说起此事,小卢的语气中充满了委屈,他说自己到厂上班还不够半个月,舍友却把一个月前的失窃算到他头上。小卢说,舍友们没有报警,却当众搜查了小卢的物品,尽管没搜出什么,但已经让小卢觉得“什么脸面都没有了”。更让小卢气愤的是,随后厂领导表示他已被解雇了,工资会在次月15日汇入他的银行卡,让他第二天离厂。
9月1日中午,小卢带着一袋包袱来到了市救助站,这是小卢第二次到救助机构寻求帮助。几年前,小卢在广东找不到工作,身上盘缠又花光了,经指引到当地的救助站进行求助,救助站帮他买了回昭平的车票。类似的遭遇,在数年后又重演,除了回家,小卢找不到更好的退路。
“我不想回去,但我没有办法了。”小卢对记者说,当初家里为了盖房子背了一笔债,今年家里有老人生病,又花了一大笔钱,“还欠着别人许多钱呢……”家里依靠小卢及其兄长打工来支撑生活。说到这里,小卢哽咽起来,不再发一言。
9月1日下午3时多,小卢来到梧州汽车站,市救助站的工作人员给他买了下午4时的汽车票,3个多小时的车程后,小卢就可以到家了,他却似乎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相比于阿好和小童,小卢是幸运的,他还有家。尽管回家的路途也许并不一帆风顺,但家的温暖足以治愈他在外所受的一切委屈和伤害。
救助站是专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临时性救助服务的政府组织机构。按照相关规定,救助站主要为救助对象提供食宿、衣物、清洗等服务(不能给予受助人员金钱),并为其购买车票,或联系受助人员的亲属,帮助其尽快回家。对于年老、年幼、残疾、受伤等不适宜马上返乡的,救助站会送到相关医院进行治疗,并适当延长救助期限。每个受助人员接受了救助,都会被当地的救助站记录在案,同一人在同一省份一个月内接受救助不可超过两次。
像小卢这样由于失业而求助的,市救助站每个月大约会碰到二十几个,加上本地民警送来的、外省流浪至此的、外省市救助站协调到此中转的,当然其中不乏“跑站”的(蹭吃、蹭住、讨钱),等等,每月平均救助两三百人。
中秋临近,救助站还是像往常一样平静。这个小团圆节,对于它的大多数救助对象——流浪汉和被遗弃儿童来说,与平常任何一天都没有区别,因为没有家的人无所谓“团圆”。 |